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线以来,“江西省人民政府发布”征集到了许多展示江西发展变化、良好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优美景致、特色产品、乡情乡愁、人文情怀等方面的优秀作品。感谢大家的踊跃投稿。
今天推出作品赏析第一篇:《鄱阳码头是水上丝绸之路的一个起点》(姜清水)。
海上丝绸之路
是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
海上交通的路线
鄱阳古代
作为邑、郡、州、府、市、县治所
不仅风光旖旎
更是水上运输客商与物流的集散地
海上丝绸之路与鄱阳码头
看似毫无关联
背后却有着不为人知的渊源
鄱阳古代作为邑、郡、州、府、市、县治所,文人墨客纷至沓来,山水丹青,烟云紫翠,文采风流,积淀深厚,构成了一道千年流光溢彩的“鄱阳风景”,宋时章谊有诗句说鄱阳“江南春色冠群芳”。旧《鄱阳县志》是载过古代疆域:“南接南昌,东邻浙江衢县,北达安徽铜陵西南的鹊头镇,东北至安徽芜湖东,西南江西修水,西北九江府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是哪里,还有一说到安徽霍山东北。”鄱阳作为饶州或饶州府的治所历史也能推到隋唐至清末时期,千余年的行政地位显赫,在全国经济发展中也是举足轻重,动关大局的。特别是宋、元、明、清四朝,作为饶州或饶州府治所地鄱阳,对中国经济发展、文化建设、交通运输等都有区大贡献。
鄱阳地处江西东北部,东与黄山共脉动,北靠庐山巅峰,南望三清山烟云,西邻鄱阳湖波澜,构建了一个天宽地阔,山高湖广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是哪里,大气磅礡,灵动秀雅,地大物博,人口众多,风光美丽,目酣神醉,如画、如诗、如梦、如歌,充满神奇色彩的“鄱阳地理”环境。特别是鄱阳城中穿过的饶河之水,流向鄱阳湖,这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让鄱阳码头风光千年。
五十年代的饶河
饶河又称鄱江,古称番水(或鄱水),是鄱阳湖水系五大河流之一。饶河汇有南北两个支流,北是昌江,南为乐安河。昌江与乐安河在鄱阳镇东首汇合后称之为饶河,曲折向北,在龙口或经尧山八字脑本港注入鄱阳湖。干流约长 40余公里,全程可常年通航。
在以水运交通为主的时代,饶河汇昌江、乐安河之水注入鄱阳湖后,出湖口,通江达海。鄱阳码头显然具有商贸“通江达海”区位优势,一度成为了安徽西南、福建西北连接鄱阳湖水运的“交通枢纽”中转站。
鄱阳古代水运以明代朝廷在鄱阳古城月波门外设官窑瓷器转运机构御器厂后,码头功能大致分为:官驿前(现称管驿前)为官家货物码头,主要承担官窑瓷器的出口;东门口码头主要为客运服务;而处在饶河东端的张王庙码头是为鄱阳老街市场服务的民间进货物的场所。由于物产的流入,而衍生出与此同类的商业活动及商行,以及与同类物产相应的制造作坊和教育、宣传等产业。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海上交通的路线。中国的丝绸除通过横贯大陆的陆上交通线大量输往中亚、西亚和非洲、欧洲国家外,也通过海上交通线源源不断地销往世界各国。宋代以后, 随着中国南方的进一步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从广州、泉州、杭州等地出发的海上航路日益发达,越走越远,从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人们把这些海上贸易往来的各条航线,通称之为“海上丝绸之路”。
“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一艘在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的木质古沉船,沉没地点位于中国广东省阳江市南海海域,1987年在阳江海域发现,是国内发现的第一个南宋初期的沉船遗址,距今近900年。“南海一号”上出土的宋代一面铜镜曾经令不少专家惊喜。这面铜镜已经锈迹斑斑,但上面雕刻的花纹依稀可辨。专家表示,这面铜镜是非常典型的葵花形铜镜,其精致之处在于镜柄上有一条凹凸槽。史料记载饶州永平监造铜镜,这面铜镜是否是饶州永平监造呢,也值得探究。
“南海 I 号”出水文物铜镜
不管“南海一号”上这面铜镜是否是饶州永平监造,沉船中有宋代“江西景德镇窑系”瓷器,就能证明饶州“物品”参与了此次海上航行活动。这些个“物品”不是单纯一两个独立而行,而是“结伴”远航,且是存在于水运的船上,那么这批被称之为“国宝”的瓷器,便可开口说话了:饶州治所鄱阳码头是一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点。
江西景德镇瓷器的出海商路示意图
古代饶州地域内瓷器、铜钱、漆器与茶叶等资源很丰富。饶州景德镇瓷器早就闻名遐迩,饶州是唐代著名的茶产区,据《元和郡县图志》载,唐元和八年(813),饶州浮梁每岁出茶700万驮,税15万贯,约占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鄱阳不仅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点和搬运工,而且扮演了海上“丝绸之路”途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可能是饶州淡出了中国行政区划视线,以及依鄱阳湖的水运交通也渐渐地退出历史舞台,史学家们在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时,也把她给忽略不记了,这是很不应该的。
鄱阳人记住了
鄱阳码头的这个特殊文化符号
不是非要无端吟唱
那个“依鄱阳湖的水运交通”的饶州辉煌之歌
而是为了重建鄱阳人文化自信
在当前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时
抓住机遇
适时发挥应尽的积极作用
为中国文化复兴岀把力
为鄱阳经济腾飞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