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封丘人 | 有深度的解读封丘!
徐州刺史百里嵩借道封丘,本来是去拜谒翟母祠的。翟老太太曾在高祖刘邦被项羽追剿时,有一饭之恩。天下初定,高祖即传旨加封翟母坟丘,并以此置封丘县。但百里嵩在封丘落轿未及两个时辰,即被相邻的平丘侯王迁请进了侯府。两日后,百里嵩竟在离开平丘返回徐州的路上,连夜写了一道奏章,并连夜派快马直驰京都长安,密呈宣帝刘询。
半年之后,光禄大夫平丘侯王迁,即被宣帝一道圣旨,以“乘社稷之艰危,兴重徭于蚁民;屡屡受赃,囤积谋反”为由,革去爵位,下了铁牢。
消息传来,百里嵩猛咳几声,对义女烟花道:“我一生无求,唯有此三事可慰草木之心:一是一生清廉,上可对皇恩,下无愧庶民;二是经我数月劳顿,终于查明了平丘侯贪赃枉法、图谋犯上之恶迹,并使其受束律条;这第三就是收了女儿你这个义女了……”
烟花一大早刚至义父书房请安,却又听他数落起这“平生三快”来,脸色一变,忙奉上一杯红袍香茶道:“义父,你咳得这么厉害,快喝了这杯茶,歇息歇息吧……女儿不过一逃难的贫家女子,蒙义父大恩大德,收留膝下……”
百里嵩接过烟花递上来的那杯香茗,暂置案上,又猛咳了几声,咳出一口血痰来,喘着气打断了烟花的话:“我岂有暇歇息呢?即使有,我又岂能歇息得下呢。此次旱灾,徐州方圆禾苗枯焦,赤地千里。庶民百姓,哀鸿遍地。我几乎走遍了徐州所属各县,也未能找到水源,新开挖的百里渠,却又因钱物不继,半途而终……”百里嵩捶着胸脯,又猛咳了一阵……
待百里嵩喘了几口大气之后,烟花接着说:“义父,您因为这次旱灾,焚心灼肺,足迹几乎遍及徐州每一个县郡,百姓们都称您是‘百里使君’啊……女儿真不明白,义父身染重疴,尚且如此系念百姓,您这,究竟是……”
“你问我如此做是为了什么是吗?女儿,知道义父为什么为你取名烟花吗?”
“女儿不知。尚希义父明示……”烟花说着又把那杯香茶奉到了百里嵩面前。
百里嵩用手轻轻地挡了回去,只管接着说自己的话:“其实,人之一生,倥偬百年,短暂得就像一束稍逊即逝的烟花,原本是不应被什么功名利禄所累的。那平丘侯就是被此所害啊!而我不求其他,只求我这束烟花燃尽时,那微微的光华能为百姓照耀那怕是一瞬间的路,也就无愧于丹丹寸心了……刚才我给你说了,我上无愧皇恩,下无愧……”
“义父……你又来了。你怎么最近老提这个呢……”
“我知道你不爱听。但这番道理,却是你来了之后,我方才悟得出来。如果我那次假道封丘之前,不是暗中受了皇命,也许永远不会去参平丘侯的。女儿,你不理解我的……《诗经》有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可惜……那唯一能够懂我的老妻,已经离我而去多年了……”
正待烟花正要去安慰义父时,差役来报:“老爷!您出来看看吧。衙门外,跪满了百姓……”
百里嵩闻听,喘着气问:“他们……他们是干什么来了……”
“小的不知。只听他们说要见老爷!”
“你先退下。烟花,替我更衣……”百里嵩说着就要动身。
“义父,你先喝了……”烟花又把那杯茶递到了百里嵩面前。
百里嵩没有理会,索性官袍也没穿,就一步三晃,蹒跚着焦急的脚步走出去了……
衙门外,黑压压地跪了一大片衣衫褴褛、瘦骨嶙嶙的徐州父老。百里嵩刚一在衙门口出现。那黑压压的人头上便传出了一阵嗡响:“刺史老爷——”
他们仍是来要求刺史老爷继续开挖那条救命的“百里渠”的,但他们哪里知道,百里嵩早已把自己的家产全部耗尽在那条渠上了,赈灾银两和粮食早已告磬。百里嵩已连修四道急奏,恳求皇上速调拨赈灾钱物,拯救庶民于水火之中,却均如泥牛入海……
百里嵩明白他们的来意之后,老泪纵横地一直作揖,“下官无能,实在对不起徐州父老……”
百姓们却都不起身,只求刺史下一道手令,让徐州父老自发修渠。此前,百里嵩曾就此事奏请过朝廷,但皇上有旨:“饿民聚啸,恐乱社稷。不可妄动……”百里嵩无法给百姓解释此事,却又不能违抗圣命。没有人知晓他的苦楚。
太阳仍火辣辣地灼烧着大地和大地上跪着的饥民。田里的禾苗早已枯死,连衙门前几棵老榆的树皮也被饥民剥到了树杈上……已经有衙皂不住地从跪着的人群里往外抬昏死的人了,百里嵩望着墙跟阴凉处的几具饿殍,忽然晕倒在了地上……
“老爷,老爷……”差役们一连声地喊着……
“义父,义父……”烟花也不停地喊着,手里仍端着那杯早已凉了的茶水……
百里嵩又咳出了几口血痰,喘息了一阵后,忽然翻身跪倒,面向长安方向连叩了三个头,泣道:“百里重恙缠身,命不久矣。此番甘愿领抗旨之罪刺史,亲往渠上开工扩渠。徐州父老,命悬一线,实为不得已而违圣命。坦坦寸心,苍天可鉴啊——”说完,又咚咚咚地连扣了三个响头,额头上渗出血来……
天空中恍然间变了颜色,远处乌云滚滚,翻腾着压向徐州城楼。
“拿老爷的铁镐来!”百里嵩此时似乎丝毫没有了病态,忽地翻身站起,要来车马坐上,驶向徐州城外……
跪着的百姓们也爬起来,舞着镐锨,紧随其后,一遍遍地喊着:“百里使君,心在庶民!百里使君,心在庶民……”
乌云越来越浓。百里嵩的独辕马车尚未驶出徐州城门,天上忽然落下喜雨来。百里嵩的马车驶到哪里,那喜雨雨头就滚到哪里……
烟花端着那杯早已凉了的茶水,呆呆地站在衙门口,望着人群远去。她的眼里淌出泪来……
后来,徐州百姓称这场完全解除了旱灾的大雨为“刺史雨”。
那天,百里嵩的沉疴似乎已被这场喜雨洗去。他欣喜万分地回到衙内,正要沐浴更衣时,忽然听帮他更衣的差役说:“老爷,您去劝劝吧。好奇怪啊,烟花小姐顶着您的茶杯,在您的书房里跪了一整天了。谁喊她都不理睬!”差役边给百里嵩换衣服边说。
“知道了。”百里嵩并没有感到惊讶,只是面无表情地更换着衣服,冷冷地应了一声。他换上了最新的一套官袍。
“烟花,你这是何苦呢?”回到书房里,百里嵩一边搀烟花起来一边说。
“刺史老爷,小女子感佩您一心为民,凛凛铮骨,豁然自愧!小女子有罪,情愿请老爷赐死!”烟花却仍顶着那青瓷茶杯跪着不动,杯中,仍晃动着半盏凉茶!
“女儿啊。你来取我性命,也是为你父尽孝。尽管把饿昏在衙门前的你接到府里后,你伪装得天衣无缝,可惜,你频频给我倒上的这些‘大红袍’却露出了破绽。我早就认出,你就是当年在平丘侯府隔着珠帘吟唱兰花小令的侯府小姐了。你每天奉给我的不是香茗,是断肠汤!女儿,你光记着你父死命你务必用这杯中的断肠汤取我性命,你哪里知道这断肠汤的来由?”百里嵩说到这里时,已泪如泉涌。
“老爷,你……”烟花仍跪在地上,茫然地望着百里嵩。
“别喊我老爷,还叫我义父!我无儿无女,老妻也离我而去多时。我既然做了你父,你就是我唯一的亲人了,我也早在心里就把你当女儿待了,但直到今天,你才真正是我的女儿!我等这一天,等得心焦神粹啊。你知道吗女儿,我与你父平丘侯王迁,少年时曾有一段可托生死的友谊。当时我们曾对天盟誓:日后谁背叛了金兰之谊,谁就当饮断肠汤而死!哪知,他平丘侯却作出了鱼肉乡里、图谋犯上的大不义之事,依律当诛啊,圣上却偏偏要我查办他。此都是造化弄人啊……治平丘侯的犯上之罪,那是为公;饮义兄王迁的断肠汤践约,这是为私。嗬嗬……王迁兄,我先走一步了……”
百里嵩仰天惨笑一声,猝不及防地抢过烟花一直顶着的那杯断肠汤一饮而尽……
狱中的平丘侯王迁,闻知此事,也在一个雨夜,在一壶浊水中撒下了身上藏着的断肠散,饮尽了整壶断肠汤……
班固《汉书·卷八·宣帝纪第八》载:元平二年五月,光禄大夫平丘侯王迁有罪,下狱死。
宣帝崩,元帝刘斯即位,大赦天下,对平丘侯王迁的家人不再究罪。烟花为义父守孝三年后,始扶柩归故里,在封丘城北五里厚葬义父,并为义父修“使君祠”,后经元代修茸扩建,至今尚存。
注 解:
故事是虚构的,但文中的人物、史料却实有出处,分列如下:
百里嵩:《太平御览》卷十:“汉百里嵩字景山。为徐州刺史。境旱,嵩出巡处,遽甘雨辄澍。回赴,雨随车而下。”后因以“甘雨随车”喻德政广被。
“甘雨随车”作为一条成语,至今仍在使用。
刺史雨:《封丘县志》载:百里嵩:汉代徐州刺史。相传,当时天旱,百里嵩行仗所过之处,便有雨水降下,号刺史雨。
使君祠:《封丘县志》载:使君祠即百里嵩墓,位于封丘县城东北五里的庙岗村东南,元至大年间初建,清康熙十九年知县王赐魁,重封置垣,道光、光绪年间累有修缮,文化大革命中受到灾难性破坏。1980年,在封丘县人民政府的支持下,使君祠落基重建,旧貌换新颜,在有效利用,合理保护、加强管理的原则下,已成为封丘境内一所闪亮的历史人文景观,一处旅游观光胜地。2005年12月,被新乡市文物局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平丘侯王迁:班固《汉书。卷八宣帝纪第八》载:(元平二年)五月,光禄大夫平丘侯王迁有罪,下狱死。
司马迁《史记》载:平丘侯王迁,家在卫,为尚书郎,习刀笔之文。侍中,事昭帝。帝崩,立宣帝,决疑定策,以安宗庙功侯,而千户.光禄大夫,秩中两千石.坐受诸侯王金钱财,漏泄中事,诛死;国除。
翟母:《封丘县志》载:楚汉战争中,刘邦败于项羽,落荒而逃,路过延乡(即今封丘),饥饿中在封丘县城西北隅遇翟母给家人送饭,便向她乞食充饥,翟母赠饭。刘邦称帝后,为翟母修祠封墓,树碑立传。原有“汉高祖遇翟母进饭处”石碑一通刺史,因年久,碑身风化已残。 后人所建之碑据说又毁于1958年。
汉高祖刘邦置封丘县:据清顺治《封丘县志》载,刘邦与项羽作战,遇翟母进饭充饥。西汉立国,为追念翟母进饭之恩,于延乡置封丘县,至今已有二千多年。
烟花:《文学家园》载:“凝思亭”版主。著名大腕儿女作家!(呵呵……)
文中三位主要人物,王迁生活在西汉,百里嵩生活在东汉,烟花则潇潇洒洒的生活在现代。不同朝代的人聚到一起唱大戏,猪八戒大战霍元甲,秦叔宝恶斗李逵。呵呵……这就是戏说啊。
本篇文章未经作者同意,禁止转载或作其它用途使用。
作者小述
刘志学,河南封丘人,常用笔名凌寒、封邑生、老枪、张寒、叶知秋、子尚等。现任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医药导报》杂志副总编。系中国微小说与微电影创作联盟执行副主席、中国微型小说学会理事、中国医药卫生期刊协会常务理事、河南省小小说学会副秘书长、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齐白石艺术研究学会理事、河南农民书法家协会理事。
1995年开始从事报刊编辑工作。自2007年开始,参加了历年全国“两会”采访报道工作,采写过600余篇医药卫生领域的行业报道,采访过200多位医药卫生界的“两会”代表、委员,两院院士及专家学者。近年致力于医药卫生机构与当代社会公共关系研究,并就《民营医院的舆论危机》、《医疗机构与媒体的沟通策略》、《捍卫中医药的尊严》、《充分开发医疗机构新闻报道的广告潜力》、《全媒体时代的医疗卫生信息传播》等课题,在北京、天津、辽宁、新疆、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做过多场专题报告。
业余从事文学创作,在国内外200多家报刊发表作品500多万字,并获第二届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年度评选一等奖及《小小说选刊》年度佳作奖等多种获项,小说作品集《萧潇雨的窗外》被收入“冰心儿童图书奖”获奖作品,小小说《长大了俺都嫁给你》被收入中学阅读教材,《掌眼》《麻爷》《卖伞姑娘》等多篇作品四十余次被选入中考试卷和高考模拟试卷及其他语文试卷,多篇作品被改编为连环画、有声小说、舞台剧、电影等其他艺术形式。
先后出版小说集《长大了俺都嫁给你》、《萧潇雨的窗外》、《卖伞姑娘》,散文集《青春的边沿》,长篇报告文学《创造“第一”》、《国药天江》,长篇小说《卫生局长》、《两个人的北京》等11部文学作品;参与编剧、策划、统筹《红盾先锋》等多部电影、电视剧。
原
创
:
乡
土
:
传
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