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牛琪
在香港,“刘德华”这个名字已无需添加更多定语,但如果非要贴上一个标签的话,“我可以认认真真地和大家说,我是中国人”,刘德华说。
上世纪60年代,刘德华在香港大埔农村出生。在回归前,他始终有一种关于身份的焦虑,“我们到国外工作或旅游时,有时会被人问是不是英国人。”
直到香港回归祖国提上日程。刘德华记得:“那个时候大家都非常兴奋,虽然还有一点点彷徨,因为没有人经历过。”
而他属于有信心的那一群人。
图为刘德华接受专访。新华社记者李钢 摄
1982年,刘德华第一次到海南拍戏。三个多月下来,“没有什么不同,感觉非常亲切”。
1997年4月,单曲《中国人》发行。为了拍这首歌的MV,刘德华登上了长城。中式白衫,红旗漫舞,他站在烽火台上唱:五千年的风和雨啊,藏了多少梦。
“我嘴巴在唱,眼睛在看,真的会想到几千年来我们中国人的苦难。”他说,当时“用尽了自己最深的那口气”。
从狮子山下到长城之上,刘德华第一次真正感受到,可以用香港人的身份,跟大家说自己是中国人。
香港回归后,他选择留下。在之后的25年里,他成为人们口中的“获奖专业户”“劳模”和“常青树”。
刘德华的故事,开始变得丰富和多元。练书法、学篆刻,他自觉是一个很东方的人。
“我的表演里不时会出现一些比较中国风的东西。”刘德华说,他最不愿意看到的情景是,“当全世界都喜欢中国风时,我们才跟进”。
他更频密地往来香港与内地。1997年后,他数次回到籍贯所在地广东江门,“就像回到家一样,是一种血脉相连的感觉”。
2008年汶川地震后,刘德华在香港召集义演进行筹款,并赴救灾前线慰问,想“让他们知道身后有着全国人民的支持”。
他积极投身香港与内地电影合作,不仅做演员,也投资扶持新人。“很多导演或幕后工作人员介入不同类型的电影中,可以慢慢让香港和内地的作品彼此融合,互相靠近。”
在2015年上映的电影《失孤》中,刘德华演绎一名坚持寻子十多年的内地农民,这缘于他被故事内核所深深打动。那次突破“偶像”光环的表演背后,有着深刻的情感上的连接。
经历了香港电影和音乐的黄金时代,刘德华坦言,艺术形式的接受度总会上上下下、起起落落,“但不能只考虑商业价值,还要考虑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他有计划拍一部关于粤剧的电影,“不是我演,是找年轻人”。
公益活动,也成为其人生的重要部分。从探望老人、照顾孤儿到临终关怀,刘德华说香港回归祖国,传递爱的工作一定要延续下去。
今年春节刚过,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袭击香港,香港演艺界开始筹备一个行动,把经典歌曲《狮子山下》重新填词,通过艺人献唱,给市民打气。
“当时我在深圳,离开香港已有一段时间。”刘德华说,收到歌词后就在自己房间开始录,“需要我的能量时,我就可以给,不管多忙或者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
这是刘德华对香港的承担,也是对自己的要求。
“我家有六个兄弟姐妹,而现在的家庭很多只有一到两个孩子。”成为一名父亲后,刘德华觉得应该为年轻人负更多责任。
对当下香港面临的房屋和青年发展等问题,他并不回避:“需要给年轻人提供一个比较好的空间和环境,去迎接他们的未来。”
未来的香港,的确有着无限可能。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里对香港“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定位,正是刘德华思量已久的。
“我年轻时,香港每一年的艺术节都是重要的时间,很早就要开始找票,因为我们需要看到世界。”谈及艺术,他语气坚定——在香港建设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过程中,自己绝对会是其中的重要一员。
这种坚定香港回归祖国,与他对香港和国家的信心系出同源。
“我在各种不同的地方都说,对香港前途充满信心。”刘德华说,不止如此,“25年来,香港人的家国情怀也越来越深”。他相信,中国人只会越来越团结。
去年7月,刘德华办了一场网络直播,冠名“这平常的一天”。开始演艺生涯以来,正是每一个平常日子的叠加,成就了现在的刘德华。
“在这机遇面前,希望面前,好好地锻炼。”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5周年主题曲《前》的MV中,刘德华唱道。
他说,我们要把今天过好,把每一件事做好。这很重要。
视频记者:林宁、张玥、梁嘉骏、万后德、许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