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自信的内涵

淄川区委党校 袁长军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活力的坚定信念。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对自己文化的自豪和自信,是一种肯定和坚持,一种信念和期待。 文化自信是一种软实力。 有了这种坚定的自信,你就有了力量。

为什么我们可以对自己的文化充满信心? 因为我们的文化在世界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中华民族的文化有两大特点:一是坚韧、团结、自强; 因此文化自信的内涵,中华民族不可能不实现文化自信。

为什么西方政论家和理论家对中国发展的预测95%都是错误的? 西方每年都在唱衰中国,而中国却在所谓的“唱衰”中不断走向繁荣、民主、文明。

原因很简单。 首先是文化背景不同。 中国走的是王道,西方走的是霸道。 第二,西方所谓的政治理论家、理论家,都是没有政治实践的理论家。 从柏拉图(《乌托邦》)到卢梭(《社会契约论》),都是批评家、逻辑学家、政治理论家,但都没有实践过,都停留在理论层面。 中国政论家历史上都当过总理,都是一党党员。 从诸葛亮(《师表》)到范仲淹(《岳阳楼》),再到岳飞(《满江红》)、文天祥(《正气歌》)等,这些人都是这个组织的重要成员一个党,所以写的政治文章都是有教益的。 西方年年“唱衰”中国经济,鼓吹中国经济崩溃论,实际上是谬论。 他们徒劳地试图宣传一种非常规和引人注目的观点,但他们错了。 他们越是“唱衰”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就会越强大。

在国际会议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观点,但只有一种观点是国际公认的,那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国家认可的观点。 不要强迫别人做你不想做的事。 其他国家有吗? 不! 说到这些,怎能不自信呢?

具体而言,文化自信包括对我国民族文化传统的自信、对中国实际发展道路的自信、对中国未来发展前景的自信。

一、对民族文化传统的自信

列宁曾经说过:忘记历史就是背叛。 习近平总书记还勉励全党“不忘初心”。 不忘本源,蕴含民族文化传统的溯源; 只有不忘初心,才能真正畅通未来发展的源泉,更好地推动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

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传统文化就像一条长河,源源不断。 尽管经历了各种挫折和冲击,但它仍然凭借强大的精神韧性和吸收外来文明的气度蓬勃发展。 多民族统一的局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没有中华文化强大的精神纽带,中国早就四分五裂了。 从世界的角度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深刻的世界洞察力和超前的觉悟,为世界提供了共谋人类文明美好未来的契机。 整体的重要精神资源。

二、对中国实际发展道路的信心

建立了文化自信之后,下一步就是要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道路有信心。 因为道路自信内在于文化自信,坚持文化自信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 你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从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中发展而来的。 从历史的角度看,这条道路源于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源于新中国70年来的不断探索,源于我们党领导人民97年的奋斗历程。伟大的社会革命,源于近代中华民族170年从衰落到繁荣的历史,源于对5000多年中华文明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 希望,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 纵观历史,我们尝试过其他路径,但这些路径都没有被证明有效。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经过历史检验、由人民选择、由实践检验的,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有着内在的契合。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统一起来。 近代以来,“古今”与“中西”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命题。 如何连接传统与现代,如何对话东方与西方,一直在探索答案。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成功地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同时极大地推动了这一进程中国文化现代化,在文化上贯通传统与现代。 因此,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神引领。 依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三种文化资源形成统一的整体,也为当代中国的道路自信提供了保障和底气。

三、对中国未来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任何民族都必须从自己的文化中认识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 从过去和现在的文化发展历程中预见民族文化未来的发展前景,是民族和国家的自信。 创意文化面向未来。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重要的是坚定对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

我们的文化自信肯定了中国智慧的开放、平等、包容,坚信中华文化在人类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独特价值。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也是不同文化相互认同、多元共存的时代。 这一历史潮流客观上产生了如下要求:每个国家和民族都需要在自己的文化实践中坚持自己的文化发展方向和独特价值,通过文化交流互鉴实现自己的文化自觉。 对特殊性的超越,有助于形成有益于人类未来和平发展的文化智慧。 中国文化在把握这两方面的张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近代西方所提倡的二元论及其局限性日益凸显文化自信的内涵,工具理性所引发的人与自然的冲突日益尖锐。 面对如此严峻的发展现实,谁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这就是我们的中国文化。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问题的重要启示。”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以人为本,仁者爱人; 和而不同、求同存异……这些重要理念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所蕴含的独特哲学。 思考也为21世纪人类的诚信提供了中国智慧。

这些古老的中国智慧,通过今天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通过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文化实践和大国外交,正在世界范围内凝聚新共识,带来全球思维创新。 无论是中国在G20杭州峰会、金砖国家厦门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上的“全球治理改革者”角色,还是在“共商共建共享”建设中的实践“一带一路”的理念传递着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的深远追求,传递着中华文化的超然关怀,传递着“中国经验”和“中国价值”对世界的影响。这些标志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为培育和践行文化自信提供了现实依据。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国稳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文化自信的价值将日益显现。 在未来的文化实践中,古老的中华文明一定会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

个人简介

文化自信说的岂是文化本身_文化自信的内涵_文化自信与传统文化

袁长军

中共淄川区委党校教务处副处长、讲师。 长期从事党的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多次在主课教学中讲授《党章》、《文化建设》等专题。 获淄博市党校系统优秀教学奖。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