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一连串看到几篇讨论「年轻人是否该加入创业公司」的文章。对于这个”恒古不变”的话题,最近的热闹却是有趣。

先是一篇《没事别想不开去创业公司》,替创业公司立了几个大牌坊,又给在创业公司打工的人灌了一大锅鸡汤,一石二鸟,大受追捧;接着,在知乎上看到池老师受此文启发,写了篇《职业倦怠-你工作开心吗?》,池老师的观点更客观理智些,「创业公司也是公司,不应该被理想化,也不应该被妖魔化」。这也是我的核心立场,不过我还想补充一句:大公司也是公司,也不该被妖魔化。

我11年离开阿里,作为一个初创团队的成员,第一次加入互联网创业大军。到14年初,在花了两年半的时间成功把第一个项目搞挂之后,我加入了第二家创业公司——有赞,从30多人到现在400多人,目前状态良好。我过去的职业生涯差不多可以对半分:4年在大公司,4年多在创业公司。算来,我已经为创业公司打工超过1万小时。如果「1万小时理论」发挥了一点点作用的话,我应该算是「给创业公司打工」方面的专家了(一个玩笑)。

关于年轻人到底是否该加入创业公司,以我亲身经历和体会,应该也可以提供一些建议。今天就大言不惭,说说我的一些看法。

大公司不该被妖魔化

我认为很多人都把大公司妖魔化了。客观的看待事物,是一切理性讨论的基础。不论是大公司,还是创业公司,事实上都不怎么极端。很多小公司身上也有大公司的缺点,大公司也具备自己独特的优势。

昨天看和菜头的《大公司里的活死人》,文章开篇高举时代大旗,全文狠狠抨击了大公司的种种不是。我认为文中一些论据,是相对极端又偏激的,还有些则在偷偷建立一些错误的预设以佐证自己。

比如谈到大公司把90分的人才压到85分去用,没有给人发挥的余地。确实会这样,但是我也看到有很多能力超过岗位要求的人,他们可以利用自己富余的精力干出很多其它漂亮的事。在这世上,又哪里能找到一个恰好可以100%发挥自己能力的地方?事实上,在创业公司里,往往是把一个70分的人当90分用。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当这种不匹配发生时,自己该如何对待,是可以接受还是必须改变。我们可以转到一个要求90分的岗位,或者跳槽去其它要求更匹配的公司,也可以像我那些朋友一样,利用富余精力搞搞自己的小事业。

文中提到「平台的永远是平台的,永远不是你的」,这话当然也是对的,但又怎么样呢?我知道有些大公司的人爱装逼爱贪功,总是跟别人炫耀自己的功绩。但不代表每个人都这样,还有很多人就是想找个大平台,踏踏实实的做些能影响、服务到更多人的事——发挥自己的价值,这也是很美好的理想,对吧?不是每个人都得从零起步、靠一个小团队做出一番大事业才算成功的。

再来,文中也有谈到关于自我提升的部分,对大公司内工作细分的描述和嘲讽,酣畅淋漓大快人心,相信所有在大公司呆过的人都能瞬间产生共情,这种嘲讽的笔风也容易引起读者一时快感——我们听过太多类似的抱怨。的确,在一个成熟的系统体制下,每个角色都只能负责一个环节的工作,这样更能保证系统的健壮(这也降低了人力成本,因为「全才」要贵得多。标准化流程后,对人才的能力要求其实是大幅降低了)。但以我所见,也正因如此,在一些「垂直专业」领域,都是大公司更能扎实而深入的培养人。后面还会再说到这个话题。

最后,文末提到「大公司必死」的观念,说白了只是类似「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逻辑。何止大公司必死,世上每家公司都必死。任何大公司都起源于小公司,也都有自己的生命期,可怜的是大部分小公司根本都没机会活成大公司就死掉了。如果我们只谈「稳定」,客观说还是大公司更稳定。不过「安稳的另外一个意思是:致命一击已经在某处准备就绪」,这句话非常好。对于身处大公司的人来说是个很重要的警示。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去适应外面不断变化更新的世界,迎接未来可能出现的冲击,这是另一个有趣的话题。

我呆过两家互联网大公司,也见识过国企、外企性质的大公司。世上有好的大公司也有不好的,正如创业公司也有好有坏一样。你说谷歌苹果是不是大公司,它们值得选择吗?我们不该把创业公司理想化,也不该把大公司妖魔化。

在创业公司工作不等于创业

有些朋友加入一家创业公司,甚至是头10号员工,就以为是自己在创业了。瞬间觉得自己逼格上升了、能力提高了、谈资丰富了、资历翻倍了。这种想法是非常幼稚的。如果你不是老板,甚至都不是合伙人,自己没有实质性的投入,也不占公司任何股份,就别真的把自己当老板。你依然只是一个打工仔。

有人说我们有很多期权。期权本质上跟工资、年终奖、餐补、端午节的粽子是一类属性的东西,是我们在付出和回报之间,做的等价交换的一部分。期权是创业公司吸引人才的一种手段,是我们用「承受风险、低薪、没有假日、接受高强度工作」所换来的。如果一家公司成功了,与打工者的期权相比,最大收益人肯定还是创业者。这本身也公平,因为他们付出更多,也承受了更大风险。如果我们没有冒特别大的风险、也得不到特别大的回报,还说自己是在创业就有点不符合事实了。

除期权之外,更能让人产生「自己在创业」错觉的武器是「理想」,或者说愿景吧。这正是真正的创业者最聪明的地方:让更多人都更加「自愿」的付出努力。创业者会用各种方法让你相信是「我们一起在创业」,这样你才会没有保留的付出一切。聪明的人会想办法让别人为自己工作,让别人的能力变成自己的能力,同时让成本尽可能的低。而用三寸不烂之舌去灌输理想、售卖故事,是初期最节省成本的方法。当然,如果你真的被说服(或洗脑)了,这也确实便成了你的理想。你拼命工作,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个现实很残酷,但事实逻辑就是如此。

在创业公司打工的人,没有理由鄙视在大公司打工的。大家都是收人钱财替人消灾罢了,都是被万恶的资本主义利用和剥削的对象。还是收起舆论上的优越感,踏踏实实的搬砖吧。这里得再点一下题,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不是「我要不要创业」,而是「我该选择在哪里工作」。

以下,借高晓松的说法,我有几个不成熟的小建议:

建议1:弄明白自己期望的生活方式

大公司和创业公司之间,最贴近实际的区别,是对个人生活方式的影响。

创业公司的工作强度不是吹的。什么996、007可不止是口号,类似一周7天通宵4天、连续工作十几天、连续两年无休假、周末单休……我全都体验过。在一辆全速前进的火车上,你作为其中之一,这种工作节奏是超出你控制范围的。就是说,很多时候你想停也停不下来。万一真停下来,可能就再也开不动了。这样的工作方式,很可能会成为你生活的常态,你能享受其中吗?能享受多久?

有些人天生爱冒险,就是喜欢充满刺激和不确定性的生活,他们喜欢新鲜和挑战,他们的成就感来自于燃烧自己做出一些很酷的事。他们爱折腾,也愿意为了做成一些事全力以赴。

也有些人,他们对工作不感冒,就是一天8个小时而已,他们希望”浪费生命”在其它事上。比如陪家人看电视,周末带他们去郊游,没事到处走走看看。每天准时下班回家选择甜品店创业项目的理由,一边吃晚饭一边看1818黄金眼(一档杭州本地的市井新闻),就是满满的幸福了。

当今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就像前面的那几篇文章,其实都是在追捧第一类人。但是,真要说哪种选择是好的,哪种是坏的?不能分高下吧。重要的是每个人自己想要什么,而哪个环境能提供你想要的。

这个判断需要自己去做,别人帮不了你。不过有一个建议肯定不会错:年轻人如果有机会,应该尝试不同的生活方式,或许会发现真实的自己。如果你之前习惯了安稳的生活,就可以鼓起勇气尝试走出去看看;如果你之前一直是野路子满地跑,有机会也不妨感受一下循规蹈矩的生活节奏。你可能心里住着一个侠客,应该去江湖上腥风血雨一番;也可能天生是做农夫的料,过着农妇山泉有点田的日子。

建议2:新人想成长,创业公司不一定合适

新人都希望自己能学到东西、能快速成长。主流观点认为创业公司更能锻炼人,让人成长更快。我原本也这么想,现在不是了。

我看到不少初出茅庐的同学,进创业公司就懵逼了。创业公司很少有时间和资源给他们做基础的训练、培训什么的,几乎天天在打仗。我之前非常坚定的认为「以战练兵」是最好的训练,但是很多新人吃不消这种强度的作战方式。迎接他们的是一次次失败、挫折、缺乏鼓励,丧失自信和乐趣。经历了很多痛苦,却得不到成长。不是说他们资质差,而是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在野蛮环境下成长。一朵雨林里的花苗,被栽种在平原上,要它如何绽放?

相反,在合适的大公司,可以给新人提供更好的成长指引。客观条件,大公司里有大量死不了人的项目、有足够可以被消耗的时间和资源,可以提供给有潜力的新人做陪练和垫脚石。事实上,很多大公司在做所谓的人才储备之后(时常会听说某公司今年又校招了上千人),就是靠这样的方式在清洗人才。

这个结论,按领域和职业的不同会有很大不同。我只能说,在我相关的领域里(产品设计师、体验设计师),我认为大部分新人在工作的前几年,还是去大公司更适合。好好的学习磨练设计技能、夯实必备的理论基础、经历各类大小项目的锤炼,才能成长为有战斗力的设计师。

我猜很多人准备要提反面的成功案例了,可你身边这样的人有几个?我也见过特别适合创业公司的年轻人,他们在没有限制的环境下能飞快成长。但是这些都是个例,我们该关注的是大多数。

请一定要根据你自己的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成长的环境。

如果你具备下面一些特质,创业公司的环境可能是你的天堂:足够聪明(有很强的自学能力),非常勤奋(愿意吃苦),心智强大(能承受打击),愿意拼搏。这些其实是大家都知道的废话,还有一个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点:我们应该更坦诚的面对自己。如果你心里觉得自己其实并不适合创业公司,就没必要硬着头皮做这个看似更酷的决定。去合适的大公司也是很好的选择,我以前就把能拿到大公司offer当作一份荣誉呢。

建议3:如果选创业公司,理念一致很重要

这点针对所有打算加入创业公司的人。你可以抱着说「学习」的态度加入一家创业公司,但是如果有的选,就应该选自己更有兴趣的领域,而不是看起来似乎更可能成功的领域。因为人生有限,能奋斗的时间有限,机会也有限,应该把热情投入自己最感兴趣的领域。反正最终输赢的概率都是差不多的。

一旦加入了创业公司,基本上你的全部精力都得要All in了。你就没有多余时间再去研究其它事情。所以直接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和理念一致的团队,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这点在大公司里是没那么重要的。你并不需要和公司的理念保持完全一致,因为工作只是你生活的一小部分。你完全可以白天打工,晚上做自己的老板。你也可以勾搭几个小虎子,利用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做些自己喜欢的事。在保证生活温饱的同时,多做些自己觉得有趣的事。很可能会变成你自己创业的开始。

建议4:如果选大公司,一定别让自己闭塞

要让自己不变成活死人,最根本的是不要停止接受外界新的刺激。在创业公司,就因为你每天受刺激,所以不可能变成活死人。这种刺激,不一定就必须是工作方面的选择甜品店创业项目的理由,也可以是你的兴趣爱好。只要保持不停的接触新事物,并且持续投入想象力和行动力,就能让自己活得很新鲜。

我老婆前面这么多年一直在大公司,这几年为了备孕、生小孩、带小孩,花费在工作和事业上的精力变的很少。今年,小孩能跑能跳了之后,她跟几个闺蜜开始做了一个「儿童绘本」方面的公众号,也开始恢复了一些以前的爱好,比如录音频(给小孩讲睡前故事)。我觉得这就挺好的,虽然没做出什么「商业价值」,不过这过程里,她们接触了很多工作中接触不到的东西,也学会了一些不一样的技能。

说白了,为了避免万一哪天公司破产之后,我们找不到其它出路,就是要锻炼自己各种不一样的能力。

建议5:轻松做决定,事后也别后悔

不管怎么样,还是尽量让自己轻松做决定吧。很多时候,我们做了太多比较、做了太多的评估和预测,但是作出的决定却不见得就会更正确。事实上,不管怎么走怎么选,本都没有什么明显的优劣,在不同的道路上都有取得成功的人,也都布满了失败的骸骨。

有朋友问我,这么多年折腾下来,你也算经历了一些起伏,有没有后悔当初好端端的跑出来闯。

我不后悔。如果当时没有出来,怎么会有那么多奇奇怪怪的见识。但是,如果回到过去让我重新选择,我肯定不会再走这条路。因为这条路太辛苦,我很心疼自己。另外我也很想知道如果当初做另一个决定,后来会是什么样。这不算后悔,因为我不是想把这段经历替换成另一种,而是贪心的想同时知道两种结局各是什么,多一份人生体验。

人生很有趣,可是只有一条命通关。今天你要做的选择,就像在甜品店柜台前选一份甜品。在吃之前永远不知道是甜味的还是苦味,但无论哪种,肯定都是独一无二的味道。无所谓对错,没必要后悔。

后记

即便罗老师在口播中说,我们鼓励年轻人创业,只是推一把那些具备创业能力的人,本身不会创业的人依然不会被说动。但我还是认为这个时代太过吹捧创业者,误伤了很多心智不坚的人。这篇文章的核心还是希望大家更客观的看待这些事,保持独立思考,接收更多的观念,但也不要被洗脑。

这个话题太大了,特别难写。我估计前前后后写了有一万多字,再一遍遍删了很多段落。有太多话,一次怎么说不完。有机会,我们以后再聊。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