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的主业是读宋史。前几天关于高考舞弊的事情,出了不少新闻,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两个典故——宋代的皇帝,是怎么应对可能出现的高考舞弊嫌疑的。
南宋孝宗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孝宗安排了三个人当考官,负责当年的科举,这三个人分别是王仲行、郑少嘉、黄德润。
很快,考卷就全部批改完毕,准备择日放榜了。
这时候,有人就跑来跟孝宗说:“郑少嘉跟黄德润都是福建人,老大你说,他们会不会结党营私,故意多选一些福建老乡?”
孝宗一听,哎呀有道理呀,于是他脑袋一拍,下了个命令:“这事我们先不要声张,等放榜的前五天,我让贡院把这次判的前三十名卷子都拿过来,让宰相、参政们一起来评卷,看看他们有没有徇私舞弊,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但是孝宗的保密工作做得不好,日子还没到的时候,宰相赵雄就知道这事儿了,他找到孝宗说:“陛下,我觉得这事儿吧,你干得不地道,正大光明的事情被你搞得偷偷摸摸的。如果你真的要重新审核考官改过的卷子,那你就得先跟他们说清楚,别搞突然袭击那一套。”
孝宗是个意志力不太坚定的人,一听赵雄这么说孝宗,就支支吾吾地说:“我也觉得有点不太妥当,你的意思呢?”
赵雄说:“老大你想想,你既然选了三个人来负责科举,又让我们来复核,这就是摆明了不信任三个考官。你既然不信任他们,你当初为什么要委派他们呢?再说了,你让考官来独立命题、独立改卷,就是为了削弱宰相的人事权,免得朝野上下全是宰相的门生故吏。此例一开,今后宰相岂不是更加肆无忌惮,想选谁就选谁,想逐谁就逐谁,那你这个独立命题、独立改卷的意义何在?”
得亏孝宗也是一个听得进话的人,立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停止了这个计划。
十天之后,他出了一个补救措施,正大光明地让贡院把前二十名的卷子拿来他亲自看,也算是勉强保证了抽查效果。
孝宗这事儿为什么处理得如此被动呢?是因为他不读书不看报,不知道自己嫡亲祖上太祖赵匡胤也曾经处理过类似的事件。
大宋刚建国不久,赵匡胤委派宋白来负责科举事务。
宋白是一个不太老实的人,他利用自己手里的权力,收受了不少贿赂,帮考生提高名次。
在放榜之前,他自己心里也不太踏实,因为有些考生的作文实在是写得太烂,他硬生生给人提了一个不错的名次出来,担心放榜之后引发舆论。
宋白同样是脑袋一拍,想了一个办法。在放榜之前,他先把榜单列好,然后找机会面奏赵匡胤,请他签字。
宋白的算盘打得非常精妙,今后榜单一出来,万人有人指责不公,他就可以拿着赵匡胤的签名说:“你看,皇上亲自审定的,你说我不公没什么问题,你说皇上不公,那还得了?”
赵匡胤虽然是武将出身,但是从低级军官到高级将领再到皇帝这么一步一步摸爬滚打出来的,官场那点小算盘他清楚得很。
一看到宋白拿过来的东西,他上手就开骂:“我让你来负责科举,就是让你来替朝廷选士孝宗,取舍大权都在你手里,你来问我干什么?你什么事都问我,我拿你来有什么用?再说了,这些人的卷子我没看过,品行我不知道,就他妈的一个名字,我怎么知道他们行还是不行?你的什么心思难道我不清楚吗?我今天把话撂这儿,等放榜出来之后,如果有人喊冤,我砍了你的脑袋!”(吾委汝知举,取舍汝当自决,何为白我?我安能知其可否?若榜出别致人言,当斫汝头以谢众。)
宋白吓得大汗淋漓,赶紧回去按照成绩重新修改了榜单,算是保住了一条命。
只是不知道,他有没有把收的钱退回去……
本文史料出自《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卷十五》《涑水记闻卷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