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长善救失读音,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大家好!
我们继续学习《学记》的教育智慧。
我们谈了学者有四失:多、寡、易、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怎么救失,“多、寡、易、止”怎么能避免?从哪避免?
《学记》告诉我们:“此四者心之莫同也”,也就是说出现这四失“多、寡、易、止”根本原因是什么?是心不同。那心又是什么,我们是看不到心的。但是我们可以从心的表现来去觉到心。我们的思维、认知甚至情绪都是心的表现,心所表现出来的这些意识、思维、情绪,因为心不同,或者说认知不同、思维不同,才会产生不同的失。
那么要去改变、要去救失,就需要从心着手,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
知其心,如何知心?实际上就是知其所想、知其所为、知其所志,有什么志向,知其言行举止。
知道别人太难了,最简单的方法是知自己的心。我们要了解自己,相对来说就要容易多了,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做教育最重要的是自己觉悟,自己能觉到一切,你觉到自己的心,就可以觉到别人的心,你觉到自己所失,就能觉到别人所失,因为这四失几乎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出现。教育者首先要是一个觉悟者,知自己的心,才能知别人的心,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要知人性,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救其失怎么救?要靠教育,孟子说人与禽兽几希,人和禽兽没有多大的差别,差别不大,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有教育,教育如果教育不好,就与禽兽一样了,就像我们经常会说的不算人。
那教育该怎么教?我们现在的教育,没有做到真正的教育,《学记》告诉我们,“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怎么教呢?长善。
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这句话,人们一般是有两种解读,一种解读是教包含了两方面:长善和救失。长善是教,救失也是教。另外一种解读是通过长善来救失,教育不直接救失,而通过教育来救失,直接救失叫什么?叫训。直接指出来对方的不足,直接指出对方的毛病,希望他改正,这叫训,不叫教,真正的教育是通过长善来救失。
这一点是我们现在很多人对教育认识的误区,而且我们现在大部分的家长、老师,在教育人上,基本上都是着眼于救失,而没有去考虑怎么能更好的救失。真正的教育不去救失,而只去长善,善长好了,失就没了。
行不言之教,长善来救失,就是行不言之教的一种。我们现在的教育往往都是在直接救失,越救越失。我们可以想一想,一些孩子的毛病,我们说了多少年,孩子改了吗?没有,这就是救失起不到真正教育的作用,甚至会起到反作用,强化孩子的毛病。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我们不把教育理解为长善和救失,我们把教育理解为通过长善来救失,这是最好的教育。
人们现在为什么,常常着眼于救失?有一个原因,是我们所接受的教育的认知,或者教育理念出现了问题。其中有一个木桶原理,大部分人都有同感,都深受其害。木桶原理是说:一个木桶盛水的多少,取决于最低的那块木板,不是取决于最高的那块木板,所以要想盛更多的水,就要去补短。要让最短的木板变长,很多人受到这个木桶原理的影响,拼命的给孩子补短,补孩子的毛病、过失,补孩子缺的那门课。人们忘记了,人不是木桶,木桶省水多少取决于最低的那块木板,而人,成就大小不是取决于他最缺失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它最长的那块木板,长善就是让人把最长的那块木板发挥到极致,失就救了,失就没了。
人们常说,一俊遮百丑,就是告诉我们教育要长善。一个人的成就,一个人生活的幸福不幸福,关键点就在于你是着眼于善,还是着眼于失,着眼于自己所能,还是着眼于自己所不能。着眼于优点,天天就幸福,着眼于缺点,天天就会痛苦。不管看自己还是看别人,都要善于看好的,教育更应该去看孩子善的一面、好的一面。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培养自己发现孩子的长处,这是非常非常关键的一步。
有些家长可能会说,那我们看不到孩子的长处,孩子满身都是毛病。你怎么发现孩子的长处?孔子告诉我们一个很简单的方法,观过思之人矣。看他的缺点就知道他的优点,看他的过失就知道它的好处。因为缺点的另一个角度去看,就是优点,过失换一种角度去看,就是好处。比方说孩子胆小,你是从缺点来看的,你认为是他的缺点,那就是得出结论就是胆小,如果你把它当优点来看呐,那就是谨慎。
教育最重要的是长善,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如何长善?《学记》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这里面也是有两种理解,善歌者,指善于唱歌的人,善教者长善救失读音,善于做教育的人。
善于唱歌的人,他也善于让别人继其声,学会他的唱;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善于教育的人,也善于让别人能够去把握学生的心意,知其心。
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他没有谈善歌者如何使人继其声,继其声是什么样子的,但是它告诉我们,继志是什么样子的,志是心之所志。其言也约而达,言语很简单,但是无所不包、无所不达,言简意赅。微而臧,用很幽微的、很奇妙的道理,能够让别人很容易、很简单的就能够明白。臧是善,罕譬而喻就是罕是很少,很少说就能够让人明白。喻就是以其所知,知其不知。可谓继志矣,就是说能够继志,继承做老师的这种能力。善教者教出来的弟子都是老师,不善教者教出来的老师,教出来的孩子是没法做好老师的。
古人说,五年视博习亲师,广博的习,各种能力都具备了,能够亲自为师,能够让别人也学得很好。
这一章从学者四失告诉我们,教者要知之:如何避免失,如何做好教育。
这一次我们就学习到这里。
谢谢你们,我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