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隋芳芳
刚刚,第5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编剧奖获奖名单揭晓,四位青年编剧摘得金马桂冠。 《我不是药神》的编剧韩家奴、钟伟、文牧野获得最佳原创剧本奖。 文牧野在获奖感言中说:“时代能否善待我们,我们无从决定,但我们必须尽力善待这个时代。” ”
胡波凭借《大象坐着》获得最佳改编剧本奖。 可惜,他等不到这一刻了。 胡波妈妈上台领奖,泣不成声,全场静默几秒,随即热烈鼓掌。 FIRST电影节策展人兼运营总监高益田表示:“胡波是一个毫无意义的天真无邪的创作者,他最大的贡献就是将自己完整真实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他的文学和电影是一体的,代表着他对世界的态度和理解,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爱与向往。”
编剧帮记者梳理发现,本届金马奖编剧奖提名的作品全部采用“编导结合”方式创作。 ,或者像张艺谋、文牧野、刘若英等导演也兼顾编剧工作。
值得玩味的是,回顾以往获得金马编剧奖的作品,只有极少数编剧和导演尽职尽责。 以2000年以后的作品为例,共有19部作品获得最佳原创剧本,14部作品获得“导演与导演结合”,18部作品获得最佳改编剧本(第38届入围),《一部》共有11部,我们挑选了一些编剧,试图从中找出一些共同点,供大家参考。
编剧提名全是导演?自导自演是双保险
虽然“导演兼导演”已经成为常态,但本届金马奖编剧奖提名全部由导演提名的情况还是比较少见的。 十部提名作品中,只有涉及同性恋的《谁先爱上他》的导演许玉婷担任编剧历届金马奖,其首任导演获得了八项金马奖提名。 徐雨婷曾被誉为“良心台剧制作人”,《兔迷》让沉寂已久的台剧重新回到大众视野,《我可能不会爱你》横扫第47届金钟奖。
此次提名中,60%“编导双修”的编剧拿起笔来,以“自编自导”的方式讲述自己的故事。 董越凭借《暴雪来了》获得多个导演奖,并在金马奖前夕获得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 何伟霆获得第47届金马奖最佳新导演,《欢乐都市》是他的首部三部长片; 宋欣颖根据自己的故事创作的《在幸福路上》是唯一一部入围的动画电影。 她带领一支没有动画经验的团队,获得了金马奖最佳动画长片奖。 它更鼓舞人心。
与董越、何伟霆、宋欣颖不同,岩井俊二、万马才丹、胡波同样具有作家身份。 他们将自己的小说搬上银幕,轻松地使用文字和相机。 岩井俊二是中国最为人熟知的日本导演之一。 凭借首部华语电影《你好,志画》获得金马奖提名; 万玛才丹潜心拍摄藏族题材电影,获得第52届金马奖“塔罗奖”最佳改编剧本奖,新作《杀了一只羊》也改编自他的同名小说; 胡波的遗作《大象静坐》是根据他的同名小说改编的。 胡波的肯定,也是对更多年轻电影人的鼓励。
对于张艺谋、文牧野和刘若英来说,兼顾剧本创作,或许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导演的意图。 有“国师”之称的张艺谋,一共拍了29部影片,其中6部都签在了编剧栏目。 《影》是他继《英雄》之后第二次获得编剧奖提名; 《我不是药神》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是文牧野的首部院线电影。 他获得了今年金马奖的最佳新导演和最佳原创剧本奖;
在今年金马奖编剧奖的提名中,新人很受欢迎,尤其是新锐编剧董越、徐雨婷、文牧野、刘若英、胡波,他们获得了金马奖最佳新导演提名。同时。 该奖项最终将最佳剧本荣誉颁给了四位年轻人。 这或许是对电影新人的一种启发。 “导演兼导演”是双保险吗?
香港编剧疯狂招揽前任内地原创编剧 适应力强
回顾历届金马奖获奖编剧,大多都是“编导”。 这些创作者大多是导演,具备独立创作剧本的能力。 、编剧、导演等从业者,也掌握了摄影、制作等技能,全面发展。
此前,内地编剧多次获得最佳改编剧本奖,而最佳原创剧本奖则多由香港编剧获得。
在第34、49、50、51届金马奖上,最佳改编剧本奖分别由内地编剧刘恒、包晶晶、李强、马英利获得。 第34届金马奖,其他的都给了港台编剧。 仔细对比之前的获奖名单可以看出,这两个编剧奖项大部分是在内地、港台之间平分秋色,这或许是金马奖的一种平衡。
香港编剧游乃海是银河影像的主编剧,与导演杜琪峰合作贡献了多部优质作品。 凭借《PTU》、《柔道龙虎榜》、《黑道》连续获得第40、41、42届金马奖最佳原创剧本奖。 编剧欧建儿也是银河影业出身历届金马奖,曾与尤乃海三度斩获两项大奖。 另一位编剧陈果是“编剧兼导演”。 首部独立制作的《香港制造》同时获得第34届金马奖最佳导演奖和最佳原创剧本奖。
和今年金马奖的提名一样,以往凭借编剧获得金马奖的台湾电影人和大陆电影人似乎更受金马奖青睐。
陈哲艺、黄馨瑶等台湾电影人同时获得编剧奖和最佳新导演奖。 在内地电影人中,姜文是唯一一位同时获得最佳导演奖和最佳改编剧本奖的人。 他也是唯一一位两次获得金马编剧奖的内地编剧。 《晴天》和《让子弹飞》分别获得第33名。 , 48 最佳改编剧本奖。
或许“导演与导演的结合”更容易获得编剧奖。 就连曾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奖的梅峰,也是在执导《没问题》后,首次获得最佳改编剧本奖。 其他内地电影人如贾樟柯、宁浩、管虎、刘杰、周子扬等,也同时提名编剧奖和导演奖,但均与导演奖失之交臂。
比如贾樟柯凭借《天注定》和《老人》两度提名最佳原创剧本奖和最佳导演奖,但最终只获得一个最佳原创剧本奖; 宁浩凭借《疯狂的石头》获得第43名提名。 管虎凭借《斗牛》提名第46届最佳改编剧本奖和最佳导演奖,均无缘导演奖; 在第47届金马奖上,《透析》和《碧落雪山》分别获得最佳原创剧本奖和最佳改编剧本奖提名,最终凭借《透析》斩获金马奖。
“自编自导”为何受金马青睐?
作为“华语电影三大奖项”之一,金马奖经常鼓励独立电影和文艺片,而这些作品往往以“导演结合”的形式创作,具有强烈的导演个人风格。
“导演与导演结合”有利于导演在创作上更好的协调统一,从而实现导演理想的个人创作。 这种优势导致很多导演在完成很多作品后转行从事编剧,年轻导演往往通过拍摄自己的剧本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
对于编剧来说,“导演结合”也是一种有益的创作方式。 通过控制拍摄场景和镜头的使用,可以增强对戏的把控能力。 同时,你可以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
从历届获奖名单来看,金马奖对这种创作形式给予了极大的肯定,不少电影人都从中受益。 作为编剧,尝试做导演或许是一种创作方式。 这并不意味着转行,而是从另一个角度接近电影,获得更多的创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