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红网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评选大赛参赛作品
12月5日齐鲁晚报今日刊文,题为《医疗技术遭质疑,护士踢老太太! ”该视频引发广泛热议,但事件很快发生反转。12月6日,聊城市人民医院宣传部赵科长在接受北京青年报采访时表示,该报道严重失实,患者的父亲是聊城《齐鲁晚报》副总编辑张跃峰和涉事护士在手术上没有任何问题,“医疗纠纷”的报道纯属张跃峰“出泄私愤”。(》北京青年报》12月7日)
关于医疗纠纷的报道一直很多,医患关系一直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 医患之间的比较,很容易使公众的立场偏向于患者。 毕竟,同情弱者是人之常情。 但是,如果在一些具体的医疗纠纷中,媒体的报道不实,就很容易把医务人员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极不公平。
患者就医,自然处于劣势。 能力越强,责任越大,这无形中使得医生对病人的责任也越大。 因为医疗安全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大多数群众都愿意成为执业医师的监督者。 他们合而为一,监督的力量强大,但也容易左右舆论的走向。 如果报道稍有偏颇,民众就容易“听风下雨”,更何况是完全歪曲事实的报道。 在新闻报道中揭露医生的失职行为新闻真实性,迎合了一些人“唯恐天下不乱”的心理,或者满足他们“借题发挥”对社会问题发表个人看法的欲望。通过一件真假难辨的事件。 这些言论往往偏激、站不住脚,同时误导其他市民。
新闻报道最重要、最基本的就是反映事实。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不能称为新闻。 作为一名记者,不管有没有道理,首先要分清公私,更何况经北京青年报记者核实,这起事件是《卫报》副主编张跃峰无端挑衅引发的。聊城齐鲁晚报社长,护士一点错都没有; 用商业头脑做新闻。 2015年,某报社新闻客户端发布了一则题为“南京群众围观裸女跳江忘救人无人救助”的新闻。 落水事件的选定片段。 确实有“围着落水的裸女不帮忙救人”的卖点。 相关记者再次成功套牢了公众的议事日程,这群围观者无缘无故成为众矢之的。
公众有一定的思维习惯,很多假新闻案例就是充分利用了公众对社会和他人的负面预期,包括多年前引起公众恐慌的“纸包子”。 基于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消极态度。 新闻的真实性关系到当事人的利益,更关系到舆论导向。 如果记者不能充分核实事件的真实性,事实依据不充分新闻真实性,不得轻易对事件下定论,对新闻报道的审查也不能松懈。
文/魏毅(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