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由于西安高新区的科技创新优势,和利时将核心业务的技术开发、科研实验都设置在西北基地,甚至将工业自动化、工业信息安全、工业软件、轨道交通等方面的研发和产能扩增业务都放在这里来实现。未来,这个基地将是我们公司在国内最大的研发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指着不远处的建设现场,和利时西安基建项目部副经理李菲说道。

除了和利时西北基地,三星二期二阶段项目增资扩产项目、法士特S变速器智能工厂项目等一大批重点产业项目在近期的开工、建设、投产,让西安高新区“55611”产业体系加速成势,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愈发强劲。

作为中西部科技产业创新的“排头兵”,经过30年的深耕,西安高新区尽管在科技企业孵化、高新产业示范、开放式“双创”环境营造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现象级”成就,但重大原始创新、颠覆性创新能力不足、前沿领域的全球性领军企业较少的短板依然不容忽视。

肩负“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新时期使命,近年来,西安高新区坚定“科创高新”定位,聚力在培育本土根植性科技企业、最大程度激发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助推产城融合发展等方面有所突破,力争完成从要素集中、企业集聚的产业基地向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创新型科技产业集群跨越;从工业经济、产业园区向知识经济、创新文化和现代生态文明和谐社区、高科技产业增长极的跨越。

适合在西安的创业项目_适合农村妇女的创业项目_适合农村的创业好项目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生产线

针对科创人才需求,西安高新区近年来系统整合以往零散的人才政策,出台《打造“硬科技创新人才”最优发展生态支持政策》及其细则,每年列支1亿元专项资金,给予人才全方位创新创业扶持;围绕西安高新区“55611”现代产业体系,科学制定人才分类标准,精准引育产业领军、企业经营等“硬科技创新人才”;制定西安高新区“英才计划”青年项目遴选细则,支持青年人才开展科研成果转化,推动形成“人才引领创新、项目集聚人才”的良好局面。

通过一系列人才政策,全方位、多维度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目前区域内聚集国家、省、市级高层次人才300余名,科技型企业从业人员达60万人,留学归国人才超过6000名,外籍人才1000余名,各类人才的聚集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2021年11月,西安高新区与西北工业大学成立了校地合作共建工作专班,全力推进三航小镇、空天动力研究院等重点项目建设。“西北工业大学愿意与西安高新区持续深化合作交流,推动相关合作事宜尽快落地落实,并充分发挥学校科技创新和人才资源优势,积极参与高新区‘秦创原’高能级科技成果转化大平台建设,推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张炜表示。

通过与西安光机所、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持续搭建协同孵化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西安高新区探索走出了一条校地、院地融合发展的新路子。诞生如西工大飞天创客空间、西交大1896创客空间、北大1898、西电石头众创空间等联合众创空间发展强势的众创空间,推动着西安高新区各类产业蓬勃发展。

对于科创企业的发展,西安高新区2021年发布的《“科创高新”建设专项行动方案》中强调,要加强科技型企业引育和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方案》规划每年引进5家以上重点研发企业、引育50家以上小巨人、瞪羚、独角兽企业;完善科技服务平台体系,实施企业创新积分管理,对年度创新积分排名靠前的企业给予奖励;瞄准新技术、新能源、新生物、新制造、新生活等领域,抢先布局新赛道、发展新产业,到2023年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000家,登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5000家。

从量变到质变,在西安高新区,科创资源的汇聚正呈现聚变之力。

为确保企业数量增长与质量提升并举、规模壮大与能力提升并重,西安高新区建立起“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的硬科技企业梯度成长培育体系。针对科研创业人员在经营企业方面的弱项,还通过“技术经理人模式”,全力破解科技成果转化中“融资难”“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以西安高新区首个硬科技孵化平台——中科创星为例,就成立了专注硬科技投资的基金,设立了创业培训、政策咨询、融资服务等一系列科技创业服务项目,通过发掘和培养科技创业领军人才,投资孵化具有成长潜力、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初创期、早期科技型企业。

适宜的“土壤”和“气候”,让硬科技产业在西安高新区加速聚集,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近3年来,西安高新区累计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1100余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5000余家;推广“西光模式”,累计培育硬科技企业305家。未来西安高新区探索建立面向未来产业领域的研发平台10个,建设重大创新平台30个,成立多主体联合组建的新型研发机构240家,布局离岸创新中心等国际化创新平台30个以上,争取汇聚更高水平的科创资源落地。

从早前发布的硬科技产业发展规划、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行动方案、金融支持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到《关于支持硬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通过打造硬科技创新创业载体以及为创新人才设立专项资金,西安高新区正在形成营商环境最优、人才队伍最强、创投氛围最佳的科技创新生态圈。

通过生态圈,不少企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以特变电工西安电气科技有限公司为例,作为一家以电力电子技术为核心,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核心装备研发、制造的企业。今年一季度适合在西安的创业项目,取得了实现产值4.69亿元,同比增长30.27%,收入1.8亿元,同比增长302%的亮眼成绩。其他重点工业企业亦表现不俗,仅是前两个月,比亚迪在西安高新区的汽车产值就达到11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21%;三星半导体产值同比增长34.5%,达165亿元;中石油测井实现产值5.14亿元,同比增长18.4%;众迪锂电池产值增速更是高达1165%,达22.4亿元……

创新要素高度集聚、创新生态高质构建、创新成果高效转化的“科创高新”正在奋力奔跑。

西安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马鲜萍表示,西安高新区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增强参与全球化发展的科技创新竞争力;要面向经济主战场,增强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引领力;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增强现代化建设的科技支撑能力;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增强对美好生活的科技服务能力。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真正让政策发挥出最大效应,为企业开展科技创新赋能适合在西安的创业项目,弘扬创新文化,积极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创新、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进一步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力。

来源/《经济》杂志、经济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