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昀 《平遥平遥 》布面油画 80X80cm 2019年
平遥古城当代油画文化艺术特质及审美特征
文 | 侯昀
刊于《艺术市场》2020年2-3月号
内容摘要:平遥古城当代油画创作,源自于本地区丰富厚重的历史宗教文化。其中,以宗教历史题材为主。宗教历史题材它反映了中华五千年的汉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平遥古城油画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这是由它独有的地理位置、人文历史形态、经济架构等决定的。
关键词:平遥古城 油画艺术 文化特质 审美特征
油画作为一个舶来品的画种,在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的绘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在20世纪前期,中国油画的发展处于油画本土化的重要时期,这段时期受西学东渐的影响,大批青年学子远赴欧、美、日留学,真正意义上的油画理论和技法随着他们学成回国开始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而平遥古城地处内陆,近代以来教育、人文、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相对沿海地区较为缓慢,但受社会整体变革潮流的影响,仍旧在各个领域发生了显而易见的进步。油画这个全新的画种虽然在中国艺术领域产生持续影响力的时间不过百年,但在其发展的每一个重要进程中,都以文化融合——中国油画本土化作为其发展的主线。而在中国油画本土化进程中都有汉文化的影子。平遥古城所具备的独特的文化环境和历史条件,使其在追随中国油画发展的主流的同时又凸显出不可忽视的地方特色。“地域化”“自我个性”的表达及展示。
一、平遥古城文化空间构成及特质
文化的发展以三大空间为基础——地理气候环境、经济条件、社会结构。三者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民族稳定的文化。平遥古城文化亦即三者发展的结果。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西南,南依太岳山,西傍汾河,位于太行山、吕梁上两襟中央;境内地形多变,山峦连绵,丘陵错综,沟壑纵横,多黄土覆盖,西部平川地带平坦而开阔,是人口集中区。
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是中国汉文化的杰出典范,在中国历史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199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名城。平遥古城距今有2800多年历史,堪称文化宝库,现存文物古迹众多,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99处,其中,国家级11处,另外,还有220余处古店铺,3798处颇有保护价值的古民居。古城墙、古店铺、古民居、古街道、古寺庙等原汁原味的古代遗存基本完好,风貌依旧,浓重的晋商文化符号随处可见。
1.建筑与礼制文化
在建筑学上,任何一项工程都要规划、选址、建设和成型。平遥古城的建设也不例外,它的选址有一个故事:相传约在4000年前,有先祖尧姓,因其德胜,故被先民推为部落首领,即史记之尧帝。尧之当初封地属平遥地段(古称平陶,因忌魏武帝跋扈更名平遥),后因天灾洪水泛滥,陶地全然夷为一片汪洋,古称晋阳湖。尧帝无奈,只好迁都临汾,也即今之大尧庙所在地。日后,陶地经禹治水恢复原状,尧帝归天之后,尧之后人为念其功德,决定在尧当初封地平遥地区建筑一座城邑,以示尊祖。尧后带领一帮选址众人,来到原平遥境内汾河边沿。偶然发现河岸上有一只大金龟缓缓爬动,众人以为惊奇,随从其后慢行。走至平遥现存地界,众目睽睽之下,神龟悠忽不见,荡然无存。众人左顾右盼,难觅踪影。大家一致以为此乃天兆,尧祖显灵,理当在此兴城。尧后即令随从就地破土立基,动工筑城。取龟之吉意,引据《河图洛书》,结合先天易理,历时3年造就了一座原始的八卦寿龟城。
古人选址的结果,恰好与古今中外的城市选址要求不谋而合。平遥古城根据自然地理,南高北低,背山面水,凸显了古人选址文化。全城布局以龟之形状布局规划。全城建筑以市楼为中心,南大街为中轴线,东西两侧主要建筑物分别是城隍庙、文庙和县衙署、武庙,表阴阳两界的最高统付和儒家的文武礼制思想;北边两侧是清虚观和集福寺,分别是道、佛两家活动场所;其余各处为店铺、四合院民居,所有这些都保持了明清风貌。鸟瞰全城,以市楼为中心,加上所有大小巷和外围城墙共同构成一个庞大的八卦图案,经纬交织且主次分明。
建筑布局大至整座古城、小到每一座民居都体现出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她突出中心,强化北轴,面南为尊,严格遵循古代“左祖右社、左文右武、文武相遥、上下有序”的城市礼制程式,集中反映了当时“人神共治、三教合一”的封建文化思想和正统观念。
2.晋商文化
晋商曾经海内最富,富可敌国。平遥作为晋商的发祥地之一,其商业文明可追溯到秦汉时期。到明清时期,商业发达到鼎盛,一度成为全国重要的商贸集散地,有“拉不完、填不满的平遥城”之说。清朝中叶,中国第一家票号——日昇昌在这里诞生,开创了中国民族银行的新纪元,更使平遥的商业、金融迅猛发展,称霸商界百余年,赢得“小北京”的美誉。票号昌盛时期全国票号51家,其中山西票号43家,平遥票号22家,为全国之最,成为当之无愧的全国金融中心。在这一发展历程中,平遥商人“厚生利用、以德为怀”的商德与敬业精神,为平遥给商业文明增添了人格魅力。
这座古城在清代中晚期有数不清的票号、钱庄、布庄、绸缎店、典当铺、质局、茶庄、杂货店,一片繁荣景象。晋商受儒家思想影响至深,中信守约,有诺必践,以诚实守信的商业精神和雄厚的物质基础创造出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晋商受当时商业思想的影响,靠信义经商,不为艰难,长途跋涉,输货为人,盈利利己,渐成义利并重、义利统一的商业价值观,创造出了掌柜负责制、严苟学徒制、人身顶股制的商业管理文化。
3、民俗宗教文化
传统的岁时节日是民族和历史创造的文化品牌,它包含丰富的民俗事项,是显示和传承民俗文化的载体和形式,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平遥的主要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都有浓郁的民族地方风情。近几年,随着平遥古城旅游的开发,一年一度的晋商文化社火节的举办,旱船、高跷、秧歌、龙灯、舞狮子等民间文化从新包装上阵,令人耳目一新。一年一度的国际摄影节、国际雕塑节为平遥文化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平遥古城历史久远,信仰多元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位于什么省,三教九流无所不容,主要宗教有儒教、道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平遥信奉佛教的比较多,主要供观世音菩萨,祈福菩萨保佑。多数老百姓还信奉谷神,这些信奉没有教义经典,没有信仰组织,自由度相对很高。
平遥古城除以上文化构架外还有民居文化、饮食文化等等。所有这些文化空间的构成和文化特质都为平遥古城当代油画艺术提供了丰富的创作资源和灵感源泉。
侯昀《 平遥天主教堂》 布面油画 80X60cm 2017年
二、平遥古城当代油画艺术创作审美特征
一直以来,平遥古城当代油画艺术努力的完成着油画“本土化”的命题。在“民族的”与“世界的”辨证中,向西方展示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油画艺术。试图通过对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的艺术范式不断解构和重塑,将中国本土化基因、艺术范式与西方油画艺术表现形式相结合,以期获得文化艺术的认同并追求自我价值之实现。
1.解构与重塑
“解构”一词起源于现代主义运动中的结构主义,它涉及了哲学、语言学、美学等诸多方面。在艺术领域中主要是指后现代主义的思维形态。解构就意味着突破原有的系统,打开其封闭的结构,排除其本源和中心,消除其二元对立。另一方面意味着将瓦解后的系统的各种因素暴露于外,看它隐含着什么,排除了什么,然后使原有因素与外在因素自由组合,使它们相互交换、相互重叠,从而产生一种无限可能性。如:平遥古城油画作品《一点灵光透》,在作品中,作者将平遥古城自然元素形象解构,从新组织画面结构,构建一种非写实的全新的艺术形象。将历史的、宗教的、现代的自然元素解构重塑,造就了视觉的冲突感,也体现了作品的时代性,反映了其审美价值取向。
简化是重构画面的重要途经。在现实对象中所呈现的因素常常是多方面的,包括点、线、面、外形、光影、质感等,绘画中的解构就是对客观物象的简化与抽离。其中,简化是必然的方法手段,就是把物象复杂多样的外部形态组织在一个单纯统一的结构程序中,使自己要传达的意图用最明确的方式表现出来。如:平遥古城油画作品《平遥-平遥》,作者在作品中抽离,将含在对象中纯粹的形式结构因素抽取和分离出来,将形式元素从自然形态中抽离出来,用简化的方式加以表现,使得历史与古城完美的重构在一起,为人们展现了全新的古城史诗般的历史画卷。
2.“写意性”表现
写意是一种不求工细,用笔模仿物象、注重神态表现和情趣抒发的中国画形式。自从王维提出“写意”一词之后,写意成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重要的美学范畴、思维方式和表现形式。通常,可以从“写”“意”两个方面探讨写意的内涵,“写”是指以随意性与偶然性的笔触捕捉物象最本质的特征,并进行适度的艺术夸张;“意”是指绘画所表现的审美意境,是主客之间的情感交融。中国画创作强调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和气韵生动,画家常以无穷的“意味”为书写对象用简单的笔法、淋漓的水墨创造含蓄、空灵、幽静的意境,使作品展现出浓重的写意性。
油画进入中国百余年,中国的油画家在学习、借鉴与创新、吸收、自省自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油画艺术语言,其中,油画的“写意性”更是中国油画家艺术探索的重要道路。在儒家思想中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位于什么省,写意已经被认为是美学上的精神理念,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平遥古城油画在中国油画发展进程中和中国当代油画一样也具有写意之美。如平遥古城油画作品《平遥天主教堂》就有写意性的表现语言。笔者通过用中国画泼墨山水的手法,将油彩进行泼洒、流淌自然形成机理之美,追求中国理念的自然之美,形成混沌模糊性之美。
3.写实与再现
写实的绘画艺术是千百年来绘画发展历史长河中的主流。以“再现性”为基本特征的写实绘画,在“模仿自然、真实再现”观念影响下,以反映自然现实为追求目标。平遥古城油画艺术许多作品,也是通过这一手法,来表现和再现平遥古城宗教文化和历史事件。如许多表现双林寺雕像的油画艺术作品,就真实再现了平遥古城彩塑雕塑艺术宝库的原始、真实、生动、宏大之美。
4.东方身份“地域性”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推移,中国社会经济、科技以及文化的发展进步,民族自信心的树立与增强,社会文化形态与艺术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和差异性。而这种差异直接导致了中国当代油画艺术无论是在表现形式还是内容特点上,对原有“本土化”主题之追求的搁置,转而对以“地域化”为界定特征的自我个性展示的追求。而整个艺术环境的氛围也由原来的略带沉重感,开始向轻松、追求个性表达并带有一定地域化划分的趋势转变。在这种语境下,平遥古城油画艺术作品在它独特的地理位置、经济环境、宗教文化等文化空间构架下,浓郁的中国特色的乡土、农村、民风、民俗等的“民间”“宗教”生活题材成为艺术家挖掘和表现的艺术内容。并以此凸显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中国东方文化身份和中国本土化意识形态的创作行为、艺术观念和艺术思潮。
“越是民族的,越有世界性。”在现代化社会全球化发展趋势的今天,越来越体现出其价值所在。平遥古城油画艺术作品内容上大多是表现当地寺庙雕塑造像,如:双林寺雕塑。双林寺是东方彩塑艺术宝库,也是平遥文化艺术地域化的象征,平遥油画艺术从表现内容上就已经体现出其地方地性地域化的特征。
侯昀《一点灵光透》 布面油画 120X120cm 2019年
三、平遥古城油画艺术的前景与未来
近年来,伴随着生活行为方式、意识形态和审美情趣的发展变化,个人特色和性格特点的突变和推崇。在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价值评价标准的多样性发展趋势下,传统的油画艺术形式和单一的审美标准已无法满足和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平遥古城丰厚的历史文化,为平遥古城当代油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的题材和艺术元素。其自然环境、艺术人文、民俗宗教等历史传承和发展现状,是推动平遥古城当代油画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素和作用。相信全球化现象在中国这片热土上逐渐丰润之时,也是平遥古城当代油画艺术壮大之时。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存在的现实问题。关注平遥古城文化艺术的艺术家、艺术群体甚少,特别是架上绘画艺术家的缺乏,这给平遥古城油画艺术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阻力。这就需要政府投入一些人力和物力,释放好政策吸引来自全国甚至全世界的艺术家及艺术团体来关注平遥、关注平遥古城油画艺术。培养后备粉丝力量,让平遥古城油画艺术后继有人。总之,“思想有多远,人类才能走多远”,问题永远不能高于思想。相信平遥古城油画艺术必将会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浓重艳丽的一笔。
参考文献:
[1]肖剑锋.中国当代油画“本土化”与“地域化”之刍议[J].艺术科技,2015,28(08):28.
[2]段晓刚.创造与重生——浅谈绘画中的解构与重构[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3(01):42-43.
[3]李伟.浅析赣东北地区革命现实主义油画创作特点——以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纪念馆馆藏作品为例[J].美术大观,2016(11):68-69.
[4]马榕君.江苏庙会背景文化艺术特质及审美特征研究[J].美术大观,2018(06):63-65.
作者系宁夏大学美术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