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可以说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生存的血液,包括信息、用户、资金等“信息”在内,都必须通过“流量”这一形式具体呈现。近日,“流量劫持”成为业界热词。今日头条、美团点评、360、腾讯、微博、小米等6家互联网公司共同发表了一份《六公司关于抵制流量劫持等违法行为的联合声明》,呼吁联合抵制流量劫持等违法行为,上演了一场互联网版的“六合围剿”。而日前,互联网发生的几次流量入侵事件,把搜狗推到了互联网的刀口浪尖:2015年11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就搜狗输入法恶意劫持百度流量一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搜狗的劫持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责令搜狗方面停止侵权、消除影响并赔偿百度损失50万元;2015年12月,神马搜索通过官方微博,指责搜狗输入法恶意劫持流量,将原本使用神马搜索的用户强行跳转至搜狗搜索,并称已发送律师函。
互联网公司对互联网公司,尤其大公司间的流量劫持行为则非常罕见,因为互联网大公司都很敏锐,很容易侦测到流量劫持行为,并在技术、产品、舆论等层面进行反制;同时,互联网公司中谁也都不愿去破坏这个生态,生态坏了对大家都不是好事搜狗通行证,这也算是“行规”。而如此攻城略地,杀鸡取卵的行为,到底让搜狗失去了什么呢?
上市通行证
网上有人评论,搜狗如此动作是为了独立上市,在国内传统投行都开始研究移动互联网的今天,搜狗过去所倚重的PC端的数据,并不能讨好市场,搜狗必须在移动端拿出漂亮数据来。然而,搜狗不惜牺牲自己的商业和道德名誉顶风作案,真的能获得期盼已久的上市拍照吗?
创新动力
根据易观智库的统计,今年第二季度中国搜索引擎运营商市场收入百度居首,市场份额超过85%搜狗通行证,而搜狗只占7.14%,后面还有谷歌、宜搜、神马等穷追不舍。在移动端,搜狗的日子也不好过,仅占手机搜索市场份额的2.5%,而百度仍然保持近80%的份额。流量劫持,确实可以使得搜索引擎迅速获得用户,无需进行搜索的相关技术研发即可获取全面的搜索结果,并在结果中植入广告获得收益,但正是这样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企业也再无心互联网领域的技术和用户体验创新。
用户
搜狗的高调撕逼,早就吸引了不少眼球,势必也会引起更多对手的不满,最终流量仍旧还是止于垄断者手中。结果就是,竞争双方互虐杀,伤敌1000,自损800。更重要的是,会给最无辜的用户带来麻烦,不利于用户的使用感受。
最后,笔者在此呼吁,流量劫持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监管快速跟进。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尽快制定规则,确定监管主体,从法律、制度层面上统一监管,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法规,从行业系统外部保障企业、用户的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