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 遇见米友 遇见幸运
在上次的概念推送中,学姐介绍了几个通信理论中的“我”,在留言区收到了很多新的困惑:
看来机智的研究生们已经发现了事情的不简单。 学姐发现几乎每一个理论都会和议程设置理论产生一些摩擦。 对此,学姐想说,有些概念就不识别分析了,因为它们基于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并没有太多相似之处,比如议程设置和沉默的螺旋,以及议程设置舆论的影响,沉默的螺旋就是舆论在这种影响下站队的现象。 只要清楚地记住概念解释即可。
因此,在本系列中,我将重点分析议程设置和框架理论。 此外,我将区分议程设置和守门人理论/培养理论。
一
议程设置与框架理论
2018年北大新媒体考研440一道简答题,就是区分框架论和议程设置论。 可见这两个概念非常容易混淆。 虽然这两个概念都属于传播效果理论中的宏观效应理论,但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
1)两者的理论来源和学科基础不同
议程设置理论的早期思想来自美国著名报人李普曼,他提出“新闻媒体影响‘我们脑海中的画面’”。 后来,科恩在《新闻学与外交政策》一书中指出,报纸或评论无法让读者思考,但它们却非常有效地让读者思考。 其学科基础主要围绕政治传播学和大众传播学理论展开。
框架论的早期思想主要来自人类学家贝特森,他提出“框架”是“个人组织事件的心理原理和主观过程”。 1974年,戈夫曼将框架理论与社会学结合起来,用它来分析人类行为。 他认为,这个框架一方面来自于过去的经验,另一方面也受到社会和文化意识的影响。 框架论通过贝特森的人类学和戈夫曼的符号互动理论逐渐发展为传播学。
2)两种研究方法不同
从研究方法来看,议程设置理论属于定量研究,而框架理论属于定性研究。 McCombs 和 Shaw 对 1968 年美国大选进行了小规模的受众调查,发现大众传媒问题的显着性对公众议程具有重要影响。 他们通过定量研究验证了议程设置的存在,主要基于假设和演绎的研究策略。 框架论着重于把握社会生活的范围,探究事物的发展现状和发展,预测其发展趋势。 可见,框架论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以自然环境为依托,通过归纳分析最终证明了框架论的合理性。
3)两者的理论研究侧重点不同
议程设置理论的研究重点是媒体的传播效果。 正如麦库姆斯所说,“议程设置理论的核心是公众如何形成舆论。” 它认为,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主要体现在新闻媒体对舆论焦点的影响上。
戈夫曼认为,框架是在特定心理情境下从一组语言符号信息发展而来的经验。 框架论在于意义的建构。 即新闻是如何建构的,这进一步涉及到研究影响新闻建构的各种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如新闻媒体、新闻来源或社会语境对新闻建构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
▼
连接:
这两种理论虽然各有不同,在理论层面都有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但也存在一定的联系。 首先,两者都是1970年代产生的,都将研究视角聚焦于长期、全面、宏观的社会效应,夸大了媒体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受众的主动性。
其次,麦库姆斯认为“框架分析是议程设置的延伸”。 1997年,他与肖提出“两级议程设置理论”,即属性议程设置。 (当新闻媒体突出一个事件的属性时,会影响人们对事件的看法。媒体不仅可以决定人们怎么想,还可以决定人们怎么想。)通过媒体属性议程设置来报道问题的“框架” “ 实现。 媒体机构通过内容设置,突出重点事件的某些方面,同时弱化对其他方面的某些报道; 通过标题、长度、版面位置等方式影响观众对事件的理解; 、排斥等,为新闻内容提供背景,提出中心议题,最终影响受众“如何思考”。
最后,由于第二层议程设置与框架理论非常相似,我想简单分析一下属性议程设置与框架理论的区别。 主要有以下三点:
1.框架可以是对象属性的一部分,但属性不一定是框架。
2. 属性议程设置倾向于在媒体呈现量上影响公共议程,而框架论关注的是如何被媒体处理,从而构建不同的框架来影响受众。 (属性议程设置重在重复,框定机制是文化共鸣。)
3、框架论试图通过框架建构达到建构公众认知结构的目的,而属性议程设置则侧重于审视媒体议程的过程,告诉公众议程是怎么想的,无意重构公众认知。
综上所述,你弄清楚这两个既不同又相关的概念了吗? 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可以先简单概括一下这两个概念的定义,然后从以上的角度比较一下两者的异同。
二
议程设置与守门人理论
如果用5w的思维模式来理解,议程设置指的是内容(说什么)和效果(产生什么效果),看门人指的是传播者(谁)。 在传统媒体中,记者/编辑和整个媒体组织都可以成为守门人。 他们寻找有价值的新闻来设置议程和框架,而那些没有新闻价值和不被媒体机构认可的则被严格过滤。 如果掉落,则表示“一人当门,万人不开”。 在当前的新媒体环境下,媒体赋能赋予了普通UGC(用户生成内容)巨大的传播力量属性议程设置,每个人都成为了自己信息的守门人属性议程设置,信息的多元化和爆发式增长也使得媒体机构的问题操纵不再对公众产生绝对影响。 此外,随着新技术的发展,看门人也可能是执行算法推荐和新闻验证的机器人。 这些机器人为不同的用户设置个性化的议程,使得公共问题更难引起所有人的注意。
▼
▼
三
议程设置与培养理论
有人认为这两个理论非常相似的原因之一是,它们最早的理论来源与李普曼提出的拟态环境有关。 在李普曼看来,人们的行为在三个意义上与“现实”密切相关:一是实际存在的“客观现实”,二是媒体有选择地提示的“象征现实”。 (伪环境) 三是人们在脑海中描述的“关于外部世界的意象”。 即,主观现实。 修养论和议程设置都研究传播媒介对人们思维的影响,但议程设置理论脱胎于政治学,关注的是大众传媒对公共问题焦点的影响,关键词是“控制” . 养成论被一些学者称为“美国土生土长的批评派”,因为养成论更侧重于媒体内容对受众的长期潜移默化影响。 它揭示了媒体报道的现实(伪环境)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差异。 媒体对一些话题设置的偏离正在影响我们对外界的认知。 我举个例子来说明:在美国的爆料运动期间,媒体对公众人物进行了大量的爆料报道,让观众对美国精英阶层产生了不好的印象。 . 在当今中国,舆论的各种矛盾通过议程设置和框架构建被媒体凸显出来。 媒体长期的报道让一些群体在公众中形成了刻板印象,但实际的客观现实并不是几个标签而已。 能够判断。
Concept Tackling系列着重于那些难懂的概念,为你的暑期复习提供有力的助力!
如果大家还有什么想法还有不解的地方,欢迎在留言区提问!
-结尾-
-特别通知-
《我的新考研日记》第三部——“论文学习计划”正式启动,与米友社区10000名好友,进行8大专题论文研究,抓住暑假黄金期,参与后台回复“论文项目”。
【19年级备考攻略】
万字说系列攻略:针对密友团队,根据机构属性精心打磨编写,全文4000余字。
以下院校指南包含信息:学科/学费/报告比例/真题/书单/辐射资源/培养方向等。
)
19级经验贴
▎
新热点必读
遇见米友·遇见幸运
微信公众号:米友新川考研
新浪微博:米有考研
喜马拉雅FM:寻觅旅行考研
陪伴教育▏相信坚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