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外市场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变化。 CPI“破2”,调查失业率“破5”,人民币汇率升值震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放缓,引发市场担忧。
价格会进一步上涨吗? 未来的就业形势如何? 人民币汇率是否会继续大幅下跌,我国经济真的“消费乏力”? ……经济日报近期推出“理性看待经济热点”系列评论,一一解答大家普遍关心的这些问题!
“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1%,市场出现了一些担忧和恐慌情绪,甚至有人预测通胀会‘卷土重来’——
CPI“破2”未改 物价维持温和上涨趋势
我国7月份物价水平上涨,主要受季节性因素影响。 从食品价格看,受全国高温、高温、暴雨影响,不少地区农产品生产、储运受到较大影响,导致生鲜蔬菜价格大幅上涨,鸡蛋、牛奶和肉。 值得注意的是,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上涨1.9%,连续三个月持平。
从近期形势看,国内外市场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变化,特别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波动加剧,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利好因素并存。对于价格变动。 共存。
由于推动价格上涨的不利因素与降低价格上涨压力的有利因素相互交织,下半年价格运行形势较为复杂。 但从宏观看,我国经济有望延续稳中向好态势,金融环境总体平稳,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新动能不断增强。 这些因素决定了供求总量将保持基本平衡。 因此,我国物价保持温和上涨的趋势没有改变,保持低通胀的概率较大,无需担心通胀“卷土重来”。 (CPI“破2”通胀来了?经济日报:别太着急)
◆◆◆ ◆◆
”7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比上月微升0.3个百分点。有人认为,调查失业率“破5”将影响就业形势,甚至影响实现一年度就业目标如期——
调查失业率“破5”不改就业稳中大势
今年上半年当前经济环境,调查失业率保持低位。 为什么7月份涨了? 这与就业季的影响密切相关。 七月是应届大学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的季节。 今年高校毕业生达到820万人,创历史新高,就业总量压力不会减轻。 但从整体就业形势来看,释放出更多积极信号。
单从失业率分析,今年1-3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为5.0%、5.0%和5.1%,低于4-6月的5%,其中6月为4.8%。 2016年,是国家统计局建立全国劳动力月度调查制度以来的最低水平。 从数据上看,7月份确实较上月出现小幅上升,但25-59岁主要就业人群的调查失业率仍维持在4.4%的低位。
再放大一点,国际劳工组织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失业率为6.6%,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失业率为5.5%,全球平均失业率为5.7%。 . 一般来说,7%的调查失业率可以作为失业的预警红线。 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城镇失业率既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水平。
与年度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的目标相比,5%左右的调查失业率仍在充分就业范围内。 展望未来,经济基本面将继续保持稳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积极态势不会改变,这将是保持稳定就业形势的“压舱石”。 (调查失业率“破5”不改就业稳中大势)
◆◆◆ ◆◆
“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涨跌互现,波动性加大,不少市场人士开始担心人民币汇率未来会继续大幅下跌——
人民币汇率波动不会扭转长期稳定趋势
无论从我国经济基本面还是从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进程来看,汇率短期下跌主要是对当下国际市场动荡的反应,不会扭转长期走势基本稳定。
目前,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整、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随着汇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汇率弹性逐步增强。 人民币汇率在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双向波动已成为常态。 2017年,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升值6.2%; 2018年一季度升值3.9%,二季度贬值5.0%。
目前,人民币汇率主要由市场供求决定。 近年来,我国坚持汇率市场化改革方向,更多发挥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搞竞争性贬值,不把人民币汇率作为工具应对贸易争端等外部干扰。
即使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受外部扰动波动较大,但坚实的基本面仍将支撑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继续保持基本稳定。 对于市场各方而言,观察人民币汇率应积极适应当前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新常态。 即将到来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会不会继续大幅下跌?专家:不用担心)
◆◆◆ ◆◆
“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今年要加快发行和使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35万亿元,推动在建基础设施项目初见成效。近期多省加快专项债券发行步伐发行是“大水漫灌”的强力刺激——
发行1.35万亿专项债不是“放水”
2018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宏观政策导向。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2018年经济发展目标,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20.98万亿元,增长7.6%; 财政赤字2.38万亿元,与上年持平。 此外,安排不计入赤字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3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500亿元。
由此可见,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举措之一,发行1.35万亿元专项债券是年初就立下的方案,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刺激”举措。最近。
当前,我国经济保持总体平稳向好态势。 从1-7月数据看,投资增速有所放缓,尤其是薄弱地区。 原因包括企业投资积极性不高、政府基建投资资金来源不足等。 同时,上半年专项债券发行缓慢,需要加快专项债券的发行和使用,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
7月以来,多省加大专项债券发行力度。 从各省专项债券发行情况可以看出,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的政策目标是更好发挥专项债券在稳投资、扩内需、补增长中的作用。对于缺点。 “大水漫灌”式强刺激。
总之,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中发挥更大作用,专项债券在补强基础设施短板方面潜力巨大。 (发行1.35万亿专项债不是“放水”)
◆◆◆ ◆◆
“今年前7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1791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税收107709亿元,同比增长14 %.在国家提倡减税减负的形势下,财政收入为何不降反增——
财政收入增长与减税不矛盾
财政收入增长和减税看似“矛盾”,其实不然。
我国财政收入平稳较快增长,离不开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基本面的支撑,离不开企业盈利能力增强和新动能、新产业快速发展拓宽税源根据。
减税减负起到了节约税源和“放水养鱼”的作用。 正如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所说,经济是金融的基础,财政收入是经济的综合反映。 经济发展为财政收入增长提供了坚实基础,减税减负的实施增强了经济活力,促进了经济增长。 这就是观察金融与经济关系的“大逻辑”。
这一“大逻辑”在经济运行形势与主要税收收入的密切对应上表现得更加清晰。
事实上,减税的效果已经体现在财政收入数据上。 前7个月累计财政收入增速较上半年回落0.6个百分点,我国第一大税种增值税增速较上半年回落1.7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 这些变化主要是受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农产品等商品增值税税率下调,以及增值税退税期末退税等减税降费政策影响。一些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电网企业。 . 自5月1日三项深化增值税改革措施实施以来,增值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也有所下降:前5个月,国内增值税约占36.96%税收; 前六个月约36.67%; 前7个月约为36.12%。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下半年财政收入增速将有所放缓当前经济环境,但总体来看,财政收入运行将继续保持平稳,预计收入全年都可以实现。 (财政收入增长与减税减负并不矛盾)
◆◆◆ ◆◆
“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73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8%,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引发了对“消费疲软”的担忧。对我国经济,甚至有观点认为,我国消费升级无望,正在经历“消费降级”——
单项指标波动不能得出“消费疲软”结论
观察一个经济体的消费是否“低迷”,不能只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一单一指标,更不能看其月度数据波动情况。 这是因为消费是一个慢变量,消费的变化不仅受经济因素的影响,还受到社会、心理、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消费不仅包括体现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实物消费,还包括教育。 、医疗、交通、通讯、文化等服务消费。
具体来看,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虽比6月份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但比5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 在同比基数较大的情况下,不同月份经济指标出现小幅波动属于正常现象。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放缓不应被认为是消费疲软。
尽管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有所放缓,但消费品市场仍保持单月3万亿元以上的市场规模,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销售,与民生密切相关的生活必需品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其中,限额以上企业粮油食品和服装类产品同比分别增长9.5%和9.1%,分别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3.8和3.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 生活必需品同比增长11.3%,仍保持两地数量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7月份CPI同比上涨2.1%,前7个月平均同比上涨2.0%。 在整个消费品市场供给非常充裕的背景下,价格仍能保持适度上涨,表明需求继续扩大,市场供需保持稳定。 基本平衡。
如果对消费需求、消费能力、消费水平等因素进行历史纵向比较,不难发现,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供给质量的不断提高,城市消费农村居民从物质消费转向消费。 服务型消费转型进程加快,消费升级趋势不可逆转。 (单项指标的波动不能得出“消费疲软”的结论)
其他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