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足球,如同多瑙河的风一般潇洒
人们看到她的足球,便犹如听过一曲波尔卡
这里的人们,对祖国有最深沉的爱
数百年与维也纳的羁绊
数十年与贝尔格莱德的恩怨
凝聚了克罗地亚足球的精神,优雅而刚烈
全文约7433字,阅读大约需要11分钟
克罗地亚队打进了世界杯决赛,这也是自从1962年的捷克斯洛伐克队以来,广义上的“东欧球队”第一次出现在世界杯决赛场上。不过,或许应该更确切地说,这是自1934年和1962年的捷克斯洛伐克,以及1938年和1954年的匈牙利之后,多瑙河足球第五次出现在世界杯决赛场上,也最终第五次倒在了这个舞台上。
世界杯决赛,克罗地亚庆祝佩里西奇进球
莫德里奇、拉基蒂奇、曼朱基齐们,尽管最终还是壮志未酬,却已经超越了他们的前辈苏克、博班、贾尔尼、普罗辛内斯基,在20年前的法国世界杯上,曾经创下过的季军成绩。有无数的多瑙河足球前辈,站在他们的背后。捷克的马索普斯特、内德维德和罗西基,匈牙利的普斯卡什和阿尔伯特,奥地利的普罗哈斯卡和赫尔佐格……多瑙河足球又一次倒在了最终的舞台上,然而多瑙河足球的精神不朽。
克罗地亚传奇达沃-苏克
人们惊奇于这个不到500万人口的小国,在这个已经逐渐大国化的足球世界里,所创造出的不朽奇迹,也希望能够明白:
这个东南欧国家,为什么这么多年以来,能够在足球场上有如此不可思议的表现?
1
多瑙河流派
克罗地亚足球的滥觞
历史上,克罗地亚曾经长期是奥地利帝国,以及1867年之后奥匈帝国的一部分,根植于维也纳和布达佩斯的咖啡馆文化,同样也在萨格勒布开花结果,如今的克罗地亚首都,也是咖啡馆遍地,咖啡馆文化盛行之所在。
吉米-霍根执教阿斯顿维拉时期
早在一战开始前,英国人吉米-霍根就来到了“音乐之都”维也纳,并且将先进的足球思想带到了彼时的帝国之都,此后十余年,他辗转于维也纳和布达佩斯之间,成为了“多瑙河风格”最重要的缔造者。
与此同时,这两座城市的中产阶级,也开始逐渐关注起这项本来属于工人阶级的娱乐项目,足球这项原本挥洒着庶民阶层热血的运动,在上流社会逐渐参与其中之后,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思辨性。
1959年的克罗地亚足球俱乐部
现代足球的规则由英国人制订,现代足球的精神内核则由奥匈帝国故土上的人民们所赋予,自此以后,经过奥地利人、匈牙利人和捷克人完善的足球思维,逐渐为德国、意大利、西班牙以及前苏联等国的足球人所接受,甚至远渡重洋,深刻地改变了巴西、阿根廷、乌拉圭这些南美足球强国的足球面貌。
可以说,当今足坛几乎所有的大国、强国,都能够将多瑙河足球,视作他们的开山祖师。
言归正传,同样是奥匈帝国故土一部分的克罗地亚,自然也深受这种“咖啡馆足球”的影响,被誉为克罗地亚体育之父的著名作家和体育推广人弗拉尼奥-布察尔,早在19世纪便将这项运动引入了斯拉沃尼亚和达尔马提亚的土地。也就是在这一时期,这项运动的克罗地亚名字nogomet,开始逐渐为当地人所接受。
在现代足球的鼻祖英国人看来,足球是和平年代的战争,这些草根阶层的孩子们,总是力求在每一个皮球的争夺中尽力。
不过,当足球运动来到了多瑙河畔,来到了维也纳、布达佩斯,或者是布拉格、布拉迪斯拉发以及萨格勒布这些城市的时候,中产阶级和社会精英们的参与下,这项运动变得更加轻歌曼舞,更加充满了艺术美感。
上世纪70年代的克罗地亚足球俱乐部
当人们看到他们在绿茵场上挥洒自如时,或许会想到施特劳斯家族的波尔卡舞曲,节奏明快而富有韵律,一张一弛皆在球员一双妙足下,演绎得栩栩如生。
他们带球时宛若流星赶月,他们配合时犹如行云流水,在触球时,将精致与大气毫无违和感地融合在了一起,这种细而不腻的“多瑙河风格”,自从她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成为了一种独特的美景。
多瑙河足球风格下所熏陶出的球员们,脚下的动作或许并不眼花缭乱,然而在带球推进的过程中,每一步的拿捏都恰到好处,有一种简约的节奏感。
匈牙利传奇球星,1967年欧洲金球奖得主阿尔伯特曾经说道:“曾经有一次,因为踢得太乏味,我在青年队的赛事中,听到了观众们的嘘声,自那以后我就明白了观赏性对于这项运动来说有多么重要。”
奥地利的辛德拉、哈纳皮、普罗哈斯卡、克兰克尔、赫尔佐格,匈牙利的沙罗西、普斯卡什、奇博尔、阿尔伯特、拜奈,捷克的马索普斯特、内德维德、罗西基,他们都是不同时期多瑙河风格的优秀代言人。
球迷们对内德维德和罗西基那种充满张力的带球风格,也许至今都历历在目,相比于把炫技作为生命的拉丁人,他们的踢球方式没有那么腻,显得更加直截了当,但同样犀利。
1998年世界杯,克罗地亚获得季军。
当然,这种“细而不腻、行云流水”的多瑙河风格,同样体现在克罗地亚球员的身上,老一辈中国球迷不会陌生的苏克、博班、普罗辛内斯基、贾尔尼等人,在1998年世界杯上,热情地诠释了这种波尔卡式的足球风格。
“左脚能拉小提琴”的苏克在1998年世界杯上大放异彩
二十载后的今日,他们的后辈莫德里奇、拉基蒂奇、佩里西奇和曼朱基齐们,在前辈们的高度上,又迈进了一步。
萨格勒布街头的露天咖啡馆
可以说,这种根植于奥匈帝国故土之上的咖啡馆足球风格,始终都镌刻在克罗地亚足球的精神内核之中。
对于克罗地亚人来说,他们对于自己曾经是南斯拉夫的一部分,始终都耿耿于怀,维也纳数百年来对他们的影响,实在不是贝尔格莱德所能企及。
2
民族主义
毒药抑或解药?
对于这个以天主教作为主要信仰的国度来说,与克罗地亚人说几乎同一种语言,却以东正教作为信仰的塞尔维亚人,在情感上远不如与他们说不同语言,却在历史上与他们宗教信仰一致,有着血浓于水感情的奥地利人来得亲密。
在四个半世纪前的1566年,72岁的奥斯曼帝国苏丹苏莱曼大帝,率领着他的大军,展开了他最后一次征服多瑙河平原的行动,兵临如今位于匈牙利南部的岛堡城下。克罗地亚民族英雄泽林斯基伯爵,率领着一支不到3000人的克罗地亚部队,坚守岛堡与苏莱曼大帝的30万大军抵抗了足足一个月,最后在令土耳其军队付出了超过2万人阵亡的巨大代价后城破,全体壮烈殉国。
这场壮烈的战斗,也从此成为克罗地亚民族精神的象征。
从16世纪开始,克罗地亚人便和奥地利人一起,在抵抗穆斯林的入侵时并肩作战,也就是从奥斯曼的苏莱曼大帝试图征服多瑙河大平原开始,旧日的克罗地亚王国,成为了哈布斯堡王朝的一部分,这一融合就持续了数百年之久。
前南斯拉夫总统铁托
随着铁托在1980年的去世,这个在他的智慧和铁腕下,方能维持表面上团结的南斯拉夫联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巨大的裂缝。克罗地亚人与塞尔维亚人之间的矛盾,也在80年代愈演愈烈。
后来当选克罗地亚首任总统的弗拉尼奥-图季曼,从那个时候起,便联络国内外谋求民族独立的人士,捐弃前嫌,共襄盛举。在图季曼心里,克罗地亚应当面向中欧,而不是羁绊于火药桶一般的巴尔干。
1990年5月13日,克罗地亚民族的情感在足球场上爆发了。那天,萨格勒布迪纳摩队在马克西米尔体育场迎战贝尔格莱德红星队,双方极端球迷在看台上,以及城市的角落里爆发的冲突,也导致了球场秩序的崩溃。
在混乱中,22岁的迪纳摩队长博班,为了阻止一位塞尔维亚警察对迪纳摩球迷使用暴力,用自己在球场上优雅的脚,猛踹了他。
谋求民族独立跃跃欲试的克罗地亚人,将博班视作民族英雄,而塞尔维亚人则将其视作分裂南斯拉夫的恶棍。南斯拉夫足协将他永久驱逐出了国家队,他也因此错过了与南斯拉夫队一起,征战一个月后意大利世界杯的机会。
而这一天,也成为了南斯拉夫解体过程中,一个里程碑般的日子。
1991年,克罗地亚独立战中中变为废墟的武科瓦尔
克罗地亚,曾经是欧洲抵抗穆斯林入侵前沿阵地的国度,曾经在一战结束,奥匈帝国土崩瓦解后,被迫与塞尔维亚组成南斯拉夫王国,曾经在二战中与纳粹德国结盟,在90年代初期,他们在战场上挥洒了无数热血之后,方才赢得国家和民族的独立。
这个人口不到500万的东南欧国家,在血与火之中锻造出的民族情感,实在是强烈得让人难以想象。
2014年世界杯预选赛,克罗地亚队在萨格勒布主场击败了冰岛队,拿到了巴西世界杯的门票。赛后,球队老队长西穆尼奇拿起话筒,走到了马克西米尔球场的中央,带领着全场克罗地亚球迷,喊起了这样的口号。
(两遍)“投入战斗,投入战斗!”(全场答)“为了我们的人民!”
(三遍)“为了祖国!”(全场答)“时刻准备着!”
这是在二战期间,亲纳粹的克罗地亚法西斯组织“乌斯塔莎”所使用的战斗口号“Za dom – spremni!”,在克罗地亚赢得国家和民族独立之后,很多克罗地亚人也将这句口号,带到了足球场上,以及其他很多集会上,成为鼓舞人们的方式。
西穆尼克在2014年世预赛附加赛战胜冰岛后,带领球迷高喊带有种族主义歧视的口号。
这无疑在足球圈内引起了极大的争议,而国际足联也对西穆尼奇处以了10场禁赛的处罚,他因此错过了2014年巴西世界杯。
不得不提的是,西穆尼奇本人,还并非土生土长的克罗地亚人,他出生在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
这种强烈的民族情感,不仅存在于克罗地亚本土,同样也在海外的克罗地亚人社区里根深蒂固。
四年后,当克罗地亚队在世界杯1/4决赛上,通过点球大战淘汰了东道主俄罗斯,时隔20年后重返世界杯半决赛。
赛后,比赛中打进一球的球队主力中卫维达,在更衣室里高喊着“光荣属于乌克兰”的口号,并得到了身边前国脚,也是球队助教武科耶维奇的附和。
这样极具政治色彩的口号,无疑是对东道主俄罗斯的一种挑衅,克罗地亚足协为了息事宁人,不得已将武科耶维奇请出了球队阵容。
克罗地亚就是这么一个充满了民族主义情绪的国度,在这个和平的年代里,足球场无疑是宣泄民族情绪的最佳舞台。
相比于昔日各自为战的南斯拉夫队,后来的克罗地亚队,也确实依靠着这种被很多人视作“精神毒药”的民族主义情感,在球场上团结一致、精诚合作。
1998年世界杯,苏克庆祝进球。
在仅仅继承了前南足球一部分遗产的情况下,在1998年击败强大的德国队,杀入了世界杯半决赛,在20年之后的今天,更进一步地站在了争夺世界杯冠军的舞台上。
起码对于克罗地亚足球来说,这种强烈而朴素的爱国热情,成为了在足球场上,令他们更进一步的动力,尽管也一直为他们带来各种的争议……
3
后博斯曼时代
小国的生存方式
无论如何,克罗地亚都是一个人口仅仅400万出头的小国,在足球资源已经全方位向着大国集中的年代里,这项运动版图里那些经济不发达,或者人口规模不大的国家,前路已经显得有些举步维艰了。
自从《博斯曼法案》出台之后,欧洲足球市场也同1992年成立的欧盟一样,加速了一体化的趋势,而那些限于国家规模,而无法做大内部联赛市场的国家,无论是在青训培养体系上,还是在国内俱乐部的建设中,都不可避免地承受着来自英国、西班牙、意大利和德国等国的巧取豪夺。
匈牙利获得1954年世界杯亚军
1990年代曾经令欧洲足坛侧目的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如今已经难以在洲际大赛的决赛圈中见到身影,曾经几乎改变足球史的匈牙利,更是在1986年之后再也无法入围世界杯决赛圈,而令中国球迷印象深刻的捷克队,这些年也可谓江河日下。
可以说,整个东欧地区的足球运动,在最近20年里,都在走下坡路。
当然,今不如昔的又何止是这些让人思绪万千的东欧劲旅,甚至连“郁金香军团”荷兰队,在这些年里,也已经呈现出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无奈景象。罗本、斯内德、范佩西们将橙衣军团带到了巴西世界杯的季军位置,却再也无法阻止这支球队,先后无缘2016年欧洲杯,以及如今已经落幕的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
其他的,诸如丹麦、瑞典、挪威这些北欧国家,如今的境遇,比之他们在足球场上最春风得意的岁月,也着实差了不少。
因此,达利奇和他的弟子们,莫德里奇和他的伙伴们,如今站到了世界杯决赛场上,无疑是足球运动在后博斯曼时代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不过当人们翻开这届世界杯克罗地亚队的大名单时,也许并不会对他们的表现,产生过多的惊讶,因为“格子军团”,实在有太多历经风浪的顶级球员了。
半决赛对阵英格兰,曼朱基奇攻入绝杀球。
球队的中场核心莫德里奇效力皇马多年,另一名中场大将拉基蒂奇效力于巴萨,而球队的中锋曼朱基齐,则在尤文图斯队打拼,并且在此前亦效力过拜仁慕尼黑和马德里竞技。
他们都曾经与各自的俱乐部一起,在欧冠赛场上抡元,莫德里奇献上过助攻,而曼朱基齐和拉基蒂奇,都曾经在欧冠决赛上取得过进球。
可以说,这是一支有着足够赢家经验的队伍。
除此以外,球队中效力于豪门球队的球员更是比比皆是。
24岁的科瓦契奇与莫德里奇一样为皇马踢球,他甚至在19岁那年,就加盟了国际米兰,并且披上了10号球衣;替补席上的边锋皮亚察,也和曼朱基齐一样,为尤文图斯效力;后防中坚洛夫伦,在今年和“红军”利物浦一起,时隔11年后重新杀入了欧冠决赛;主力右后卫弗尔萨利科,自从2016年开始就效力于西甲劲旅马德里竞技;中场布罗佐维奇以及边锋佩里西奇两名主力球员,则都来自于刚刚重返欧冠的意甲豪门国际米兰;在本届杯赛上表现出色的老门将苏巴希奇,则来自于2016-17赛季的法甲冠军和欧冠四强球队摩纳哥——当然,也许还应该算上,因为任性而被国家队除名的米兰前锋卡里尼奇。
而球队中的其余球员,很多也效力于五大联赛的球队,或者是二线联赛的顶级球队,尽管并非身处豪门,但也能在高水平的联赛,或者是欧洲赛场上历练自己。
这些球员中的大部分,都由克罗地亚国内的著名俱乐部萨格勒布迪纳摩队所培养,这也是克罗地亚传奇球星苏克和博班的母队,也有另外一些球员,出自另外两支国内球队哈伊杜克斯普利特,以及里耶卡队。
2001-2008年,莫德里奇曾效力萨格勒布迪纳摩。
莫德里奇、曼朱基齐、洛夫伦、弗尔萨利科、科瓦契奇和皮亚察等人,都是迪纳摩队不同时期的师兄弟。
马米奇和莫德里奇
就在本届世界杯开始之前不久,逃亡到邻国波黑的迪纳摩队前主席兹德拉夫科-马米奇被法庭缺席判处了六年半监禁,对他的指控,是在莫德里奇和洛夫伦加盟热刺和里昂过程中的腐败行为。
在克罗地亚足坛,这位马米奇可谓争议不断,一方面,不断有传闻指出他与克罗地亚的黑社会组织有关联,另一方面,人们也指控他勾结克罗地亚足协操纵国内联赛,尤其是从2007年到2016年,球队连续10年夺取联赛冠军,过程不免惹人非议。国内的另一家球队斯普利特的主席,就曾经直截了当地指出过,自己的球队在国内联赛里,被有意地针对。
同时,在迪纳摩队内,马米奇也要求年轻球员签下卖身契,即便在他们成名之后,也要与他分享职业生涯的各种收入,而如果某位球员拒绝了这样的不平等条款,便会被俱乐部开除。本届杯赛中,球队的替补前锋克拉玛里奇,就曾经因此离开了迪纳摩,加盟了里耶卡,并且在那里打出了名堂。
尽管迪纳摩队和马米奇有着众多的非议,他们在过去十余年间,为克罗地亚足球培养出了众多优秀球员,却也是不争的事实克罗地亚足球队,而这批球员,如今也在世界杯的赛场上,为球队赢得了荣誉。
鉴于博斯曼法案后,小国联赛根本留不住人的情形,迪纳摩队以及斯普利特和里耶卡,选择了一条“球星加工厂”的道路,让年轻球员在球队中得到表现,并且吸引欧洲顶级球队前来求贤。
而克罗地亚球员在球场上的出色表现,也使得欧洲的大牌俱乐部愿意对他们委以重任。
4
南斯拉夫
无法避免的话题
尽管克罗地亚人从来都羞于和塞尔维亚人为伍,然而这个国家身上的前南烙印,却无法从人们的记忆中被抹去。
1941年纳粹德国进攻南斯拉夫,克罗地亚人希望借德国之手脱离南斯拉夫。
在南斯拉夫时代,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波黑都是为国家队贡献人才的大户,不过因为要顾虑到民族团结,在前南时代,国家队主教练在选拔球员时,不仅需要考虑球员的足球才华,同样也要考虑他们的出身。
1987年世青赛上的前南斯拉夫队员
马其顿、斯洛文尼亚和黑山这样的加盟共和国,尽管在足球人才上难以与克罗地亚、塞尔维亚以及波黑相提并论,不过当南斯拉夫国家队出征世界大赛的时候,主教练必须带上来自这几个加盟共和国的球员,甚至在球队的首发阵容里,都要给他们留出位置。
事实上,主教练需要考虑的问题还远远不止这些。
南斯拉夫国家队的最后一任主帅,曾经率队打入过1990年世界杯八强的奥西姆就曾经说过,在南斯拉夫,所有的一切都是政治,自己在选择球员时必须慎之又慎,要考虑到他来自哪个加盟共和国,效力于哪家俱乐部,甚至信仰哪一种宗教。
于是,对于南斯拉夫国家队来说,主教练并不仅仅是负责球队比赛的,他甚至要扮演“政委”的角色,周旋于各个加盟共和国的球员,国内的各大俱乐部之间。
可以想见,在当时的南斯拉夫国家队里,表面的和谐之下,是一种怎样的暗流涌动。
贝尔格莱德红星曾问鼎欧洲
一方面,是国内的四大俱乐部贝尔格莱德红星、贝尔格莱德游击、萨格勒布迪纳摩以及斯普利特,在国家队球员的比例上暗自较劲;另一方面,是天主教徒、东正教徒和穆斯林球员们,在表面脆弱的平衡下,有着各自的心思。
每当看到来自前南地区的优秀球员是如此众多的时候,都不免有人发出感叹,倘若南斯拉夫还没有解体,他们的国家队是否有能力抗衡世界上的任何一支球队。
然而事实却让人心寒,因为国恨家仇的现实,早已让很多曾经的朋友,从此反目成仇克罗地亚足球队,或者形同陌路。
从国青队时期就是好友的塞尔维亚人、著名任意球大师米哈伊洛维奇,和克罗地亚人、1998年世界杯的后防中坚斯蒂马奇便是如此,他们在一场充满了民族情绪的国内杯赛中反目成仇,从此20余年不相往来。
直到2013年,两人方才在一场克罗地亚与塞尔维亚之间的世界杯预选赛上,作为各自球队的主教练,例行公事地进行了礼节性拥抱。
所以,请诸位放弃让莫德里奇、拉基蒂奇、哲科、科拉罗夫和奥布拉克们同场竞技的念想吧,因为这绝不是一支会精诚合作,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球队。
在足球场上,一支闹内讧的球队是不可能取得优秀成绩的,这正如战场上的军队一样。
尽管如此,人们依旧会赞叹巴尔干地区在体育领域的才华。
在俄罗斯世界杯上,球迷们已经见到了克罗地亚队和塞尔维亚队的身影,而斯洛文尼亚队和波黑队,也在南斯拉夫联盟解体后打进过世界杯决赛圈。更有甚者,在最近几届世界杯上有不俗表现的瑞士队,亦有大批来自科索沃地区的阿尔巴尼亚裔球员,在阵中充当重要角色。
当然,也别忘记那些遗落在欧洲其他角落的优秀南斯拉夫裔球员,他们中最优秀的代表,无疑就是“瑞典神塔”兹拉坦-伊布拉希莫维奇了,有太多前南的后裔,飘落在德国、奥地利、瑞士、法国以及北欧国家,甚至远在澳大利亚等地。
譬如拉基蒂奇,出身于瑞士,由瑞士巴塞尔俱乐部培养的他,最后选择了代表克罗地亚效力。
克罗地亚98“黄金一代”
在人们惊叹于巴尔干地区球员才华的时候,或许也应该谨记,所谓南斯拉夫国家队重临,从来都只是一个迷梦。
作者
周浩,《澎湃运动家》、《足球周刊》资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