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说起“疾病”两字含义的区别,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扁鹊见蔡桓公”这个典故,开始时先说“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一开始是说他有小病,但是不严重。后来是“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随着“疾”的发展,“疾”会变严重,成了“病”。到最后扁鹊知道蔡桓公的病没救了,就急忙逃开了。
因此我们知道了,“疾”指身体普通的、不严重的小毛病,而“病”是指身体有很严重的病,几乎是难愈的。刘力红博士通过多年潜心研究清朝末年王凤仪先生的思想,结合临床经验,发现身体只是导致疾病因素的一部分,疾病与人负面情绪等元素有巨大关联。
人生病最根本的原因并非来源于身体,而是来自于心与性,最直接的因素正是我们的情绪。
怨、恨、恼、怒、烦
这五种情绪分别对应着五行中人身体的五个脏腑,而我们不经意间所形成的负面情绪,或许正是导致我们身体疾病的重大因素。只有看到自己身体与情绪的关联,才可能不断觉悟,在每一天注重自我修行,才可能做一个真正的健康人。
(岩甫曰:一个崭新的视角看待疾病,把我们平日忽视的最根本的医道打开一角。的确,医道和佛道是相通的,是一而不是二。病从心生,病也必从心灭。)
关于疾病的“病”,疾和病不一样。病这个字中间为什么是一个“丙”,也不是甲也不是乙,也不是丁呢?那“疾”和“病”又有什么不一样。
实际上疾病这个词很微妙,通常我们都不分它了。从文字的构造来讲,在说文里面,“疾”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疾病的意思。而“病”是疾的更进一步发展,就是疾加也。
那个说文的这个原话,加就是增加的意思,严重了嘛。病字旁的本身它实际上它是一个文字,这个病字旁的部首是代表了疾病的共性,就是它们都生病了,都不正常。
这个“疾”意味着是什么?
它很微妙,它里面是一个矢。“矢”,实际上就是箭。有的放矢这个“的”指的是一个靶位,是一个能够阻挡这个箭的这么一个东西,就是一个物体,实际上说白了它就是一个有形的物体,而矢呢只能作用在这有形的物体上面。
“疾”实际上它很微妙的地方就是,它讲的是形体的问题,就是这个身的问题。从内经里面讲就是形,“形与神俱,尽终其天年”。
这个疾病的靶点是在形体上,也就是我们讨论的器。形下的位置在器上面,“疾”的范围是指这么一个范围。“病”不同,“病”你看是一个丙,甲乙丙丁的“丙”。那么,甲乙是木,丙丁是火,戊己是土,庚辛是金,壬癸是水。
看木一个具体的形状,对不对?桌子、椅子我们就看到了。土呢?也是一个具体的形状。金就更加不用说了,可以塑造。水虽然说它是一个流体没有一个固定的形状,但是它也是可触可及,它有重量性,有各种物质形的特征,尤其是你把它冷冻以后它就更加是一个固体的,你要它方就方,你要它圆就是圆了。
但是火没有这个性,所以你看火是很奇怪一个东西,没有形状,没有重量。
木,土、金、水都是往下走的,都自由落体,它是受地球引力影响。火没有这个作用,火燃起来它是往上。五行里面火是跟另外四行不一样的,有很严重的区别。在五行的配属里面,木配肝,土配脾胃,金配肺这个系统,水配肾,火是配心的。
看文字的构造,肝、脾、肺、肾都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一个月字旁。心这个文字和另外四个肝啊、脾啊、肾啊,还有肺啊,在文字的字形上有一个非常大的不一样,那就是它没有这个月子旁。
月子旁在康熙里面就是它就是肉的意思,就是一个有形体的。所以在内经,或者是说创造文字的这些圣人的概念、思想、意识里面,心跟其他的是有严格区别的。
很多人都认为,心就是心胞啊,心脏啊。肝是没有肝胞,肺也没有肺胞,脾也没有脾胞,肾也没有肾胞,唯独心有一个心胞。而心胞的“胞”字它是有月子旁,就是心胞是有这个形的,就是跟其他脏腑在形上的特质是一样的。
而唯独心它是不一样,它没有这个东西。
那说明心确确实实是超乎寻常的东西。所以在中国整个文化里面,心就不是指这陀肉。它超越这陀肉,这个也是有很多人提出异议,就是心是一个象形文字,就是你刘力红你把它会错了。
你说是象形文字,那为什么肝、肺、脾、肾不是象形文字呢?那个肾更加像,更加容易用象形文字来表述,心还不太好表露。所以这个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你一推敲,这种特制太凸现了,一定是有含义的。所以我们不要错过。也就是说,古人对心这个层面的认识,他一定是有他的用意。
刚才讲到病中间那个丙在五行里面对应的就是火,对应的就是心,丙属于火,那么它跟心这样一个关联,心又是主神的。心者生之本,神之居也,它主神明的。
“疾”讲的是形的病,那么“病”讲的是什么?
实际上是神的病,也就是说心的病。
《素问》的第一篇《上古天真论》里面有一段很有意思的话,“上古之人,其知道者。”就是上古那个时候得道的人,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年乃去。”
尽终天年,度百岁乃去的条件是什么?形与神俱。形与神都俱足了。
这很鲜明的表达了圣人对这个健康的认识,他认为要建立一个基本的条件,就是形神并俱,也就是说你这个健康的条件是形与神构成的。形神都好了,才能够度百岁乃去。那反过来就是不健康,就是或者有形上的不健康,或者有神上的不健康。
有局限在形这个层面,有超越形这个层面,也就是神这个层面的不健康,是构成不健康的总和。所以如果我们光认识到形这个层面不健康,这个“疾”,而没有认识到超越这个之上的神,也就是心这个层面不健康,也就是“病”,实际上我们对于疾病的认识是不全面的。
比如说像糖尿病、心肌梗塞啊,往往两者都有。此话怎讲?可以说因为这个人本身就是一个形神的合和体。用内经的话来讲,就是:“阴阳者天地之道,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这里就很清楚的讲到在内经这个体系里面对生命的一个认识,我们认为这个阴阳已经是包罗万象了。天地之道,万物之纲纪,生杀之本始,但是它仅仅是神明之府也。
阴阳仅仅是构造府上而已。那么府上是什么?
你府上就是你住的,所以,阴阳只是构造这个府上,那还有人住。这个房子才有生气,没有人住的东西,你看看,它很快就败了。房子和家是不一样的。一个叫House,一个叫Home。
没有人居住的房子,它跟有人住的房子可以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完全不一样,没有人住的绝对保持不了那么久。实际上神明之府就是说内经这个体系对生命的认识就是生命除了阴阳构造这个府以外还有神明。
神明入住就构成生命。
神明不入住是一个空壳子,也就是一个尸体,它不叫生命。所以这里就讲了:“形与神俱,尽终其天年。”这是相互作用的,就像一个家一样的。
房子对家对主人有没有影响呢?肯定是这个房子干净一点,或者宽敞一点你住的就舒服一点,主人就舒服。那主人对房子有没有影响啊?那肯定这个影响要超过房子对主人的影响。对不对啊?
你可以随便怎么折腾它,现在装修你看你把这堵墙敲掉,然后又移到哪里去,就是说你怎么折腾,它是很被动的。就是这个府相对神明来讲,相对人来讲它肯定是被动的,我认为这是透出了内经对生命认识的秘密。
生命观,生命的构造就这样,所以他提出形与神俱,才是一个生命。这样一个神明是由心所组的,或者心在起这个沟通的作用。
身体和神明之间是有不同的。
那“疾”和“病”显然是针对两个不同的层面的话题而展开的。
“疾”是因为有标的,有靶的,所以它针对一个形体所出现的问题。“病”是针对这个神明出问题了。
感冒、流鼻涕、发烧这些就属于“疾”。现在精神类的疾病,幻听幻觉这个人格分裂,诸如暴躁、忧郁,诸如此类是典型的病了。
对这个问题,过去我的认识也是非常含糊,病就是病了,病了就是要么开药,要么针灸,要么推拿,要么按摩,就这一套,没有那么很清晰的认识到疾病是有那么多的因素。或者就用西医的方法,中西不过如此嘛。
那么如果这些方法都不行了,就说自己医术不行了,推荐另请高明吧。或者说这个病太难了,这个是不治之症,疑难症,一直是这样去认识,就没有想到还有另外的因素也是导致疾病的这样一个重要的途径。
王风仪先生这个人很了不起,他是对我影响最大的几个人之一。
首先作为医者来讲,他对我的振动是触及灵魂的。他说一个人(或者说一个生命)是由三种元素构成的。
这三个元素就是身的元素、心的元素(真实去观察这个层面的人也很少,大部分最多是看心脏,看的还是器。)身和心之上还有一个性,性格的“性”。
身的元素,即是身体,头发、眼睛、鼻子。
心的元素,它显然已经不是器这个层面,不是形体这个层面的东西。因为形体这个层面有心胞。器是形而下为之器。心已经是超越了形体这么一个东西。
对性,内经没有太多的描述。可能隐含有,但是从概念上它没有。这个性在儒家里面有,在佛家里面肯定更有。
一个人的生命是由三个东西组成的,身体、心和性这三个元素,这三个东西在我们同一个人的生命里面所产生的影响力的比例是不一样的。
他举了一个例子,在中国古代,包括现在农村还有这种秤,一杆秤上面有三个提环。就是左手提的那个环,提一个环,其中一个环你提的时候,你把这个秤砣摆在最右边你可能能秤五斤。你提另外一个环的时候,你把秤砣放在最右边的时候可能是五十斤。如果再换一个环右边就是五百斤,但是同样一个秤砣。
假设举一个例子,同样一根秤杆,你提不同的环有不同的量度的。用这个方式,想说明一个道理,就是说在我们的生命的三个元素里面,每一个东西所占的权重是不一样的。
比如你对身体,做到百分之一百好,可能对整个生命来说也就做了10%。如果你的心做的好,做的最完美,可能占到30%。如果你把自己的性做的好,你可能占到60%。换句话来讲,如果你不管你的心和性,你光是把自己身体做好,你做到满分也不及格。
把这个东西一参以后,不是说参透,一了解了以后,那么我们对人就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医者对疾病的治疗也就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
就是过去自己充其量所着眼的就是那10%,那10%还不一定能拿到满分。如果是一半的分,那你就只有5%,就是你的作用就起那么一点。比如你是一个比较好的医生,在身体问题上你解决了80%。
在这个里面拿到80分,你在整个生命里面你才拿到8分。所以这样一个认识这个冲击力是很大的。而这样一个认识我感受到就是除了对医者以外,更重要是对广大的患者也好。
在医学中,中医也好,西医也好,现代科学也好,因为我们过去的认识,对每个人只包括了身这个层面,也就是形而下这个层面。心这个层面大家有所触及,但是性这个层面根本没有。
心是什么,性是什么,它这个东西又是怎么影响到我们的健康呢?
心要影响身是太容易了,但是身要影响心费劲一点。这个就像物理学上的一些基本常识,能量级别低的,要影响能量级别高的是很困难的,能量级别高的影响能量级别低的是很轻易的事情。
实际上身、心、性就是这样一个能量级别的关系。
心,我们用孔子的话说就是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
那么道这个层面应该就是性这个层面的东西,器这个层面就是身这个层面的。形而上,形而下,一个是上一个是下,那么介乎上和下之间这个东西是什么呢?这就是心。可以这样比较方便的去理解。除了关注心,我们更应该关注性。
心是包含哪些内容,性又包含哪些内容呢?
探讨心这个层面,我比较喜欢用《书经》里面一句话,是舜帝在传位给大禹的时候,讲得那么一段话:“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心这个层面,用人心和道心去分就比较清楚。
(岩甫注:这十六个字便是儒学乃至中国文化传统中著名的“十六字心传”。据传这十六个字源于尧舜禹禅让的故事。当尧把帝位传给舜以及舜把帝位传给禹的时候,所托付的是天下与百姓的重任,是华夏文明的火种;而谆谆嘱咐代代相传的便是以“心”为主题的这十六个汉字。“危”包含有危险、危机、危惧的意思。陆九渊注解“十六字心传”时,强调了心性的统一,而不是偏执于二心之区分:“心一也,自人而言,则曰惟危;自道而言,则曰惟微。罔念作狂,克念作圣,非危乎?无声无臭,无形无体,非微乎?”。以心观心,心性统一,犹如无极而太极,阴阳乾坤之变化,也便是这“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的意境与内涵了。)
性这个层面,把性分成三种。三个层面,或者是三元素,三个维度。一个就是天性,一个是禀性,一个就是习性。
天性是什么?
天性从中医阴阳的角度来讲,天性是纯阳无阴,就是它是自善的。所谓天性就是天生的,就是本质具足的,就是每一个都有的。
就是孟子说的“人之初,性本善”的那个性叫天性,
禀性呢?
就正好相反,纯阴无阳的,它是恶而不善的。
习性呢?
习性就是后天的习惯养成的,它受后天的种种因素影响所形成这个性,有阴有阳,有善有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跟好的人就变成这个好的性,跟不好的人接触就变成不好的性。
这三个层面,天性是纯阳,就像太阳一样。万物生长靠太阳,我们这个身体也是靠天性的阳光来照射,才能够得到滋润,才能够承载这个我们正常的生命。
而禀性是纯阴它就像乌云一样,遮盖了太阳。当然如果受到禀性这样一个乌云遮盖以后,这个天性的阳光透不过这个乌云来照这个身体的话,就像大地得不到阳光,万物得不到生长,所以很多疾病就是这样来的。
内经里面讲阳气的时候就讲它重要性,就是阳气者如天与日,“失其所折寿而不彰”,是说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没有正常的处所的话,就会折寿而不彰。
这个阳气的根本从哪里来?实际上是从天性中来。
禀性是父母遗传下来的。天性不是遗传,天性是本俱的。
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牵扯到中国人对生命的根本的认识。这个我们从佛教的角度可能比较容易阐释。
天性是纯阳的,是一切具足的,是美好的,是与生俱来的,天性到底是什么东西?也许我们真的没有办法讲,或者把它描述清楚。只能说它是一个本来具足的东西,每个人都有这个东西,就像我们生活的这个太阳系,有太阳。太阳永远是温暖,永远是照耀大地,滋养万物的。
什么叫性?实际上就是他的本质。
作为每一个生命体,这个就是它固有的。现在我们不去过多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是不可操作的,为什么?它是本质具足的,就是按照佛教心经里面讲的,它是不增不减,不垢不净,就是说,你修它它也不多,你不修它它也不少的。就是说在这个层面没有可操作性,那么可操作的是什么?禀性和习性。
尤其是禀性。风仪先生认为这个禀性就是障碍天性的阻因,就是说因为禀性的障碍以后,天性的阳光就没有办法滋养照射我们的心身,心身得不到阳的照耀,问题就多了,各种疾病就会来了。就是说阳气没有了,阳行一寸,阴就行一寸,阳停一寸,阴停一寸,所有的生机就没有了,自然就百病滋生了。
很多以前学中医的人以为所谓的阳气是什么,比如说是肾气,或者是心的动力,其实什么都不是。这个就是层面的问题,实际上根本在那里,天性。
禀性是什么?它也是禀赋所来的。
它纯阴,障碍天性,禀性不发动你也不知道,人人都一样的。我们要认识禀性,风仪先生他给出了一个很方便的方法,因为禀性它要表现,看它表现出来什么样子?
禀性表现出来就是一种情绪,不良的情绪,就是怒、恨、怨、恼、烦。风仪先生称之为五行性。
他很巧妙的用中国人固有的五行思维方式来分类。第一种是怒,第二种是恨,第三种是怨,第四种是恼,第五种是烦。
于是怒属木,恨属火,怨属土,恼属金,烦属水。
因为木火土金水在中医这个体系里面,它很自然跟脏腑相关,对应了。有一些中医常识就很容易知道,怒是伤肝的,恨就伤心的,怨就伤脾胃这个系统,恼就伤肺这个系统,烦就伤肾这个系统。泌尿、生殖系统都是烦带来的。什么子宫肌瘤,前列腺炎,都是跟这个人烦比较有关。
当然这个五行里面还有这个内五行,外五行,这个就是技术问题。所以我们要明白这一点。认识禀性是性这个层面的因素,这个能量级对于生命的作用是非常之大的。
就是怨、恨、恼、怒、烦这些所谓我们人性里面负面的东西,掩盖了我们天生的那种光明、善良、正确的东西,身体出现了这种疾病的结果,中医和西医看病都是在看气血堵塞,这个糖尿病啊,感冒啊,发热发冷啊,疼痛啊,这些是身体的感受的问题。
真正从最根本层面上要解决我们身体的各种疾病问题,要反观上去看,从我们的性这个层面上去看。
比如烦这种情绪对应就会导致肾水,包括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的疾病。怒就会导致肝和胆这类的疾病。所以一个人得了肝炎,或者更严重疾病,除了要看怎么样把他这个相关指标要降下来,要疏肝理气,甚至要从性上来克服。
中医的方法以外,更重要的是要看他为什么怒,以及如何不怒,如果真的圆满、光明去解决自己本性里面那种动辄就生气、怒的原因,这个东西真正化开以后,才真正不会怒,才不会有肝的问题。
现实的生活当中,令我很震惊的地方也在这个地方,实际上令我们很多医生搞不清楚的地方也在这里。比如说脾胃的病,治好了。可是停药以后不久又来了,就老是这样反反复复,生命中老是这样。就是不知道导致脾胃的疾病的一个很根本、很源头的、最重要的、最底层代码,就是怨。
一个人如果说他有胃病,应该看他是不是动辄喜欢怨人,埋怨人。
我们应该去查找生活中这样一些因素,警惕这样一些因素。我们吃了一点臭的东西,吃了一点生冷,或者受了一点风寒,我们会很警惕,像流感,我们要戴一个口罩。但是我们对我们的心,对我们的性,对我们发脾气,我们压根没有认识。我们没有认识到更大的坏东西对生命会有那么大的影响。
有些人表面看来是好人,平常做好人好事,扶老奶奶过马路,在公共汽车上让座,他得了一场很奇怪的重病,表面上看大家都觉得是天妒红颜,好人没好命,如果从这样一个体系来研究的话,其实不然。
很可能是他在另外一个更重要的权重的事情上犯了一个很重要的错误。比如说怒,比如埋怨,比如说不服人,觉得人家没有什么了不起。在性中,这个善恶就要分层面了,身上的善恶,事相上的善恶我们很容易就分清楚了。
捐点钱是事相上的事情,偷鸡摸狗,吃喝嫖赌,这些都是事相上的事情。
实际上它也是一个投射病字旁,是心的投射,心指使他的嘛。但是如果你的性中有缺陷,或者是这些禀性的东西很重,风仪先生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不管你是善人还是恶人,一动性轻则病,重则死。”性对人身的影响是最重要的。身这个层面我们不用太多去讨论。
说的人很多,心这个层面也有一些,性这个层面,确确实实我们没有那么多的关注,甚至没有关注到。这个对我们的影响太大,又是无法去医院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而且只能自己解决。医生爱莫能助,修行还是靠个人。
现在医学主要瞄准的是,或者说中医目前的瞄准的是身这个层面的东西,物质层面这个东西。现代的医疗手段很难解决比较严重的疾病,说明它已经超越了这个身。很可能更大的关系是和你的情绪,你的性格里面的某一些东西有直接的影响。说明导致的原因是已经超越了物质这个层面,他延伸到心,延伸到性。所以我们要想解决病字旁,必须也要超越这个层面,要到另外两个层面去找答案。
因为这样一个原因,也才比较完美的解释为什么有一些看起来各方面很好的好人,他得了一些很严重的病,其中一个可能性在于身、心、性,最高在性这个层面上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
这个错误是什么?就是怨、恨、恼、怒、烦。而这个怨、恨、恼、怒、烦它是有对象性的,怨伤脾,恨伤心,恼伤肺,怒伤肝,烦伤肾。
如果你在某个系统上有什么问题,首先不要看身体的问题,首先想想你是不是有对应的一些情绪问题。这样的性格问题,这样的心智层面上的,负面的心智层面上的问题,用西方的话来讲叫心性方面有问题。
》》编者按
人是一个有机统一、阴阳平衡的整体,任何“心”主宰的负面情绪的产生都会导致相应脏腑的失衡,从而导致疾病的产生。看来“疾”与“病”之区别不仅仅在于症状的严重程度,更深层面则是反映出“身形”与“心性”层面的区别。只有深入理解这一层面,才能有助于我们对于中医“治未病”理念的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