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代以长安、洛阳都城、陪都的气候原因。唐代由于气候温暖并且空气湿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量增大,因此水灾较为多。洛阳因为经度所处的气候带的作用、降雨季节夏季明显,以及洛阳河流的特殊情况,使得水灾情况比长安更严重:一是降水量大、水灾次数多。二是水势来势凶猛、灾情重。
尽管唐政府注意治水修堤坝但中桥被冲毁、雨水断路乃至宫城被淹之事仍多次发生。长安虽然早灾较洛阳严重但水灾对都城的危害更直接、更严重,但是更严重的水灾损失等威胁使洛阳不宜作都城,所以建都长安。可以看出,大唐代乃至各个国家的选址应从安全方面来为国之基础,以得天优厚的条件选址汉朝都城,建立以及发展朝都。
唐代以长安为都城、以洛阳的气候因素对地理环境影响。史念海先生的学术人文研究客观并且深入。
他认为, 长安处于上游,从地理位置来看,易于控制全国,其水灾较为稀少,地势较高,不易发生水灾等自然灾害。洛阳虽也高于其以东各地,却不能与长安相比;长安比洛阳周围的形势更为险要,长安平原为盆地,山河环绕,易于防守,洛阳周围的形势虽也险要,却比长安的优势稍微欠缺; 长安物产比洛阳更为丰富,经营农业更具优势。
长安由于有上述优势而作为都城,洛阳则由于地处交通要道及控制东方等方面的原因而成为陪都。是否还有其他因素呢?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气候引起的风云变幻,以及地理环境的特殊因素,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乃至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大唐代以长安、洛阳为都城、陪都的气候原因。
洛河与长安选都受到气候对安全因素的影响。 洛阳间流中发水最多的是洛河。因分支是格河最大的支流,在近洛阳处又合井了谷水,可以将三者一并来看,其水灾灾害程度尤为重要。洛水于天宝十三年、广德二年,水秦二年等.共计发水大约19次,约占格阳河患总数的67.9%。
主要原因是因为济河集水面积大,支流繁多,且这些支流大都顺山坡直下,坡度高达15% 直至30%。河床较为陡峭。有的截鱼在 410%以上。由于坡度比降大,水就速度快,在降水范围大、降雨过猛时,极易泛滥成灾。故较长安、洛阳而言,长安的水利优势也高于洛阳。因此,大唐代以长安、洛阳为都城、陪都的气候原因。
洛河与长安选都受到气候对社会建设因素的影响。长安周围的水利工程较多,具有分洪作用。汉朝时开言的郑国公由谷口引经河水,东流注人路河,长达三百余里。郑国渠旁叉开了六辅渠,成国集由今眉县经扶风、武功等县流入渭河;清渠由长安经渭南、华县至童关流至黄河。并起源于白梁,由谷门至于栎阳人渭河。
另外还由今澄县引格河水为龙首渠,至大荔县复气候角度探讨唐代以长安为都城、以洛阳为陪都的同时,则可用于分洪,减少了水灾的发生。将阳一带利用和改造当地河流最大的工程当数东汉的阳渠。
济河有一条人工开凿的支流,由石册山侧引出,循格河北岸东北流,经格阳又流入谷水。汉格阳城东北的千金地,也是有名的水利工程。南炀帝时又开通济果。不过,格阳“虽然有这样一些农田水利设施,和长安比较起来,还是远远不及的长安的水利工程.所以,当降水量过大、河渔水位过高时,其分洪能力相当于杯水车薪。因此,大唐代以长安、洛阳为都城、陪都的气候原因。
洛河与长安选都的气候带因素的影响。由于唐代气候的关系使降水量增大,加之经度地带性影响与北方降雨集中的特点。导致济阳的水灾与长安比较,不仅次数多,而且灾情十分严重,尤其是洛河,频疆发水。
尽管唐朝官政府往意治水修堤堰,但中桥被神账、南水断路、甚至宫城被淹之享仍时常发生。当然,长安作为都城也有弱点。它的旱灾情况比洛阳严重,唐代长安发生旱灾29次,济阳发生早灾10次。水旱灾寓对于都城来说当然都是不利的,但比较起来,水灾对都城的危害毕竟更直楼、更严重。
灭顶之灾的威胁使洛阳不宜作都城,面建都长安是统治者较明智的选择。人类与大自然的历史,大部分也是和气候关系的历史。气候的变化,探刻地影有着人类的生产生活环境以及地理要素,也深刻影响着统治者对都城的选择,距今越是久远,这种影响越大。在以往的唐史研究中汉朝都城,气候问题一直来引起研究者足够的重视。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唐代由于气候温带气候,降水量增大:水灾增多。洛阳固为经度地措性作用、降雨季节分配不均及路阳河面的特殊情况,使得水灾情况比长安严重,所以建都长安。路阳则由于具有交通要遭和控制东方等优势,而成为陪都。
不过,从总体情况看,由于经度地带性的影响,寨冷期降水量相对较大的精附盾宜作都城:温暖期则是降水量相对较小的长安适宣作都城。可见,气候是影响都城选择的主要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史念海,中国古部和文化[M].北底:中华书局,1998
[2]位可敏.生可被文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3]满志敏,唐代气候冷晚分期及各期气候冷暖特征的研究D].历史地理:第八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4]蓝勇.唐代气候变化与惠代历史兴袁[门.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1.(1).
[5]李吉前,元和郡县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3.
[6]肢阳售等。新庸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7]对晌等,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8]格阳地方志编事委員会,洛阳地理志[Z]北京:红旗出版社,1992.
[9]谁其癱。何以黄河在东汉以后会出现一个长期安施的局
10学术月刊.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