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简明读本
二 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理论基础
(3)真理与谬误。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多重限制,人们的认识并不都是真理,难免会产生谬误。谬误是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违背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真理与谬误是人类认识中的一对永恒矛盾,它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真理与谬误相互对立,是就认识确定的对象和范围来说的。在确定的对象和范围内,真理与谬误的对立是绝对的,一种认识不能在确定的条件下既是真理又是谬误,必须划清真理与谬误的原则界限。真理与谬误的对立又是相对的,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真理总是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这也是真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4)真理的检验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真理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因此只有那种能够把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联系和沟通起来,并使人们能够将二者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而实践具有直接的现实性,这个特点是实践作为真理标准的主要根据。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具有确定性,也具有不确定性。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标准的唯一性;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标准的条件性。我们既要看到实践标准的确定性,防止和反对唯心主义、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又要看到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防止和反对教条主义和独断论错误。
(5)价值与价值评价。哲学上的“价值”作为对各种特殊价值现象的本质概括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是揭示客观世界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程度的关系范畴,是指具体历史过程中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价值具有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和多维性等特性。价值评价是一种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对象的认识活动。在现实生活中,价值评价的主体是具体的,不同的主体在需要方面往往存在差异或矛盾,从而导致评价结果的差异甚至根本对立。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价值评价纯粹是一种没有任何客观标准的评价。从根本上说,价值评价要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相一致,要以人们的真理性认识为根据。人类社会发展史表明,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是全国各族人民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
(6)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人们在生活实践中,不仅存在主观符合客观的真理问题,而且存在按照主体的需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价值问题;既面临“是不是”的问题,也面临“该不该”的问题,这就是真理与价值的关系问题。人类实践活动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尊重真理;又要按照人类自身的需要和目的去改造世界,使世界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真理和价值在社会实践中的统一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过程。
END
配音:丁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