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总统为美总统唱歌,国人耻之,脑海中浮现出战国时“赵王为秦王鼓瑟”的画面。
渑池之会上,秦王说:“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这是御史曲笔。秦王是请而非令。拜登也是请尹锡悦歌而不是令其歌。
赵王鼓瑟是不是出于心甘情愿呢?不得而知。正如尹锡悦是不是心甘情愿为拜登唱歌呢?也不知道。但是这个不重要。哪怕不是那么愿意,也正常。朋友之间交往,做一些迎合对方的行为也是无可厚非的。无论是鼓瑟还是唱歌,不过是逢场作戏而已。
但是御史曲笔让蔺相如觉得赵王受辱了,他进而要求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很生气的拒绝了。秦王为什么生气?秦王当然生气,你蔺相如算什么东西?哪有资格对我提要求?蔺相如这一举动显然是无礼的。这个要求只能由赵王自己来提,蔺相如是越俎代庖。
但蔺相如最终以武力为要挟迫使秦王击缶了。
秦是斗智,蔺相如却斗勇。本来弱国更应斗智,结果蔺相如却逞匹夫之勇。这其实是相当危险的。
其实,渑池之会赵王本来是可以不去的。这本来是一种邀约嘛,并不是非去不可的。况且“赵王畏秦,欲毋行。”但是蔺相如,蔺相如却说“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国本来就是弱于秦嘛,弱国在强国面前示弱很正常啊,不丢人。但是蔺相如不答应,非要逞强。硬是把赵王忽悠到了渑池之会,结果赵王受辱,而他却捞到了表现个人勇气的机会。万一搞砸了,蔺相如是不怕死,赵王的身家性命乃至国家利益都搭进去了。
其实,完璧归赵的故事也是大致如此,也是蔺相如自导自演的一曲戏。秦王以城换璧,这只是一种交易请求,如果担心秦诈骗,拒绝就是了。秦如果因一块璧而攻打赵国,那攻打赵国理由实在太多了,不差这块壁。所以上策其实还是拒绝。结果蔺相如为自己争取到了表演的机会蔺相如,明知对方有诈还是强行送璧,最终的结果反而是赵违约了,秦王按照蔺相如要求斋戒设礼,结果蔺相如却失信把壁送回赵国了。秦王这时生气攻打赵国不是比赵一开始不给璧更名正言顺吗?
所以,无论是渑池之会还是完璧归赵,都本是可以避免的事情。而且闹到最后,赵国都是更加失礼失信的一方。但战国时以蔺相如为代表的这些处士门客不是从国家利益出发,不是真正为国君着想,而是抓住一切机会展示表现自己,给自己强行加戏,从而赢得好名声。
但,善战者无名。渑池之会,完璧归赵,成就了蔺相如的个人英雄主义,赵王却被放在火上烤,备受煎熬。但事后赵王还得感谢蔺相如,继而提拔重用他。这就是另类PUA,是政治上的卖拐。
不过伟大如司马迁都没有看出蔺相如的不智,反而为其大唱歌,认为其“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其实在我看来,蔺相如不过是好勇斗狠善于耍小聪明,大智慧那是基本没有。
中国的历史故事太丰富,但其实每一个故事都得小心,一不小心就陷进去了。我们得用现代眼光重新审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