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可以让我们以相对方便、迅捷的途径,来掌握造型的基本概念,培养良好的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和方法,加强我们形象思维的敏锐感觉,提升审美水平。

雕塑专业素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泥塑写生做一个良好的准备,故素描的观察方法应和泥塑写生中的观察方法相一致为好,即对人体的观察、判断和表现,应建立在对体积造型本身的理解之上的写生对象造型特征和基本运动规律的把握,形成与专业相一致的观察习惯和方法。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铸铜雕塑人物雕塑_人物雕塑比例尺寸_东方人物雕塑材料

王 强

109cm×79cm木炭 1981年(二年级)

一、造型

1、建立人体各部分之间的长短比例关系的概念。这一点虽很基础,但和初学泥塑的同学关系最大。在泥塑写生中,首先就是搭架和上泥,堆基本的体块,用的就是这些最基本的知识。但在素描写生中,同学往往最容易忽略、最不重视的也是这些基本的。所以泥塑写生时入手就会很慢,甚至力不从心。

2、熟悉和理解人体各局部的造型。比如头、颈、胸、骨盆、四肢。我们知道,在素描中,对局部肌肉的平面形状,可以直接、鲜明地反映在画纸上,但立体的造型特征却是由几乎是无数个平面形状所围合而成的。所以,在我们的素描教学中,对于多个角度的平面形状特征的理解和熟悉是非常有助于建立立体造型特征的概念。

3、内在地、灵活地理解人体各局部的结构、压合、连接关系及其在人体表面所形成的综合特征。作为一张完整的人体素描,我们是不可能画成一张人体解剖图的(作为一个训练课目是可以成立)。对于人体肌肉之间的连接、穿插关系的理解直接决定我们在素描人体写生中对细节的处理和整体的控制。比如:有的同学画得造型太松,不见得都是局部造型的表达发生错误,往往可能是对局部与局部之间的连接关系处理欠妥。

4、对于造型的特征,我们要分析哪些是在人体运动变化过程中固定不变的,哪些是有变化的,变化的度有多少?从而形成活的解剖概念。

人物雕塑比例尺寸_铸铜雕塑人物雕塑_东方人物雕塑材料

龙 翔

120cm×65cm木炭 1981年

二、观察方法

素描的观察方法有多种:明暗比较法,垂直线水平线比较法,正负型观察法,体积观察法等等。多种方法在实际操作中是综合、交叉运用。实施重点是在整体关系中比较。

作为雕塑专业学生,观察对象的时候,除了以上几种方法熟练运用外,还要侧重以立体造型的概念和眼光去看对象人物雕塑比例尺寸,首先看到的是实实在在的立体的型,而不是明暗关系,然后再去表达。不论素描完成后的最终面貌如何,这是区别于其他平面绘画类专业素描教学的一个重要标志。很多同学在进入专业学习之前的观察方法是平面和明暗的方法,在进行泥塑专业写生时会感到素描的造型能力用不上,问题的根源就在观察方法不合适。观察的出发点应象泥塑写生一样立足于形体造型本身,认真关注于形体的结构特点,造型特征。形体的高低起伏特征也是需要形体之间的相互比较,才能有明确的判断。对象身上不明确、不清晰的地方,可结合所学解剖知识和生活经验。然后,再用明暗和线的表达手段把所看的,所理解的型传达于画面上。画面上的线、明暗所形成的造型要及时反复和写生对象及解剖知识对照,找出问题及时校正。

认真地观察,从对象的形体结构、造型特征出发支看对象。在画面上表达时,同样从忠实表现对象的形体结构、造型特征出发去画,就像在泥塑写生的时候那样,不要受明暗光线的干扰。把对象的结构造型特征表达好的同时,明暗自然也就体现出来,虚实空间关系也都会有的。当然,离开光线,我们就看不到任何东西。但正因为物体有具体的不同的型,明暗是物体呈现的一种重要外在形式,所以我们才看到丰富的明暗。素描写生依然要通过明暗的表现这一重要方式来传达对象的体积和空间。

三、表现

在素描写生过程中对写生对象的立体造型的理解,非常有助于以后泥塑写生的顺利进行。但在素描过程本身,必定要将这种理解充分表达在一张平面的纸上,这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1、整体的比例关系的协调。

2、对局部造型的表现应从塑造立体的造型概念出发,然后再寻找合适的表达方式,比如线(粗、细、浓、淡)、明暗(明度、灰度、对比度)。

3、在平面上对立体对象的表达应多注意在造型转折的地方多做些文章,因为平面有了转折才有立体感,才有空间感。

东方人物雕塑材料_人物雕塑比例尺寸_铸铜雕塑人物雕塑

魏绍明

109cm×79cm木炭 1984年

4、相比泥塑人体写生的空间实在性而言,素描中,视错觉发挥的作用较大,可以利用感性的视错觉来表现理性的造型特征。素描中的错觉是一种感性较多的判断结果。这需要我们对自己画面出现的视觉效果所反映的造型和造型的立体概念相互印证、调整。在这一过程中,画面呈现出的视觉形象,不断地和对象及作者对写生对象的理解相互印证,这一过程就是一种不断校正、深入的过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深入”。

5、落实画面的整体,首先要学会概括。什么是概括?对于学生来说,概括就是素描写生的前几步骤,先从对象大的造型趋势,大的结构转折开始表现,再逐步关注表现小的造型结构。在具体的塑造上,应注意大体积与局部小体积的关系,小体积的立体表现的强度应服从于大体积的体积特征。这一点,和人体泥塑写生的步骤是一致的。

东方人物雕塑材料_人物雕塑比例尺寸_铸铜雕塑人物雕塑

李秀勤

109cm×79cm木炭 1980年 ( 三年级上学期 )

其实,无论素描或泥塑,局部的表现相对来说还是容易的。在一幅画面里,第一位的还是整体比例关系的协调和体积特征准确的表现。在素描的过程中,小局部的体积塑造比较容易把握,也容易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力,但对大体积的造型特征的表现往往随着局部表现的逐步深入而渐渐忽视,最终的结果是画面貌似深入与精到,但仔细一分析大体块的体积却是错的,或者说不太合适,这一问题在泥塑写生的过程中也时常发生。当然,素描毕竟是平面作业,不可能完全像泥塑写生那样在塑造上由整体到局部,由大到小。有时,在素描写生的过程中,也可先从局部到整体,由小到大,但整体的关系,大的组织关系应该成竹在胸。

6、素描本身语言的问题。素描是在一个平面上利用单色的线条、明暗做出来的三维错觉。雕塑则是实实在在的三维造型,因此,素描有许多平面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比如:1、素描各种工具的熟练掌握,要达到得心应手的程度。即心里想表达什么,手能跟得上,并能控制到位。2、平面黑、白、灰关系构成的准确把握等等。

东方人物雕塑材料_人物雕塑比例尺寸_铸铜雕塑人物雕塑

陈晓荭

109cm×79cm木炭 1985年 ( 二年级上学期 )

四、写生的基本程序

1、在开始找型阶段,对写生对象的形体特征、动态关系应熟悉和了解,形成这一良好的先观察研究的习惯。在作画之前应思考一下画面的视觉效果的控制,这是具体的模特儿形象与你的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融合的过程。设想一下最终的效果,也就是说该怎样画,心中有个大概的轮廓,再从容落笔。有了立体的概念,在表现时,就以再现立体的概念为目的组织线条、明暗。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再现立体概念,并不仅仅是描摹对象的光影,而是以一种视觉效果为特征的立体“效果”。对具体的人物动态在画面上的位置,要有个大致的安排,不能信马由疆,画到什么地方算什么地方(这一点做为雕塑专业的素养很重要)。在泥塑写生搭架上泥阶段所关注的基本比例、尺寸动态和素描写生这一阶段所注意的问题是一致的。同时用简洁明确的线(以直线为主)概括的表达出人体的基本比例、动态、及画面的经营位置。

2、完善和调整第1条所做的工作。这一阶段,首先要重视对象轮廓线的准确传达。立体对象的轮廓线是人们对写生对象最深刻的印象,轮廓线的不准确同时也意味着立体的造型有问题。由此强化训练学生对人体轮廓线的熟悉和敏感,对在泥塑和浮雕人体写生时的帮助作用也会是极大的。

当然,关注轮廓线不能仅看或弧立的没有依附的线,应把形成轮廓线的立体造型同时观察理解,知道轮廓线形成的由来。这样在画轮廓线的时候,自然地把体积的穿插关系体现出来。

魏 伟

109cm×79cm木炭 1997年 ( 二年级下学期 )

指导老师:曾成钢

铸铜雕塑人物雕塑_人物雕塑比例尺寸_东方人物雕塑材料

汪 昊

109cm×79cm炭笔 2004年 ( 一年级下学期 )

指导老师:陈 涛

3、深入阶段应该认真完整地观察基本型,画的时候也要认真完整地表达。当然,深入不是指事无巨细的罗列,而是对造型关系的校正和丰富。深入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调整形体关系的过程。而且在画面上,只有局部与整体造型的表达完整,才有助于方便地和写生对象造型特点及解剖知识对照。在这里特别建议深入时依旧在写生初始阶段所表达的基本形体关系的基础上做调整、丰富和精确。另外,对于画面的各个局部的表现,只要是在你的画面上的东西都要认真,不要草率,就像头像写生中画眼睛那样认真对待。当然,这并不是说要面面俱到,可以画得概括、简练,但绝不是粗陋。应该准,一点、一线、两条线放在那儿,有时就可以表达一个造型,比如米开朗基罗的素描就很典型,有时其画的脚只勾几根线,寥寥几笔,但非常准。

一张完整地素描作业,既包括对“基本型”的观察和表达的训练,也包括了局部形体的细微观察和表达的训练。有时每个同学具体情况不同,可以因材施教,有所侧重,但关于造型的基本问题是首要的和先决的。特别是作为雕塑专业学生,应使素描的写生步聚有效地和泥塑写生过程所关注的问题结合起来人物雕塑比例尺寸,形成良好的专业习惯,才有利于两门基础课的互相促从。

东方人物雕塑材料_铸铜雕塑人物雕塑_人物雕塑比例尺寸

陈 涛

109cm×79cm木炭 1991年 ( 二年级上学期 )

指导老师:翟庆喜

五:学习大师素描

大师作品是值得研究和学习的。研究的过程就是分析其可取之处,并理解其究竟。简单地摹拟大师的风格面貌,是一件容易的事。学生也往往容易被大师的表面效果、风格所吸引,当然这也是学习大师一个重要的方面,但仅停留在这一步,对学生来说是不够的。学生应该更多地关注和理解大师表现对象造型的深刻性和学习大师对工作孜孜不倦的精神。

通过研究性的素描系统训练,我们可以从一个普通人的观察习惯,自觉形成雕塑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方法,形成在雕塑的创作中所必备的工作习惯以及处理造型的能力和应用材料的素养。当然,对于具体的一个同学,这是一个相对接近的可能。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