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财经新势力##头条创作挑战赛#
文章约2700字,阅读时长约为5分钟,阅读前麻烦点一下“关注”,便于您后期持续关注相关内容。
创业VS上班?追梦VS现实?80后技术男卖掉所有房产,创业8年写下了一份属于自己的答卷。搜狐网对博纬智能识别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刘良骥的一篇专访在网上迅速走红。采访中,刘良骥坦言,出走创业只为自己获得一个心理上的平衡。
80后技术男卖房创业
8年创业实现财富自由,公司百亿估值,年收入破千万,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现实中又有多少成功案例呢?
接受搜狐财经专访的刘良骥就是其中之一。作为80后技术男,刘良骥卖房创立博纬智能,豪言“做到百亿市值,不难”。
而他真的成功了!刘良骥也因这篇专访而走红一时。
刘良骥大学就读的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后也成了“打工人”中的一员,起初他是在一家从事RFID(射频识别)行业的上市公司工作。
刘良骥自述在工作后的一段时间里,他自己是迷惘的。
公司缺少未来的发展空间,找不到明确的发展方向,自己的价值得不到正常发挥。
于是刘良骥决然辞职,出走创业。
刘良骥此前一直从事于射频技术的研发与完善工作,他认为RFID物联网技术的前景大有可为。
RFID利用射频信号代替条码对物品进行标记,不但具有“非可视化”功能,还可以实现
“一对多”之间的精确查找,提高工作效率。
因此,刘良骥决定创立一家制造RFID产品的公司,主攻“库存盘点”“定位”和“门禁防盗”这三个项目。
由于刘良骥自己就是技术出身,所以公司在产品的研发路径方面少走了很多弯路,在研发之初并没有将指标制定得过高,所以很快取得了成果。
刘良骥认为公司的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优势,虽然在价格上相比于国内其他公司而言略高,但是与同领域的国外公司相比,无论是从技术到服务都有很大的竞争力。
但是,公司的后续投资让刘良骥犯了难。
刘良骥在创业之初,公司的股权架构属于“一元模式”,按照合伙人出资比例分配公司的权利。
这种架构的结果就是刘良骥作为公司的掌舵人仅仅只占了不到10%的股份,对公司的掌控能力极小。
这种股权架构不但让刘良骥的提案在公司表决时受到重重掣肘80后有那些创业项目,更导致外部投资者对公司的前景持观望态度。
有的投资人更是直接对刘良骥说道,你作为公司的实际操控者,在决策层的影响力太小,你们公司的结构太不稳定,风险太大。
为此,刘良骥还变卖了名下的房子,才解决了股权结构的问题。
但是,刘良骥的创业之路依然困难重重。
坎坷追梦,终获成功
困扰这位80后技术男的不是技术问题,恰恰是诸如“风险投资”和“经营治理”等等非技术问题让这位“技术男”在创业之路上险些栽了大跟头。
作为公司的创始人,刘良骥面临的困难不止来自公司的股权组织,还有其他入股的投资人。
当投资人对一个产品的规划方案不予认可时,刘良骥还要拿出精力,费劲心劲儿地去说服他们。
这让作为公司创始人的刘良骥,在公司的表决执行中仍然有一种还是“打工人”的错觉。
为此,刘良骥在很长一段时间觉得十分委屈。
这种局面在公司的股权结构得到调整之后才逐渐改善。
随着公司的股权架构逐渐稳定,刘良骥也开始引入更多的投资。
然而,刘良骥的烦恼丝毫没有因为投资的不断增加而减少。
他常常需要和投资人解释——“为什么公司的收益无法跑赢房地产?”
在世界范围内,房地产都属于投资收益率较高的行业。
但是,刘良骥创立的公司属于电子技术行业。
与一般科技企业不同的是,电子技术类企业更专注于产品的发展和技术的迭代。
在企业成立之初需要大量的资金用来研发与迭代,一旦产品成熟则会在短期内迅速打开市场。
这一类企业的实力不止取决于该企业在相关领域的技术储备,更多的是取决于该企业在某一领域的深耕程度。
在产品与技术路径迭代期间内所产生的原始数据和经验结果,对产品的成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企业的创立之初,往往对投资者的远见卓识和企业创始人的融资能力都有着极大的考验。
而企业一旦在产品技术上获得成功,无论是企业创始人还是投资者都将在长期获得不菲的收益。
所以,相较于这类技术迭代企业,投资者往往更青睐于能够快速上市融资的概念型科技企业。
投资者希望自己的资本能够快速获得增值,因此往往会与收益较高的行业作为比较。
刘良骥创立的博纬智能识别科技有限公司在引进投资人的时候就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虽然,博纬智能通过过硬的产品技术获得了不菲的收益,以年入千万的业绩回报了投资人,但是,随着公司产品在业内口碑的上升,同行的抄袭却差点将博纬智能打入深渊。
出身技术研发的刘良骥十分注重公司产品的技术质量。
成立之初的一段时间,由于博纬智能研发资金占比太高,导致成本压不下去。后来在产品获得口碑后又遭到同行的抄袭。
刘良骥为此还走了法律途径,但是最后的效果并不好。
除了难以取证外,另一方面就在于难以通过赔偿制止这种行为。
而在RFID行业内定制化的产品过多的基本环境,也让刘良骥在创业之初难以寻找到长期的合作伙伴。
抄袭、产品定价过高以及缺少长期合作伙伴导致博纬智能曾经一度亏损超过百万。
后来,还是前同事出面帮忙,让博纬智能的产品在展出会上频频亮相。
在产品技术优势的加持之下,博纬智能获得了行业内的几个知名合作伙伴的订单,最后双方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博纬智能的年收入超过了千万,估值百亿。卖房创业的刘良骥最终圆梦,能在RFID行业内成功站稳了脚跟。
上班VS创业?各有千秋
在选择职业道路时,“上班VS创业”一直都是经久不衰的时代话题。但是,包括刘良骥在内的许多创业者都给出了“各有千秋”的回答。
但是,在当下“上班VS创业”真的是各有千秋吗?
打工担心被强制加班,创业则担心能否赚钱。然而,二者还有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就是“他主”与“自主”。
圆梦之后的刘良骥也坦言,创业也是为了寻找一个“心理平衡”。这份“心理平衡”就是“打工人”希望的“自主”。
刘良骥回忆当初选择创业时给自己设定的基本目标——挣到100万,或者能够再买一套房子时,仍然感慨不已。
多少“打工人”也曾为了心中的梦想产生过悸动,多少创业者也为了这份“悸动”迈出了自主创业的第一步。
多少人在浪潮中翻飞起舞,又有多少人被汹涌的潮汐所吞没。
刘良骥自言,当初挣钱后在想要退出时才意识到,在面对员工、合伙人以及自己辛苦研发的产品时,作为公司创立者的责任是多么重大。
在自主创业之后,刘良骥感受到了作为一名企业家的责任,也尝尽了自主创业中的辛酸。
但是,苦尽甘来,刘良骥最后得到的最大满足既不是公司有着百亿的估值,也不是公司在行业竞争中站稳了脚跟。
而是一份“心理平衡”,通过自主创业实现个人的梦想的心路历程。
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又何尝不是每一位“打工人”所期望的?
刘良骥也在采访中说到80后有那些创业项目,他现在创业的收益甚至还不如当初选择上班。
在创业之初他也认为自主创业是一条赚钱途径,但是回想自己创业以来的收益,如果一开始选择“上班”,可能获得的收益比这更多。
但是刘良骥依然选择了创业。
许许多多由“打工人”转变成的“创业者”毅然选择在创业之路走下去,不只是收获了一份个人梦想实现的心路历程,更多的不也是能够“自主”的那份“心理平衡”在不断推动着他们前进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