trap日语音译_日语音译_外道轮回天生之术日语音译

先说个挺悲催的事儿。《我似猫》这本书翻译难度极大,辛辛苦苦做了一年多,结果每次百度的时候就显示“您要找的是不是:我是猫”,生生给当成错别字了。小编在此郑重声明:

这不是东北版的《我是猫》!

这不是东北版的《我是猫》!!

这不是东北版的《我是猫》!!!

那这本书为啥叫这个名字呢?

其实大家看到这个名字也能猜到七八分了,很容易就能联想到日本文豪夏目漱石的名作《我是猫》。实际上,这本书戏仿夏目漱石的《我是猫》,以“局外人”的“猫眼”观察中日两国,机智辛辣,一笔入魂,随处可见对夏目漱石和鲁迅先生的致敬,以及微苦爆笑的幽默精神。原文书名直译的话,是“我变猫“;译者为更贴近夏目漱石。巧思妙想,用相似的发音,翻译成“我似猫”。

《我似猫》可以说就是二十一世纪的《我是猫》。东京大学文学部的藤井省三教授这样评价:与夏目漱石《我是猫》、鲁迅《阿Q日记》一脉相承的批判性杰作,是中日文化交流史谱系下的八〇后跨界文学。

《我似猫》因为这种独特性,获得了2014年的群像新人奖。(就是村上春树出道的那个奖,没有群像新人奖就没有村上春树。)

这本书对中国读者来说,还有特别的意义。作者在《我似猫》的序言里就明确指出,“这是写给学习日语的中国人的小说”。

日语学习者都知道,日语的一个特殊之处,是拥有三种文字:汉字、平假名、片假名。在近代之前的日本,受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文章中使用大量汉字。不懂日文的中国人,通过看汉字也能明白大概意思(比如许多革命先烈看的都是日文版的《共产党宣言》)。但日本迈入现代社会以来,尊崇美国,用片假名标记的英语外来语便大行其道。这就苦了学习日语的中国人了,简直就是天书啊!

《我似猫》就反其道而行之,书中能用的不能用的,一概使用汉字,甚至连中国当下的流行词,比如“神马东西”(なにそれ)也照用不误。日本人也许一头雾水,中国人可是大呼过瘾。

原文书里是这个样子的:

外道轮回天生之术日语音译_日语音译_trap日语音译

trap日语音译_日语音译_外道轮回天生之术日语音译

(图片来自微博网友Lelac)

于是有读者问了,日文原文虽然如此,可翻译的版本,不是全都是汉字吗?这不是就失去了原文的意义了吗?这是不可能翻译出来的。

嘿嘿,这个问题小编在一开始就想到了。如何能让中国人也能读得出原文的感觉呢?小编想来想去,和作者、译者讨论来讨论去,觉得,如果汉字对日本人是外来语的话,日语对中国人不也是外来语吗?于是我们反其道而行之:

某些日语中有汉字,而和汉语的意义不同,我们直接使用。比如“携带电话”“看板”“团地”“料金”“表纸”。日语学习者们一看就懂,不懂日文的人结合上下文,也可猜出七八分。

再有一些日文中没有汉字的,我们以诙谐的谐音代替。比如:“偷油塔”“爱富翁”“扣撕扑擂”“红豆泥”。

不知道什么意思?好吧。就是「TOYOTA」「iPhone」「Cosplay」「ほんとうに」。

有些日语的日常会话,我们就直接音译:“五妈姨”“姨拉下姨妈塞”“他大姨妈”“一裤子哦”。(啥意思就不解释了,你懂的。)

担心看不懂?所有的这种词语我们都加了下划线,让读者看得清楚明白,绝不影响阅读。

在翻译上下的工夫远不止语言文字这么简单。书中还埋了很多日本文化的梗,比如“Spitz”的歌词、2013年的日本年度流行语「だめよだめだめ」。如果你对日本文学还有一定了解,那就能读出更多的东西。书里旁征博引,向夏目漱石的多部名作致敬,将这些名作纷纷转化到二十一世纪的生活之中。

总之,不论你是日语初学者、进阶学习者、日语专业的老师,都能从这本书里找到乐趣。这本书就像宝藏一样,每次看都有新的内容,值得一遍一遍地挖掘。

对于不懂日文的读者,为了让他们也能体会到原文之于日本人的体验,我们还将这本书全部翻译成了鲁迅的风格。

日文版刚面世时,就有人说这是“不可能翻译的小说”。这书能翻译出版,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那这本书是怎么来的呢?

关注日本文学动态是小编的日常工作。2014年芥川奖宣布入围名单时,小编一下子就看到这本已经获得了群像新人奖的作品。出于对《群像》的信任,马上邮购了当期杂志,只用了一天就全部读完,大呼过瘾,觉得这既是一部中日文化交流下的作品,更是一部世界文学作品。

很巧的是,作者横山悠太是一位旅华十年的日本作家,当时就住在北京。(小编头一次感受到北京是个国际化都市。)小编心中大喜,几经辗转找到了他,约出来一起吃饭。

外道轮回天生之术日语音译_日语音译_trap日语音译

《我是猫》的作者夏目漱石

日语音译_trap日语音译_外道轮回天生之术日语音译

《我似猫》的作者横山悠太

对,就是上面这个扣撕扑擂夏目漱石的作家。我和他约在一个韩餐餐厅见面。

进去之后,当时我俩就震(meng)惊(bi)了:

服务员是正宗的朝鲜人,这是一个朝鲜国国营的馆子。

跟着美若天仙的服务员(真是美呀,一点不夸张)走到座位上,发现有个小舞台,舞台上竖着一个易拉宝:纪念抗战胜利演出。这才想起了那天是八月十五号。

吃着吃着,演出开始了。吃到一半,突然一个服务员过来,把一枝花交给横山,让他上去给美女歌手献花……

当时我俩就震(meng)惊(bi)了。

所幸最后没有闹出什么政治风波。我和横山把酒言欢,探讨了这个小说的各个细节,最后一致认为,翻译是最大的难关。

(其实我当时的心理活动是:这不坑爹么这是,这玩意儿咋翻译啊!)

想了各种可能的方案,包括出双语版什么的,最后还是决定大胆地进行文体翻译,把夏目漱石的风格直接移植成鲁迅的风格。可我上哪找那么一个人做翻译呢?

辗转周折日语音译,找到了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系的宋刚老师。宋刚老师的博士论文做的就是鲁迅和夏目漱石的比较,中学时把《鲁迅全集》读了七八遍,大学后又把《漱石全集》读了两三遍,真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

宋刚老师的翻译完成之后,我就一个感觉:巧思妙想,巧夺天工,这里面不知耗费了多少心血呀。

这本书翻译的难点其实并不是那些词汇,而是文体。日本人看这本书,觉得是夏目漱石的笔法,而中国人看这本书,得一眼就看出是鲁迅先生的腔调。这才叫翻译。

宋刚老师的翻译可以说是神译。比如小说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可以说,我的寓所也如铁屋子一般,平日少有人访问。某日,偶或来谈的马君飘飘然的飞了进来。

“如果有我能够读的书,我的意思是说,以我所能够的日本语,不必查字典也可以读的书,请您一定荐一本。”

我也许能够明白马君的悲哀。

鲁迅先生就在眼前啊有没有!由于篇幅所限日语音译,不能摘录其他的文字了。但是我可以保证,这样纯正的文字随处可见。

而在翻译交稿之后,小编又和横山、宋刚老师多次碰(ju)头(can),三方比对,仔细研究每一个细节。小编想说的是,您看到的以为弄错的地方,说不定就是我们放置的彩蛋。

这是一本走心又走肾的书

除去对夏目漱石和鲁迅先生文体的模仿,《我似猫》在文学上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对二者批判精神的继承。

夏目漱石和鲁迅之所以被封为文豪,不仅仅在于文笔;夏目漱石在《我是猫》里对“大和魂”之讥讽挖苦,鲁迅先生的投枪和匕首,对民族、对文化的批判精神是他们永远屹立于文坛的原因。

横山悠太在中国生活了十年,因此对中日两国都有着独到的观察。《我似猫》难能可贵地把这种批判精神,放到了二十一世纪的文化的交流与冲突之中,左突右进,左右逢源,又以诙谐幽默的语言表现出来。对于比赛着建摩天大楼的魔幻都市,横山悠太把某电视塔比作“团子串”,把更高的高楼比作“瓶起子妖怪”,不难看出他嘴角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而对于现代文明的怪现象,也有巧妙的批判,比如这段:

同窗小友中有一个两耳略尖的男奇人名叫夏芙佳,女人似的走路且扭得很不好,动作总给与我极大的烦腻。一有些小风波,伊便从嘴里发出一种警笛之类似的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伊母亲怀孕时,据B超检查的结论说是女孩子,于是同伊的父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手段起了这女人用的名字,还日日对着肚子里的胎儿谈话,早早开始了公主教育。待到终于明白伊是男人的时候,已经是出生过了一星期以后的事情了。所以说,伊的父母连同那医院都很使人肃然起敬。据传闻,伊的父母发见女儿该凹的地方是凸的,便慌忙去问医者,才相信这原本不合事实的事实为一定了。幸而今日的伊足以证明了伊的父母的公主早教的成功,也不算得一件坏事了。更可喜的是伊的生日确是三月八日。

又比如:

在余的记忆中,上海的万国博览会上的日本国的紫蚕岛的里面展览着大号“世界第一洗手间”的物件,据说是黄金制的便桶。洗手间前呆站着一排一排的男人女人的情形绝不罕逢,能够从大宅子里搬出来露出崇高的雄姿使国民们一排一排地进来瞻仰的便桶,实在是有屎以来第一件。

这种嬉笑怒骂在小说中随处可见,有时一下还发现不了,需要走心地读,读一遍,再度一遍,才能发现作者早就埋好的“地雷”。不时让读者或哑然失笑,或拍案大笑,或捂着肚子断断续续地笑,或者过了半个小时,猛然回过味儿来,止不住地笑。

而笑过之后,又会陷入深深的思考。

这本书值得每个学日语的中国人一读再读。

红豆泥。

相关图书

外道轮回天生之术日语音译_日语音译_trap日语音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