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1910年,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社会清朝灭亡之后,中国历史进入了近代,当时的北洋政府也废除了以前的计量单位:银两,而是采取了一种新的货币单位:大洋,当然由于这块大洋之上有袁世凯的头像,所以当时又可以称之为袁大头。
现在我们也经常看到民国时期的大教师有多少多少工资云云,那么我们不妨换算一下当时民国时期的大洋等同于现在多少钱?
民国时期的工资大概多少?
现在我们有些人常常抱怨工资不够花大洋值多少钱一个,的确,现今各方面条件都好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开始想要的更高,所以便感觉这不够花那不够花,可是真的要应付日常开销的话,吃饱穿暖就够了,而对普通人来说三四千块足矣,当然这只是包括吃穿水电部分。
而在民国时代,由于长年战乱,所以人们也不会要求太多,只要求能够每天吃饱穿暖也足够了,因此就拿这两点来做比较。
比如我们常说的鲁迅先生,当时他任教的时候一个月的工资大概是60块大洋,后来随着年限的提升涨到了350块大洋,后来凭借着这笔钱在北京买了一套四合院,从这就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在当时绝对是属于高收入人群。
而普通人则没有这么高工资了,1917年圣约翰大学的学生曾经做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工人支持五口之家月薪15元”;“常见男工谋10元,女子作丝厂每月所入亦如此。”
从这就可以看出,当时一个月开销要在15块大洋左右,而人均需要三块大洋,《大染坊》之中陈六子初到上海时也明确了这一点,比如陈六子和林氏家族的员工聊天时就提到了当时社会的平均现状:
普通工人大概在1块到1块半,五个最好的是在4块半到6块大洋之间。
当时的上海是远东第一大都市,普通工人的现状就是如此大洋值多少钱一个,可见当时民生之艰难。
民国一块大洋大概多少钱?
现在人们常说鲁迅先生当时是年薪过百万的高薪人士,的确在当时普遍只有两三块大洋的时代,像鲁迅先生这样一个月350块大洋的确可以称得上年薪百万了,当时像鲁迅先生这样一个月收入能有几十块大洋的人,这日子绝对是过得很好的。
那么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通常是多少呢?其实现在很多人换算这种方式都是按照两种方式,一种是按金价,一种是按物价,可是这两种都并不怎么合适,因为民国时期正处于世界大战时候,那个时候动不动就会通货膨胀,由于世界都在大战之中,所以造成了时局动荡。
就拿黄金来说吧,1914年一战爆发,由于中国没有牵连其中,那个时候国内还算太平,所以黄金和大洋比例就是1:15,然而一战结束后世界回归了太平,所以金银比则变成了1:40。
当然,我们这边暂时放弃通货膨胀的考虑,就按照银元之中金银比的价格来换算,当时一块银元之中有24克纯银,而平时金银比的价格就是在20到30左右,也就是说1块大洋约等于1克黄金,按照现在的价值来算的话,一块银元大约等同于如今的350人民币。
而拿物价来算的话,这换算比例又不一样了,当时市面上除了流行大洋之外,同时还流通着铜板,由于当时大洋发行量极少所以价值极高,故而人们日常交易还是以铜板为主。
比如《卖报的小女孩》之中唱的:“七个铜板就卖两份报。”
而铜板和大洋换算比和古代也是一样的,1个大洋等同于1000个铜板,而当时两个铜板就能买1个包子,如今的市面上1块钱也能买1个包子,所以我们按照这个来换算的话2个铜板约等于1块钱,所以1000个铜板约等于500块,也就是说当时的一块大洋和现在的500元人民币差不多。
所以综合以上来论述的话,当时一块大洋的价值按照如今的人民币来换算的话约等于350元至500元人民币不等。所以也难怪鲁迅先生当时是年薪百万,按照比例来计算的话确实是年薪过百万的高薪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