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前几天朋友圈里有人转了一个英文视频。内容是星云大师座下首席翻译官妙光法师的现场翻译。中翻英,简洁优美,通俗易懂。又玄又深的佛教用语,被她淡定信手拈来,施施然又布道开去。
可真圈粉啊,粉丝们的评论也炸了锅:
“自己连出个家也不够格。”
“译文简洁,没有一个拗口的长句。”
“这样的语音,用惊艳真是恰如其分。”
(图片来自网络)
所谓信、达、雅。妙光就是信达雅本身。
众学渣奋起,众学霸争鸣。纷纷表示,要把英语精进。
所以我们学英语到底是为了啥?
升职?升值?出家?……
我倒是有几段故事,说给大家听着玩。
学英语是为了啥?为了怼人也能信达雅
2017那个草长莺飞的春天,我义无反顾开始了英语进修之路。很多人觉得我多此一举:你不是在国内念过大学吗?洛杉矶哪儿用得着会英语啊?放眼望去都是华人。尽管日常生活真的没什么障碍,也能和当地人进行半深不浅的灵魂交流,我还是踌躇满志又心怀鬼胎地坐进了课堂。
你说谁能没点难言之隐呢。
上课第一天,老师是个老太太。上来就给我们普及:不要叫我“teacher”,叫我“professor”——大学里叫professor才专业!瞧,虚名带来的虚荣,还真不是虚的。
第一堂课,是个摸底课。让我们每个人上讲台,做个关于自己的“presentation”,我觉得根据上下文,翻译成“演讲”比较合适。比如你的专业,你来自哪里,有什么兴趣爱好,以及为什么要学英语等等。长短不限,自由发挥。
看得出来,大家都挺紧张的。有的不敢直视同学,有的脸涨通红可用英文,还有的声音低不可闻。我也很紧张。
但我好歹一把年纪了,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人
。就琢磨着怎么用内容掩饰我的紧张。好巧不巧,因为姓的首字母排位靠后,我成了最后一个上台演讲的。
常规问题陈述之后,我对大家说,我之所以来学英语,是希望有一天能用流利的英语和人吵架。
教授本来年纪大了精神不大济,一听我这话,打了鸡血似的。眼珠子间或一轮,问:哈哈哈哈,为什么啊?台下同学们也很兴奋,毕竟这个话题很贱,有点低俗的趣味。
我就给他们讲了一个我刚来美国时候的亲身经历。去车行租车,初来乍到,对很多细节条款了解不足,还车的时候才发现入坑吃了哑巴亏,要多付好多钱。
我责问前台工作人员,为什么不提前声明,他们有义务这么做。工作人员仗着自己口活儿好,用华少念广告的口播速度,对我开始了语言精神虐待:我跟不上他的速度,听不全他的内容,完全插不上一句嘴,更别提作出相应的反应。
他看我张口结舌,变本加厉越说越快,一边说还一边嘴角上扬旁光看我。
因为不能准确优美迅猛地回击,我被堵得状若痴呆,胜似帕金森晚期,却依然放不出一个熏死人的屁。
那一刻可用英文,我才意识到:不管你英语自称多么好,如果不能好到和人对吵,就根本不算好。能和人用英语流利地吵架,是检验你的词汇、反应、语法、听力和表达的最高标准。就好比大家都会说中文,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出口成章,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当奇葩辩手。
那个时候不懂像美国人一样矫情地保护自己,根本没想到这世界上还有一种政治不正确叫“种族歧视”。后来随着英语一级级往上学,我还学到了一个词:superiority complex——至尊情结,自傲心理,优越感。褒贬义都有。就是对此类事件的归纳总结。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我最后装逼地说:就是为了能漂亮地回击,所以想把英语学到完美。同学们听我说完这个经历,都感同身受地点头,掌声啪啪啪。看来,个个儿都是有故事的人。
估计教授觉得我的出发点太low,一边笑一边给我升华了一下:学到完美,也不要用来跟人吵架,也许你将来可以当个老师呢。
语法就是绿茶婊,欠搞
整天听人说语法蓝,蓝于上青天。
蓝什么蓝,青出于蓝啊?!
我想了想,语法其实就是个绿茶婊,极容易搞定。
举个不入流的例子,语法学习的任督二脉可以秒通——
中英皆通的一个简单语法是:形容词放在名词前,用“的”连接。比如:汹涌的咪咪;副词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前(后面也行),用“地”连接。比如:(像)二逼(一样)地怂了。当然,你还可以装逼地形容为:“怂了,二逼地。”
举个栗子,放在英语里同理可证就是:beautiful bitch。这里beautiful是形容词,bitch么,你们看着办。或者你还可以说:beautifully bitchy bitch,顺序分别为副词-形容词-名词。整明白没?
对的,副词绝大多数以“ly”结尾。lovely除外。哦对,friendly也除外。还有很多很多都除外,得死记。哈哈哈哈哈哈。
别把语法当回事,战略上藐视,这厮很快就会败下阵来。
实在整不明白,就别整了。毕竟,中文的“的地得”你都用不对,你拿什么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管窥全豹以点带面呢?
真是好油菜花。作为一个“的地得”强迫症患者,我只能装逼到这儿了。
NICE如我,很耐撕
鉴于一直单身成狗,前后左右的朋友说你得赶紧交个男朋友。思前想后,下载了某著名交友软件。约等于美国的百合网世纪佳缘。
注册了一看,还要交钱!一个月很贵,三个月性价比最高。
又是一番思前想后,咬牙切齿交了一个月的入会费。
上传了几张美图秀秀之后亲儿子都认不出的照片,写了诗意盎然的个人简介,并表达了自己的择偶需求。然后下线,过了小半天,我暗戳戳回来看了看。
呦吼,不得了了,老娘这么吃香呢。铺天盖地百十条问候,照片倒是长得丰俭由人,一言难尽。经过斟酌筛选,我决定跟一个搞学术的聊聊。戴个眼镜,气质稳重。谣传是UC BERKELEY的社会学教授,之所以认为是谣传,因为他的真实姓名尚不可考。像我这么有考据癖的人,查不到虚实,都作谣传讲。
该叫兽也用大量辞藻表达了对我的好感,其热情好像一把火,燃烧了整个沙漠。
总要先聊聊彼此了解一下。他就问我:
—我很喜欢你的简介,看起来我们很合适。你愿意到我这边来一起喝杯咖啡吗?
(不愿意。我在洛杉矶,他在旧金山,开车五个多小时)
—呵呵呵,将来也许有机会。
—我就是想找个灵魂伴侣享受生活,不结婚的那种。
(这个,嗯,大哥你直接说YP得了)
—哦,那咱俩不合适,我找serious relationship。
叫兽停顿了几秒,改口:
—谁知道我们将来相处得如何呢,也许就变成serious relationship了。
—那咱俩不合适,目标不一致。
叫兽话锋一转:
—你是做什么工作的啊?
—嗯……我现在不上班。
—哦,那你以前是做什么的呢?
—以前啊?以前在中国我是个编辑,专栏作者,写东西的。
说到这里,高潮来了。
UC BERKELEY的社会学教授意味深长地“哦”了一声,然后说:
NICE.
该叫兽甚至都没继续问问我写哪方面的稿子。哪怕是客套敷衍呢。
机智如我,听出了话外音——毕竟编辑啊专栏作者啊这种职业,在美国很高尚很入流,从业者很有逼格的——哪像我们国内穷兮兮苦哈哈哭唧唧。交友软件上的亚裔妇女,该领域的从业者寥寥无几,即使有,基本也都是蒙人的。
瞬间斗志上线。
—哦,看来你不大相信我说的啊。
—没有啊,你没看见我说“nice”么。
我开启了怼人模式:
—据说英语日常对话里,nice一般代表不怎么nice,interesting一般都是不怎么有趣?
社会学教授显然没想到被将了一军,有点下不来台。
—当然没有!我从来没听说英语有这样的说法!
我就“哈哈哈”以和之。
社会学教授也许感受了某种异样,继续说:
—而且作为一个professional guy,我从来也不会随便轻易给别人的话下结论!
我想了想,回了他一个字:
NICE.
对话那端是长久的沉默。
然后,就再也没有然后了。
跋:故事讲完了。
总而言之要说的是,学不好英语就学不好吧,没办法流利怼骂就算啦吧。不坚持,肯放弃,世界每天都是美的。毕竟,地球上被使用最多的语言,是汉语。
放心扫,没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