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体育学院体育赛事人才培养纪实(副题)
中国教育报记者 李小伟
日前,在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落幕之际,上海体育学院(以下简称“上海体院”)刘清早教授收到了一封特别的感谢信。
作为全运会、残特奥运执委会和全运村年龄最大的工作人员,刘清早教授带领研究生和助理在一年里召开了196+66个业务指导会,进行了77次现场检查。在被封闭管理的85天里,每天24小时坚守,为西安市执委会和全运村的服务做到了“零拒绝、零延误、全覆盖”。“专业技术精湛,勇于担当,兢兢业业,主动作为……”刘清早教授的专业与敬业获得了榆林执委会的高度评价。
连续担任4届全运会首席专家、被誉为“国内赛事操盘手”的刘清早教授正是上海体院负责专业人才培养的代表性人物。体育赛事是体育产业链的核心要素。近30年来,上海体院以体育赛事人才培养为突破口,秉承“立足行业、与赛同行、面向国际、全域创新”的理念,坚持开拓、赓续、深耕,为我国体育产业培养了大量的先行者和中坚力量。
在击剑比赛中,上海体院学生为世界大赛服务。学校供图
在击剑比赛中,上海体院学生为世界大赛服务。学校供图
从无到有: 既“吃螃蟹”,又当“头羊”
据说,网坛名宿费德勒对上海情有独钟。自2009年上海大师杯改为大师赛以来体育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在过去11年间,费德勒曾8次来上海参赛。费德勒不止一次表示,上海是他排赛时的优先选择。
费德勒为何对上海情有独钟呢?
这与上海完善高效的赛事组织能力是分不开的。上海是中国最早举办国际网球赛事的城市,有着丰富的办赛经验。在上世纪90年代,上海就举办过多次网球公开赛。2009年职业网球协会赛事改革后,上海又成为全球仅有的九站大师赛举办地之一,上海大师赛已经成为亚洲最高级别的男子网球赛事。国际赛事主办运作需要为数众多的体育赛事人才,这背后上海体院居功至伟。
上世纪90年代起,体育产业逐渐为人所知。作为体育产业的核心,我国体育赛事从数量和质量上,都得到不同程度提升。以上海为例,陆续举办了东亚运动会、全运会等综合性运动会。新世纪开始,上海举办了网球大师赛、F1赛车中国大奖赛上海站等比赛。市场需要一批懂体育、会运作的体育赛事人才。
在我国探索体育赛事市场化改革初期,上海体院在国内率先试办体育管理(体育经营管理方向)专业,并在此基础上延伸出体育经济与管理、市场营销(体育营销方向)两个专业。
上海体院校长陈佩杰说:“上海体院在全国第一个尝试开办体育赛事运作的人才培养,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满足了社会的需求,受到了业界的欢迎和认可。”
2006年,上海体院在国内首创“体育赛事运作”硕士点,2018年,体育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点获批,2020年获批体育工商管理专业硕士(MBA)点,而在更高层次上,体育管理学博士点已开始招生。本科、硕士、博士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满足了社会对体育赛事运作人才多层次、全方位、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从无到有,体现了上海体院人才培养“敢为人先”的精神。
上海体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李海说:“体育赛事运作的人才培养,凝聚了几届学校领导的关心和经济管理学院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的毕业生活跃在上海乃至全国的各个体育赛事中。”
东浩兰生公司今年刚刚作为主办方,成功举办了2021上海赛艇公开赛。该公司就活跃着不少上海体院体育赛事运作方向的毕业生。在忙完10月的赛艇比赛后,他们接着转战上海马拉松赛。
目前上海体院体育赛事运作专业已有近30届毕业生,每年就业率接近100%,累计毕业生数近4000人,就业质量逐年提升。据统计,体育赛事运作方向的毕业生从事赛事相关工作的比例约在50%至60%。这些学生是中国体育产业第一批“弄潮儿”,正在为打造体育产业全产业链和“2025年达到5万亿元规模”的目标而“撸起袖子加油干”。
从“初阶”到“高阶”:既有本科,又有博士
课程建设是一个专业发展的基础和根本。经过近30年的探索实践,上海体院构建了以“体育+”为基本理念的课程体系,成为国内体育赛事人才培养的标杆,在培养模式和教学资源方面为国内相关院校提供了样板和示范。
上海体院在体育赛事运作的课程和学位方面,经历了从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发展过程。
20世纪90年代初,体育赛事运作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依托原有的上海体院体育类“初阶”课程,强调体育特色。在专业课程方面,以大型赛事运作管理流程、竞赛组织规范、市场开发指南等模块为主。
21世纪初,随着社会对体育赛事运作高层次人才的提升,课程内容深化和范围拓展成为当务之急。因此,这个阶段体育赛事运作人才培养以管理、经济、信息科学等课程为基础构建学科体系,体现“学科融合”特色的“中阶”课程。
现在,体育赛事运作人才培养进入“高阶”课程阶段。这个阶段的特色是初步形成具有“上体特色,国际风采”的课程体系,包含国家金课一门、上海市精品课程8门、重点课程11门、全英语和双语课程4门及在线课程6门,构建起“三阶式体育赛事课程体系”。
体育赛事是体育产业的核心,而人才是核心中的核心。上海提出要在2025年初步建成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目标,而上海体院的体育赛事运作人才培养正在为这个目标添砖加瓦。
如今,越来越多优秀的体育赛事运作毕业生活跃在国内外体育赛事实践中,不少毕业生成长为国内体育产业头部企业的中高层领导,国内首位国际赛车赛事总监、上海体院毕业生王笑说:“上海有国内最好的赛车运动市场,这为我们的毕业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非常感谢学校根据市场需求,设立的体育赛事运作这个方向,使我能够把从学校学到的东西运用在工作实践中,使我工作起来得心应手。”
国家体育产业智库体育赛事高级专家黄海燕是2000级体育赛事运作专业本科生,本科、硕士和博士都在上海体院求学。“母校给了我成长的空间,我现在的主要工作是回报母校,回报社会。”他说。
而在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上海体院学子也展现出了扎实的专业技能和素养。如在2019年的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以经济管理学院体育赛事运作专业为主体的学生团队开创性地研发了“红色筑梦三项赛”项目,并赢得了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全国金奖。
从理论到实践:既“请进来”,又“走出去”
30年前,刘清早还在上海体院读书时,当时还没有体育产业这一说法,如今刘清早从2009年山东全运会开始连续担任4届全运会首席专家,被誉为“国内赛事操盘手”。“最近30年,社会对体育赛事运作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我非常希望把我的案例带给学生们,让他们对业界有全面的了解。”刘清早说。
体育赛事运作专业属于交叉学科,传统体育背景的教师缺乏对市场行为的理论认知,传统管理背景的教师则缺乏对体育赛事的实践感觉。为了打破这个障碍,上海体院坚持多措并举,优化和完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结构,专业发展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两条腿走路,体现了聚才引智、借力聚力的特点。
“请进来”体现在理论人才和实践人才两个方面。为了提高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教学质量,上海体院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招聘管理、营销、法学、数据科学等跨学科背景的青年教师,夯实了学生理论知识基础。
近30年来,体育赛事运作的课程教材建设成果斐然,其中,《体育赛事市场开发》获评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红色体育赛事策划与实践》获评国家实践金课。
“请进来”还体现在实践人才的引进,学校引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刘清早经常带着学生参加大型国内外赛事的赛事运作实践第一线。此外,在课程讲授方面,上海体院鼓励教师邀请业内人士以课堂教学、讲座、论坛等方式,走进学校,走近学生,和学生“面对面”进行“零距离”交流。
“走出去”体现在专业建设和社会、业界积极合作。上海体院通过实习基地、战略合作等多种方式和业界保持密切联系。例如体育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上海体院和上海久事国际赛事管理有限公司强强联手,打造体育“产学研”一体化的模式,目前该公司拥有几十名体育赛事运作方向的毕业生。2021年,上海体院与中体产业、莱茵体育、力盛赛车等多家体育上市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实质性、互惠型的合作关系,完成了首批6家“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单位授牌。
目前,长三角体育产业协会秘书处就设在上海体院。秘书处充分发挥智囊和智库的作用,开展体育产业领域全局性、前瞻性的问题研究,为长三角相关省市提供决策咨询,为政府决策科学化、公共服务精准化建言献策,形成了“产、学、研”三位一体服务平台。
体育赛事运作人才培养从开拓到赓续到深耕,上海体院始终走在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