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享经济现状
(一)共享经济的前提,一是互联网的兴起和广泛应用,二是大众用户都有共享的需求,三是国家对共享经济支持发展的定位,四是资本对共享经济的资本支持,五是不求拥有,但求所用的文化特征。
(二)共享经济的业务形态全貌
出行:共享单车、网约车等,代表平台有滴滴出行、优步、美团单车等。
生活:充电宝、雨伞、服装、玩具等,代表平台有怪兽充电、有伞科技等
知识技能:智慧、知识、能力、经验等,代表平台有今日头条、猪八戒网、知乎网、名医主刀等
劳务:家政、跑腿等,代表平台有河狸家、阿姨来了等
资金:P2P、产品众筹、股权众筹、融资租赁等,代表平台有陆金所、人人贷、水滴筹、融资租赁公司等。
空间:住房(民宿)、办公室、停车位等,代表平台有爱彼迎、小猪短租、Wework等。
产能:能源、工厂、制造工具,信息基础设施等,代表平台有Apple Store、沈阳机床厂I5智能化数控系统、阿里巴巴淘工厂等。
(三)共享经济参与方
服务享受:享受服务方,客户或者是需求获取方
服务提供:提供服务方,机构或者个人
平台:撮合服务的互联网平台
监管部门:政策管理机构
自律机构:行业自律机构等
金融机构:支付结算等
(四)业务模式
C2C,需求和提供方都是个人,如滴滴网约车
B2C,需求方是个人,提供方是B端企业,如美团单车
C2B,需求是企业,提供方是个人,通过时间、技能共享服务中小微企业,如猪八戒网
(五)特点
量大 – 网约车每天订单都超过千万
分散 – 分布在全国各地,不同城市,不同人群
便捷 – 方便快捷,想到马上就能实现
刚需 – 大多数是衣食住行玩的需求领域
高频 – 共享顾名思义需要有高频的使用
痛点 – 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大问题,例如以前高峰期打车的确很痛苦
(六)问题
1、业务发展的问题:
1)哪些产品和服务不能用于共享,目前没有明确的政策性指引。
2)哪些企业可以开展共享产品和服务,是否需要有准入资格审核,目前没有明确的政策性指引。
3)对哪些行业和哪些企业要进行过程管理,终止或暂停业务应如何规定,奖罚应如何处理创新创业项目计划书共享雨伞,目前没有明确的政策性指引。
4)对用户的后续的维权和售后等服务缺乏支撑手段,目前也没有明确的政策指引。
5)税收等管理手段较为薄弱,特别是C端
2、用户端的问题:
1)个人信息安全创新创业项目计划书共享雨伞,共享平台采集用户信息越来越多,信息的私隐程度越来越高,信息安全显得越来越重要。
2)个人权益受损,比如之前共享单车的押金被挪用,出现押金挤兑的风险。
3)缺少诉求申诉渠道,无法把相关诉求和意见反馈到管理部门。
3、企业端的问题:
1)过度竞争带来的资源浪费,如共享单车堆积如山,占领城市公共场所,影响群众生活和出行。
2)过度集中引发的垄断行为,大浪淘沙后,行业将过度集中,形成行业垄断企业,垄断企业可能依据自身在行业的垄断地位胡作非为。例如价格垄断、杀熟等。
3)泄漏个人和企业信息,或把个人和企业信息挪作他用。
4)盲目快速发展,忽视风险和安全问题,例如网约车乘客安全,民宿住宿安全等。
(七)机遇
随着共享经济的培育和发展,平台各参与方互信不断增强,个性化的需求不断地被满足,业务形态层出不穷,监管能力不断提升,企业经营越来越规范,用户行为越来越理性。
二、未来预判
1、稳步向前发展的业务形态
1)网约车 – 业务范围由城市扩张至乡村,网约车企业呈正态分布(二八法则),受众用户群体不断扩大,安全事件占比逐步降低,电动汽车将成为网约车主体车型,企业用户越来越多(网约车企业争夺的主战场)。
2)共享单车 – 脚踏自行车与电动自行车并存,自行车供应量市场化调节,堆压浪费现象将得到缓解,业务将集中在TOP3平台,道路等基础配套将逐步完善,停放区域趋于规范,车辆管理愈发智能。
3)共享家政 – 家政是高频的行业,也是刚需(部分需专业人员来做),市场很大,主体很小,深耕垂直领域和属地口碑好的企业未来有较大机会。
2、不看好的业务形态
1)共享充电宝(市场化是主要原因)
2)共享雨伞(市场化是主要原因)
3)知识技能共享,包括智慧、知识、能力、经验等(市场化是主要原因)
4)资金,包括P2P、众筹和融资租赁 (安全和市场化双重原因)
3、超看好的业务形态
生产能力,包括能源、工厂、制造工具,信息基础设施等(政策及市场化带来的机会)
4、需要解决的问题
1)需解决不适应共享经济的管理问题,如对口部门问题,属地管理问题、主体监管问题、行业自律问题、政策真空问题等。
2)出台鼓励共享经济创新创造良好条件和鼓励性的政策
3)建立VOC机制,持续发现并解决问题,把握共享经济发展节奏,推动共享经济健康发展。
三、建议
在中央层面建立自顶而下共享经济的监管机构(当然也可以建立更高级的数字经济的监管机构),并在各地进驻派出机构,牵头统管所有的共享经济业务,连同行业有关企业起草并制定发展规划,从业务准入、运营管理、风险管控和客户维权等方面建立相应的首问制制度,并由该机构或其派出机构牵头按照制度进行管理和监督。
以下无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