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由看媒体主办、清博新媒体指数独家数据支持的第二届看媒体高峰论坛上,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沉阳教授和《看媒体》副总裁兼主编周晓鹏新浪网消息与搜狐网副总裁兼总编辑陈朝华、凤凰网总编辑邹明、网易常务副总编辑曾光明对话谈论媒体的巨大变化。 以下是论坛对话的一些摘录:
· 门户网站仍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主持人(沉阳):很高兴和国内四大门户网站的主编聊天。 其实你是整个中国新闻信息流中最关键的节点。 最近有很多有趣的话题,比如网红。 去年12月20日,我发布了一篇网红报道,我看到网红很受欢迎。 王永志的这番话对媒体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包括门户网站本身的转型升级。 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有很多话要说。
陈朝华:无论是在传统PC端还是现在的移动互联网领域,门户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其现有的基础和积累都不是一些有授权或无授权的新兴网站。 ,千人千人往前一推,一下子就能超越。 门户出现已经很多年了,我个人认为门户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沉阳:我们想知道新浪网背后的一些想法。
周小鹏:在信息发布模式上,门户网站和原来的传统媒体是一样的。 他们一直是传统媒体,而不是改变了的传统媒体。
第二,大家对传统媒体的定义存在一些问题。 在内部,我们一直把报纸、电台、电视台的信息定义为原始信息。 在这种情况下,门户也是如此。 就我们的制作模式而言,所有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原创的,包括《读者文摘》上的东西也经过了剪辑。 例如,门户网站是种子媒体; 还有社交媒体,比如微博; 和分发媒体。
第三点,在去年的新浪峰会上,我提出了一个观点,未来的媒体一定是科技公司。 未来改变和定义媒体的行业,不是现在的从业者,也不是我们现在的状态,而是科技公司和科技手段。
邹明:观众中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面临着一种焦急的死亡状态。 沉阳刚刚引进了VR技术。 他表示,当VR手机普及后,VR新闻产品和内容产品也会普及。 今天的智能手机已经改变了我们的整个状态。 那么VR手机在不久的将来会再次改变新媒体的状态,而且这个时间不会太长。 我认为三年后会出现全新的变化。 所以我觉得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面临的挑战都是巨大的。 我们要继续接受挑战,从容应对。
曾光明:网易这几个月的话语权相对于其他公司要少一些。 其中之一是因为他们太忙了。 网易的作风是忙着做事。 经常看到同事们谈论一些新闻动态,或者做一些计划。 我们还想开发一个新闻发布会,结果直接上线了。 这就是网易的风格。 另一个原因是目前同行对市场和产品的判断比较一致,没有太大的差异。 我们经常在公司开会谈这件事的时候,我敢保证新浪上肯定有三五个人在谈这件事。 他们都知道趋势是什么,做什么,但区别在于你能做什么,你擅长什么。 该怎么办。 网易选择了一些我们认为有点积累的东西。
更何况,东方望说的很有道理,没有钱是不行的。 没有钱,两三年才能赚钱的事情,你真的不敢去做。 但是你不做,VR 上来以后还有时间吗? 不行,你现在做,你要面对KPI,还要应付压力。 后来网易摸了摸钱袋子,还好,两年后就可以拿钱办事了。 这些都是很现实的。
自媒体难以对平台构成巨大挑战
沉阳:近两三年来,自媒体的兴起给媒体行业,尤其是渠道带来了挑战和冲击。 谈谈你的一些战略思考。
陈超华:我们现在健康、旅游、交易频道,基本上都是自媒体。 在自媒体的过程中,这是基础还是补充? 我们的团队也在思考。 直接的影响是这些地区的影响较小。 因为过去这个区域离市场和客户很近,所以他们并没有在渠道里做太多的信息流和广告投放。 以前有竞争对手PK,现在没有这个声音了。 因为媒体是独立发言的,保护这片区域是另一种判断。 我觉得我们在核心内容上还是坚持一些做法。 现在很多媒体可能提供的优质内容没有过去那么多,我们应该做传统媒体正在做的事情。 现在自媒体很多,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声音很多,或者说观点很多,但真正有思想的意见很少。
另一个现象是事实很少。 关于疫苗的一切都是炒作和发声,但有多少能像传统媒体过去那样挖出大量疫苗相关程序和事实? 让更多的事实被呈现出来,这才是媒体应该做的。 这与内容创意公司不同。 我觉得还是应该对媒体的属性有一种敬畏感。
沉阳:新浪在自媒体方面有扎实的基础。 新浪是如何考虑这个问题的?
周小鹏:自媒体这个词最早来自美国。 很多美国人认为自媒体就是博客,这是一件很有趣也很奇怪的事情。 这可能是因为国外没有中文门户的概念,也没有像微信、一点一点这样的产品形态。 这其实是中国自媒体形式上的一个很大的不同,这是第一个。
第二,自媒体有很多浮躁性。 事实上,中国人特别愿意追求新概念。 如果你有一个新的概念,你可以应用它来赚取关注或资本。 这是中国互联网行业一个特别明显的现象,也是人们经常使用的常用手段。
第三,大量所谓的内容制作集团的出现,实际上会给媒体行业带来巨大的变化。 因为无论是什么形式的媒体,原创媒体、聚合媒体、分布式媒体等等,这些媒体最终都会面临三个问题,第一是如何获取内容; 二是来了之后怎么处理; 三是处理后如何分配。 这和我们写博客不一样,有的是转过来的,有的是新的。 内容来源的维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为早期的内容来源都是来自台外的主流媒体,而现在延伸了几十万篇。 这是变化。
四是自媒体内容多参差不齐。 真正好的优质自媒体,基本都是团队模式完成的。 包括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网红的出现,都不是一个人做的,从剧本到制作都是一个团队做的。 公众号超过1000万个,活跃的公众号只有60万多。 我认为在未来一两年内,会有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会有一个腐朽或沉降的时期。 就个人而言,不再可能始终如一地生产高质量的内容。
还有一点,我觉得公众号和自媒体应该分为两个概念。 自媒体被视为一种运营。 我们也有将近 20 万人写博客,但需求不同。 写博客或写大量公众号内容的人只是想表达,而不是作为一种商业模式来运营。 现在所有的公众号都被当成自媒体了,需求应该是有区别的。
还有一个就是公众号的信息模式比较集中,非新闻内容也比较多。 就算是团队,他一个人也做不到。 我们现在看到的审核、整合、分析、评论,可能是一个人做的,也可能是两三个人做的。 在这个操作的过程中,内容的质量会出现问题。 在当前状态下出现这样的问题很正常,但不可否认的是,大量的写作团体依托现有的发行平台为媒体带来变革。
沉阳:我想知道,如果让你给凤姐的自媒体打几分?
邹明:关于凤姐,我得回去请教专业人士。 我觉得自媒体很难对平台形成巨大的挑战。 对我们来说,这是对媒体格式的重要补充。 现在我国是大众创新创业的首选平台。 这里有很多不合适的地方,自媒体也有很多优秀的地方,但都是以团队运营为风口。 有的分分钟做一个公众号,但是我觉得很多优秀的自媒体都是一个团队或者一个公司运营的。
大家都知道,公司的运作是有管理的,有自己的理念,有自己的追求。 但就个人公众号而言,与我们之前的博客并无二致。 所以我觉得如何理解自媒体,首先要分析一下。 大家都认为自媒体发家致富,无论是团队还是个人,只有优秀、有良心的自媒体、有想法的自媒体才有希望和发展。
沉阳:我们现在有一些自媒体。 在我们得到投资之前,我们还是我们自己的。 拿到融资后,我们就变了。 我们只寄钱。 拿不到钱,我们就要骂老板。 请问网易,你们怎么看这个问题?
曾光明:我很喜欢自媒体。 如果我们是传统的、专业的媒体,你和自媒体的关系,不仅仅是因为我觉得你我之间有隔阂。 如果你认为你是一个专业的媒体机构,人手足够,结构也足够好。 对于这样的自媒体,要带动它,减少它的问题,提升它的价值,充分发挥它的价值和优势。 这样的关系是双赢的关系。
我举一个很小的例子,它是我们与自媒体关系的象征。 台南地震的时候,跟朗永淳(音译)吃饭,我跟他说下午直播会介绍波波(音译,下同)。 有人说怎么能让她做直播? 我说她不想笑话这场直播。 她是当地居民,对地震有着直接的感受。 即使我的记者是高雄人,也不可能对我生活了20年的那条街有如此直接的描述。 没有人能做到这一点。 唯独她,一定比我们的记者强。
我们做的就是用专业的新闻结构,把这样的内容嵌入进去,正好体现我们所追求的专业性。 你看不到她的浓妆,因为她的房子是裂的,就算是波波的女主播,我们也可以在这则新闻报道中表现出来。 我相信这是一个专业的大型媒体机构的个人进步。 如果我能推广一个波波女主播,我就一定能推广一个想追求专业报道的自媒体人。
比如我们在中国做本地的天网直播。 我们大概接触了近万个自媒体账号,提供了直播账号,1万个自媒体人可以用我们现在的虚拟现实和环绕设备做直播。 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能力。 推广你有价值的东西,我想我们正朝着这个方向前进。
·迟早会有大量的媒体应用消亡
沉阳:其实还有一个关键问题。 今年年初我看了一下,有厂商的老总出来说,怎么开发APP,要占中国总人数的七分之一。 您如何看待手机新闻资讯的发展,包括传统媒体客户端的发展,以及对您自己的影响?
陈超华:对于很多机构来说,入口只会越来越集中。 当然,新闻客户端和移动端我们做的比较早。 去年以来,整个集团的优质资源在搜狐持续加工。 过去,它是一个媒体平台。 未来将成为服务平台和叠加功能的入口。 不是嵌入其中,而是让消费更贴近生活。 我们一直在做这方面的插件模块。 所以我觉得简单的信息入口是服务的,更贴近生活,更贴近消费,这一点很重要。 互联网的发展与过去基本相同,无论是移动互联网还是网页,网民的人口红利已经结束,下一步就是网红的崛起。 网红只是一方面。 如何进一步提高经济红利是一个可以考虑的问题。
还有一点就是消费红利。 互联网有网民的消费红利。 不管是创业公司还是门户网站,消费红利还是可以考虑的。 用户来了,他们能做什么? 一些新的应用仍然需要考虑开发。 门户网站以前的商业模式肯定不好。 我认为我们还应该考虑下一步该怎么做。
周小鹏:这不代表新浪,代表我个人的想法。 第一,我觉得你在做信息或者服务的时候,一定要想清楚你做这个的目的是什么,你要给谁看,你的用户在哪里。 昨天有个垂直媒体找我谈,我说没什么可谈的。 为什么? 因为我们面对的用户差异太大了。 我觉得我们要引导这个东西四大门户网站是哪些,首先要明确它是给谁用的,然后再决定你是真的要做一个app,还是以信息的形式做一个app。 这是一个起点。 而不是说只要是新媒体,只要拥抱APP,就一定要上去。
另外,去年我记得双老师说过,凤凰不再做信息化的东西了。 我觉得这个结论很有价值。 目前无论是发展空间还是商业模式都存在巨大瓶颈。 未来的很多信息或者很多应用应该是什么样的形式? 不一定是信息形式,也可以是社区形式,也可以是话题形式,但不要转载我们新闻的信息。
第三,未来最大的问题是用户获取的问题。 所有APP的运营或业务只能在APP内进行,这是每个人都面临的问题。 用户获取变得越来越困难和昂贵。 而用户获取的投入也需要持续的投入。 你停止投资几天,用户马上就下来了。 这也是一个问题。 所以我还是觉得在这里面,网络媒体在中国其实是一个特别浮躁的行业。 我私下说过,中国的网络媒体或从业者对中国政府所做的一些事情提出了批评。 比如我们不知道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有多少是真的,他们就在那里批评造假。 造成这种现象的核心原因是浮躁。 您必须了解我们在为谁做以及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与其说我们要拥抱移动和新媒体,不管发生什么,先做一个APP,这是自欺欺人,损人害己。
沉阳:邹总,您如何看待传统媒体客户?
邹明:如果我不是媒体,我不是专业人士,我用手机上的新闻客户端吗? 如果我只是普通用户,两个就够了。 每个人都需要改变自己的心态。 各省市媒体转型都在拼命做APP。 我说必须死,因为你赚不到钱。 为什么对死亡毫无疑问? 刚才小鹏说了,你要了解你的客户是谁。 所以在移动客户端这边,你选择的客户是不一样的。 你们省级报告的头条是书记在做什么,市长在做什么。 转换为移动客户端后,您的服务目标将发生变化。 如果某个地方的app不错,你的头条是老干妈今天带你去菜市场,你可以看到下载量,很接地气。 所以,人永远想不通为什么要死,因为服务的对象变了,服务的概念变了,服务的功能也变了,所以我觉得在这方面,迟早要死大量的人将会死亡。
沉阳:光明先生,您的总体意见是什么?
曾光明:我不敢说大局。 就算全中国装了手机的人都成了你的用户,其实我觉得也不可能总结出一个整体的观点。 我们以前说,看看面试排名在哪,我说我很少关心这些东西。 本来你说谁第一谁第二有点莫名其妙。 再说数据,高价值用户和低价值用户不一样。 有理想当然好。
然后说到我们自己的生存,传统媒体,其实我说的是报纸,说的是我们自己的一些看法。 我们有个群,我经常在群里问他们,我有多久没买报纸了?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我在2003年之后就没有认真买过报纸。所以我在报业没有发言权。 我们手机用的多,在手机上还是有一点发言权的。 几天后,如果我们用的PC少了,我们的话语权就少了。 我觉得大家应该想一想,如果知道怎么用,现在能用到什么程度。
·给新闻专业学生的话
沉阳:最后一个问题。 目前,全国有1000多所学校开设新闻专业四大门户网站是哪些,在校生达数十万人。 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对媒体的发展感到困惑。 今天,四位主编,有什么话想寄语给这些新闻专业的学生吗? ?
陈朝华:我觉得要看他们做什么。 未来,不同的职业岗位,对基本素质的要求也不同,可能要自己做出一些判断,弥补一些不足。 对于新闻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能力必须通过其他领域的积累或实践来实现。 另一个是我是否真的有勇气进入这个行业去适应一个新的角色。 就新闻本身而言,新闻专业能否培养出活跃的新闻人才? 无论如何,我自己不是新闻专业的。
周小鹏:我想说两句话:第一句话少上课多练习; 第二句是沉阳的老师还要上课。
邹明:中国有句话叫大树美。 从当前和未来新媒体的发展趋势来看,首先要牢记媒体理想。 二是找好平台,发挥理想平台的作用。
曾光明:就像小鹏也说的,你练的不够,我让你在网易练,网易给你练的机会。 网易还打算拓展到其他高校,为自己培养有用的人才,因为学术界和产业界的结合有最新的趋势。 我们的记者和编辑还到全国100所高校进行了演讲,告诉学生如何做事。 我们还开设了一个远程实习生项目。 如果你没有办法去网易,我们可以在当地指导你实际工作。 这是我们做得很好的事情。
本文经新媒体授权转发
·往期精彩内容·
———— 点击文字链接查看相关详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