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从资产负债表里走神的时候,我总是能overhear到这个时代的一些风起云涌的秘密。
前面的圆桌上,是三个创业领袖:“我还是觉得采用高薪招人,在这个阶段股权激励没什么太大用。”
左边的方桌上,是两个风投精英:“去年我们投的一个项目,现在已经到了C轮……”
还有店的另一边的沙发上,好像是几个合伙人在面见一个投资人:“现在产品已经基本差不多了,对这个快乐消费平台我们很有信心,也请您有信心。如果拿到投资,我们更好发展……”
只不过,边写作业边享受着静观世事的快感的我,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被这场风云所搅弄。
因为文章受到大家喜爱,有不下五个创业团队找到我,从新人到老人,从新媒体到互联网。每一个idea对我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当创始人跟我阐述项目的宏伟蓝图时,我总是一边微笑一边点头,感叹:
啊这个想法好棒啊!
我去这个好有前景啊!!
天啦撸这个团队真的好牛啊!!!
在这样的环境下浸泡了几个月,愈发感到自己在被时代的风潮推着前进。而上帝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于是,像苹果砸中牛顿一样,一个想法砸中了我。
顿时,心跳加速,血液沸腾,浑身战栗。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好朋友,她激动得跳了起来:“我相信,我们这段对话将载入史册。”
三天后,没有细化没有技术更没有团队的我,带着一个想法见了投资人。
在一张海鲜披萨前面,我开始故作镇定地大谈特谈,如何抓住痛点,如何满足刚需,如何建立社区,如何接入电商……
披萨吃完了,投资人的脸上却没有显露出丝毫我所预期的激动。
“你先闭关一个月再说吧,把内容产出、用户积累、推广宣传、盈利模式都想清楚了,再来跟我说。”
“我想您还是没懂我的意思,这真的是一个绝妙的想法……”
他很无奈地看了我一眼:
“哦,那BAT 抄你怎么办?”
在这些万众创业全民创新的日子里,我们吃互联网思维的肉夹馍,喝病毒营销的酸奶,就连我这个天天闷在宿舍赶作业的人,都在边吃饿了么的外卖,边看着班群里团支书通知说,这学期素拓我们要去看那遍布清华周围的大大小小的孵化器。
仿佛是一场运动,一次持续的游行,一段泡沫的狂欢。
而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中,什么人最容易被裹挟呢?
我们。
年轻人,或者说大学生,最容易在骨骼未全羽翼未丰之际,被泡沫反射阳光形成的五颜六色的光芒迷了眼眸,失了心智。
因为看见了几个巨人的成长,听说了一些团队的成就,就快速地自High了。
我们自以为率先抓住了痛点,以为自己是全天下最早想到的大学生应该如何选择创业项目,结果早已是一片红海。
我们自以为完美满足了刚需,结果是不过没有经过市场调研,把自己的需求当成了市场需求。
我们自以为组建了超牛团队,敢想敢拼,结果在分配股权时人人居功,出了问题时互相推诿。
我们可以刷几个通宵做一个商业策划,可以组队赶一份比赛报告大学生应该如何选择创业项目,但当我们被一个想法搞得头脑发热,描绘了美好蓝图,开进了浩瀚蓝海时,我们自以为可以愈挫愈勇,百折不挠,却在真正面对此后无穷无尽的清晨和黑夜时,对初心产生最强烈的质疑。
创业是没有deadline的。
只有激情消散,幻想破灭之后,一条再不退出就要荒废的死线。
我最好的朋友跟我讲,她在去校友导师所在的VC参观的时候,结识了一个曾经的学生创业者。他在美国读大学时曾休学创业,做的是国际教育项目,达到了几千万的营收,算是学生创业中非常成功的了。
他谈到这段经历的时候,说:“虽然我们做的不错,但现在的我依然深深地认识到大学生创业的不靠谱。当时的我太天真、太缺乏经验,决策、管理、运营皆不成熟。创业做领导需要的是全才,要求各方面的多维优秀,这些我只能尽力而为,但是由于年龄而导致的心智与经验的差距是无法弥补的。”
朋友又问他现在做了VC,会不会支持大学生创业。
他回答:“我有很大的顾虑。可能我会认可、支持,但我并不愿意赌上我的钱。”
这是一个无需再论证的命题:大学生创业,太容易输。
而我们,大多都是输不起的人。
Bill Gates的父亲是lawyer母亲是banker外公是行长读的是哈佛,没有微软,他依然在美国中产以上。
而我们,哪怕是创业失败还可以继续读书的名校学生,也不过都是奋战在通往中产阶级道路上的小屌丝。
一次看似理性实则盲目的创业,消耗的是我们最大的机会成本——时间,与付出这些时间原本能过上的稳定充裕的中产生活。
其实,无论是谁创业,都是九死一生。
所以,创业是一件充满着浪漫主义的事,但它不仅仅是浪漫主义。
创业是深耕细作,厚积薄发后的浪漫主义。
听过一个比喻,说创业就像表白,应该是最终胜利时的号角,而不是发起进攻的冲锋号。
也就是说,真正的创业者,是各方成熟,准备周全之后,手握一个经检验可行的商业模式,将其实现。
别忘了,扎克伯格是在学校6个月搞出了20万个用户之后,才从学校出来的。
知乎上有段话说的很犀利:“名人明星创业是特等,BAT 出走的团队乃一流,其它知名科技公司出走的是二流,海龟学生党是三流。本科毕业没工作经验,没实际技术的?呵呵,也就只能占个90 后团队有爆点了。
“你说你有好技术,人家有好人脉啊;你说你有好体验,人家有好渠道啊;你说你有种子用户,腾讯分分钟群发个广告用户超你几百倍。”
那人脉、渠道、用户,怎么来?
靠积累。
学生做出的产品为何常常能在学校里受到欢迎?因为你深扎本土,了解市场,拥有这一亩三分地内的丰富经验、资料,做了很多深度个性化和本地强运营的工作。
或者就拿我自己来说。我热爱写作,我也想每天把写作业的时间都拿来写文章,想好好把公众号做好不要让它掉粉,让大家等太久。但我深知,我的学习、生活和经历才是文章灵感与思想的来源。
而当我的校园与社会生活停下来的时候,也就是夜宵熄火的时候。
杨绛先生说:“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在那段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日子里,当我把所接触的各类创业告诉学长时,他说:
“你先去PE实习三个月再说。每天看几十个项目,看那些人怎么把自己的想法吹得天花乱坠。在那之后,你再自己冷静下来理性分析一下这些个项目,不看团队title,不主观臆断,就看到底能不能成。”
我们正处于人生重要的上升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最需要做的是学习,而非实现。
毕竟,世界上只有一个马云一个马化腾一个马克一个马斯克,连马佳佳都是少数。
或许好好学习,进大公司,摸爬滚打,慢慢晋升,确实是一条“平庸而常规”的路。
但我想,写代码,画视图,做设计,认认真真搬砖,踏踏实实做人,准没错。
那么,创业对于大学生来说真的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么?
并非如此。
因为创业本身,就是不断学习积累的过程。
在年纪轻轻的时候,便可以从实干者与高层的双重角度来考虑问题;每天的决策与任务,要求你必须要进行需求导向的学习,从而训练了快速学习、快速模仿、以有限的知识信息来做出判断的能力;许多实战会让你最深入地理解行业的情况、掌握商业运行的规律;不断扩展的人脉资源,将对你的未来发挥意想不到的向导作用……
最重要的,它告诉了你,这个世界上,还有无穷无尽的未来的可能。
所以,你大可为了体验新鲜事物,加入一个比较靠谱的创业团队,将之视为一种提升自我的成长路径。
你也可以把创业当做镀金的手段,现在大学生的经历往往千篇一律,一个光鲜的“创业者”title很可能让你在众面试者中吸引眼球,脱颖而出。
但我最赞赏最崇敬的,是那种“经过深思熟虑的可持续的冲动”:
对于某件事有极强的渴望和执着,同时有着准确的判断和周全的安排,已经激动到无法控制,觉得非做不可,可以抛下一切奋不顾身的人。
而往往是这些人,最终做成了。
一位天使投资人告诉我:“当你首先说服了自己,把这件事变成自己的信仰,再说服身边的人,把它再变成身边人的信仰,那这件事就可以做了。”
因此我希望,每位创业者在谈及自己创业的决定时,眼睛里闪着光,坚定地说:
Some ideas just can’t wait.
所以我想,
我们输不起,但也输得起。
创业可能毁了前程,但也没毁。
成也好败也好,独自承受,
皆是经历,皆有价值。
我有个高中学长,大我一届,去年从芝加哥大学休学,和五个同样是95后的中国留学生开始了在硅谷创业的历程。
我也知道一个外校学姐,被冠以“18岁少女创业四次”的话题性称号。从她朋友圈与徐小平先生的合影看来,她最新的创业项目,好像获得了真格基金的投资。
还有从二级市场部的大神那里听说,一个数学系大神用自己炒股赚来的钱创业,现在已经到了A轮。
而就在前几天,一位北大的老乡学长找到了我,给我讲述了他们对于高校自媒体的宏伟梦想。
我一直觉得,大学生们能从世俗设定的窠臼中跳出,来探寻未来的另一种可能,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
但同时我也希望,我们都能在周遭的浮躁与癫狂中,低下头来,做一道会原题。
校对:陈维琪 修晗天
负责: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