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看点
·仅一年时间,中公教育股价狂涨,市值逼近2000亿。
·在关于教培机构消费警示中,中公教育的名字竟赫然在列!
·在中公教育退费难的背后,或许深藏着其理财疑团。
01
风口之下的2000亿市值
1999年,一度被创业失败阴影笼罩着的李永新,不会想到在不久之后,他会再度振作,并一手创办起一家叫做中公教育的公司。
在20年后的今天,中公教育不仅已经在全国上下家喻户晓,并且也成功于2019年在A股上市,而后仅用了一年的时间,中公教育的股价便狂涨至3倍有余,市值逼近2000亿,直接超过了培训行业界的龙头大佬新东方。
“想考研吗?想考公务员吗?想考证书吗?——那就来中公吧!全封闭管理,不过退钱!”……
对于广大的大学生群体来说,中公教育这四个大字再熟悉不过。彼时随处可见的广告牌,听得不能再熟悉的宣传语,尤其是那一句“不过就退款”,让中公教育赢得了大量考生群体的信赖。
时间倒回2000年。
当时还在北京大学攻读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的李永新,在几番创业失败后,终于关注到了身边的一个“机遇”。当时,李永新的导师是北京大学政治管理学院的党委书记,那时的公务员考试就已经十分火热,很多人认为他应该更懂公务员考试,于是纷纷上门拜访。
这让李永新突然意识到,教别人如何考试是可以赚钱的!
同时,李永新敏锐地看到了公务员考试背后的一面,在一个家庭之中,不论是父母还是考生,每个人都坚信“考试的成功就意味着能跨上更高的门槛”,对教育的付出,每个人都认为是最值得的投资。
这也就是说,考试行业,是个巨大的市场!
看清了这一点的李永新,立即行动,凭借着北大名校出身的资历,在彼时遍地良萎不齐的公考培训机构中脱颖而出,迅速便占领了公考培训市场的一席之地。
2002年,李永新正式建立了中国公务员考试资讯网,从此开启了中公教育快速增长的时代。
事实证明,李永新这一次创业,选的太对了。
2000年起,中国每一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都突破一百万,直到2019年,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了834万人!
庞大的数字,意味着考试市场将迎来巨额的利润与机遇。
2019年中旬,在中公教育发布的半年报的数据显示,中公教育公司总营收36.37亿元,同比增长48.79%,净利润4.93亿元,同比增长132.18%。这些振奋人心的数字在第一时间里就吸引了各家投资者的青睐,只一夜之间,中公教育的股价大幅上涨,市值近破千亿。
而后,伴随着疫情的大爆发,2020年就这样带着重击而来,各行各业都陷入了寒冰期。对于教培行业来说,更是受尽了疫情的打击与折磨。
7月14日晚,中公教育发布了2020年半年报业绩预告,预告中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上半年多省公务员联考由4月底延期至8月22日举行,与往年相比,相关收入同步延迟4个月,使本报告期公司能够确认的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预计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将亏损2~3亿元。
然而,中公教育对于这一亏损数据却丝毫没有慌张。
据BOSS直聘app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20日,今年应届毕业生春招的整体招聘规模同比于去年下降了27%,疫情之下正经历着巨大的困顿和迷茫的应届生们,正在引发着潜在的就业社会问题。为了稳定就业,国家开始密集出台相关政策。
而中公教育的底气,正是来自于这些一份又一份响当当的政策文件。大势所趋,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扩招态势得到了确认和强化。
6月,多个省份已开始密集发布2020年度公务员招考公告。根据公开资料统计,截至目前,宁夏、山东、广东等26个省份已经公布招录计划,其中18个省份扩招幅度超过20%。从整体扩招规模来看,目前这些省份计划招录人数总计已超130000人,比去年多出3万余人。
在这些大境况之下,中公教育虽然目前的业绩预告上或会亏损上亿元,但是今年整体的招录人数也将预计比去年同期增长30%左右。
风口再次涌动而起,只不过是个时间问题罢了。
02
风光背后的质疑声不断
都说“历史就是个圈”,一点也不错。二十年前人人嘴里念叨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考试高”,放在今年2020年,竟一点也不为过。
今年的大境况之下,考试成了大学生们缓解就业的“借口”,同时也变成了大量辅导机构们赚钱的风口。
而专注于提供招录考试培训、学历提升和职业能力培训三大板块的中公教育,本就站在行业的高处,此风口的一阵剧烈涌动,让中公教育再次腾飞了。
然而,也许是所谓的“人红是非多”,亦或是中公随着风口盛涌后生出的“贪婪”。总之,中公教育,出事了。
不久前的央视“315”上,点名了辅导机构“嗨学网”的退费难现象,由此引发了大众对于教培机构消费、退费方面的关注和讨论。紧接着,暴风雨随之而来,7月13日,北京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关于谨慎选择教育培训机构的消费警示。其中,点名公示了4家投诉数量较大的教育培训机构名单。
——中公教育的名字赫然在列!
然而,稍微对中公教育有些许了解的人,都听过那一句“不过就退款”的宣传标语。那么能够信誓旦旦打出这样标语的中公教育,怎么会出现“退费难”的现象?且投诉数量已经冲破了前列?
此回真真是“旁观者迷,当局者清”。在旁人还在为中公教育的大胆承诺而钦佩叫好的时候,早就有一大批真正的学员开启了愤怒的控诉。
“中公教育退费吃相真的不要太难看!推诿扯皮!想衷心的问一句顾问老师,退费的钱是从你们兜里出吗?左拦右拦的,还是利息分给你们一半?希望未来你们可以对待退费学员可以像推销课程一样积极!”
“中公教育的退费真是垃圾,5月13号提交的资料,现在都七月份了还没下来??”
“不过就退费?都是噱头,赤裸裸的霸王条款啊!”
一石激起千层浪,监督管理局的点名,让大量遇到了相关经历的人都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愤怒。
为此,编者去到黑猫投诉平台上,键入“中公教育”后查看搜索结果。一下子弹出的1359条结果中,几乎每一条都离不开拖延退费、虚假宣传等字眼。
据此,和讯网报道称:“师资和教学质量跟不上或是退费的核心原因。”
目前,中公教育以“协议班”为主。所谓“协议班”,也就是吸引了大量考生的“考不过就退款”。而据大量当事人透露,这背后实则是中公教育靠占用资金利息增加盈利,从而导致退费困难。
03
退费难背后存在理财疑团?
编者注意到,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中公教育的投诉量有1359条,皆已回复,且已完成条数达到1275条。
翻阅每一条的投诉详情,也都可以见得,中公教育在回复投诉的速度上是非常及时的。
——那么既然中公教育这几年赚的钵满盆盈,市值已然冲居第二,且对于投诉都是“有问必答”中公教育市值,究竟为何会深陷退费难的问题之中呢?
据环球老虎财经不久前报道,“在中公教育退费难的背后,或是学员的钱被中公教育用至理财。”
对于备考的考生来说,一般都会提前一年左右的时间开始准备,从考生备考、笔试、申请退款等一系列流程下来,就意味着那些未通过考试的协议班学员缴纳的报名费会作为预收款,在中公教育的账面上停留至少7个月。
据中公教育的财报显示,2018年的营业收入为62亿元,但是投资支出却高达到171亿。这差出来的109亿的差额中公教育市值,自然就是学员的预付学费。而据中公教育财报中的其余数据显示,中公教育在2018年购买银行理财的收益超过1亿元。
2019年,中公教育的投资支出飙升至270亿,获得投资收益高达2.59亿元,占据利润总额12.41%,投资收益主要系理财及定期存款结息。而2020年仅一季度,投资支出就达到了137.32亿,实现相关收益4900万元。
中公教育这些令人咂舌的数字,都难以让人不将其退费难和其背后的理财逻辑联系在一起。
通过这一系列的数据分析,环球老虎财经指出了中公教育“不过退款”的商业逻辑,总体来看,凭借这个策略中公教育一举解决了三个问题:
1、靠设定退费比例,即便没通过,退费后的收入足够覆盖成本;
2、准确预测通过率来保证盈利,但本质上还是靠赌;
3、击中客户心理扩大收入,靠占用资金利息增加盈利。
至此,中公教育正式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中公教育专注于职业教育赛道,避开与新东方和好未来两大巨头的赛道拼杀,得以成功突围。自2019年以来,中公教育股价大涨,直到今年的7月15日,中公教育的市值超越新东方一路飙升至2000亿,再度引爆了行业关注度。
然而,风光的背后,大量的投诉声音也让人难以忽视。
自然,坐在市值第二的高位之上,手握着巨额资金流,且坐等疫情后带来的需求暴增营收的中公教育,或许并不需要在意这些“嘈杂”声响。但是编者认为,对于一家企业来说,不论其规模是大是小,口碑的力量永远都不容小觑。
毕竟,还是那句话,相比致力于赚得巨额财富,教育行业的企业们最终都还是应该要回归教育的本质,听从初心的声音。
行业百态,将持续关注。
欢迎大家发表观点于评论区,我们共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