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壁,是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部分,历史久远,久传不衰,早在西周时期的建筑遗迹中就有照壁的形象,至明朝时特别流行。照壁是中国受风水意识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从建筑学上来说,照壁起到一种阻隔空间,屏蔽正堂的作用,使建筑增加层次感,增加住宅气势。
大理和洱源一带,白族农家的民居以三坊一照壁最为常见。照壁题上四个黑色大字,黑白分明,神采飞扬,使庭院大为增色。
四个大字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类是表达心愿,如“福寿康宁”、“人寿年丰”等;
二类为描绘景色,点出民居周边的景象,如:“玉洱银苍”、“彩云南现”、“廉泉让水”和“河清海晏”等;
再一类是引述典故,这是最为讲究的。典故要与屋主人的姓氏相关,典故中的事要为人们所称道,并且为该姓人引为荣耀的。只要看到白族照壁上的题字,白族人就会告诉你这家主人的姓氏。比如
“清白传家”为杨姓:
杨姓照壁上题写的“清白传家”,源于东汉杨震的故事,杨震是中国封建社会中身居高官的太尉,在当时营私舞弊,贪赃枉法的混乱社会中,他能做到将深夜怀金送礼之人拒之门外,保持自己高尚的人格,这在当时是极少见的,他的“四知”故事,名扬中外,妇孺皆知,因此“清白传家”成了后世杨姓人家教育后代的光辉典范,也借此表达他们洁身自好的传统美德。
白族杨姓人家照壁也题“清河世家”、“四知家风”、“清白人家”、“关西世第”等等,基本上是同一个意境。
“琴鹤家声”为赵姓:
赵姓照壁上“琴鹤家声”的典故说的是北宋赵抃(biàn)为官清廉的传说故事。
赵抃,字阅道,北宋衢州人,宋仁宗佑年间进士。他27岁中进士,宦海沉浮45年,曾先后任武安军节度推官、殿中侍御史、四川梓州、益州转运使、成都知府等,官至参政知事,相当于副宰相,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副总理级别。官位如此显赫,赵抃一生却十分清廉简朴,赵抃为官刚正不阿,被誉为“铁面御史”,当代许多包拯戏中的故事情节其实来自赵抃的故事。平时生活中赵抃情趣高雅,随身无金无银,他无论外出访友白族建筑,还是公务在身,只有一琴一鹤相伴,左右不离。
“百忍家风”为张姓:
“百忍家风”是张姓人家教育后人的家风,源于唐代养生家张公艺的传说故事。据史书记载,张公艺“幼年有威德之望,正德修身,礼让齐家,立义和广堂,制典则,设条教以戒子侄,是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正妇顺,姑婉媳听,九代同居,合家九百人,每日鸣鼓会食;养犬百只,亦效家同,缺一不食。”
张公艺,原寿张县人,生于公元578年(北齐承光二年),卒于公元676年(唐仪凤元年),历北齐、北周、隋、唐四代,寿九十九岁。唐高宗东巡泰山时,曾亲自造访其家。问及治家之道,张公艺默而不答,只是接连写了百余个“忍”字呈上,意思是和睦家庭之道,在于相互体谅及忍让。白族张姓也通过在照壁上题写“百忍家风”通过此弘扬“忍为高,和为贵”的传统人和精神,借以期盼“家和万事兴”的美好愿望。
“青莲遗风”“邺架流香”“紫气东来”为李姓:
“紫气东来”说的是老子李耳白族建筑,汉刘向《列仙传》记载“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尹喜,字公文,相传是西周王朝中的一位贤大夫。他自幼究览古籍,精通历法,善观天文,习占星之术,能知前古而见未来。
因紫气东来也比喻吉祥的征兆,因此用在白族照壁上的不只李姓人家,许多白族民居也将“紫气东来”题写在照壁上。
“水部家声”为何姓:
“工部家声”为杜姓:
“南诏宰辅”“三策生辉”‘直笔修书’为董姓:
“明道家风”为程姓:
“渭钓家风”为姜姓:
“眉山挺秀”“苏靖风高”为苏姓:
“濂溪世第”为周姓:
“尹浴渊源”为尹姓,“瑞雪三槐”为王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