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5日,莫斯科街头的白桦树还是鲜黄的。 在特维尔大街的尽头,记者赵令敏敲开了俄罗斯国家杜马的大门。
出示护照、签发通行证、安检、检查证件……
经过一系列例行检查,赵灵敏在政治书记的带领下来到了杜马10楼。
在俄共党团办公区,赵灵敏并没有看到想象中的镰刀和锤子。 宽阔的走廊很干净,除了办公室外有写着俄语的木牌。
走到走廊的尽头,办公室变成了一个很大的会议厅。 门被推开,一个金发白发的老者坐在正中央,正在看报纸。
看到老者脸上标志性的挑眉,赵灵敏就知道此人就是今天采访的对象——俄共总书记久加诺夫。
苏联解体不是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是背叛
对久加诺夫的采访是在距离会议厅仅几步之遥的一间 10 平方米的办公室里进行的。
这个略显狭小的地方几乎没有什么装饰,最显眼的是一幅斯大林的画像。
“俄罗斯和全人类需要一个新的斯大林。” 指着画像,久加诺夫第一句话就惊艳了。
赵灵敏对久加诺夫的坦率并不意外。 众所周知,久加诺夫崇拜斯大林。
1999年12月21日苏联新经济政策,久加诺夫在参观斯大林陵墓时称赞斯大林不仅是20世纪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国家活动家,也是整个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国家活动家。
十年后,在斯大林逝世56周年之际,他向世界讲述了他刚才的话。
随着久加诺夫的话,赵灵敏问出了当天的第一个问题——你对那些不喜欢斯大林的人怎么看。
没想到久加诺夫对自己之前的错误非常坦诚。 他承认当时苏共犯了一些错误:“我们要坚持民主自由,保持廉洁正直,绝不能重蹈斯大林时代苏共的覆辙。”
但对于自己的偶像,久加诺夫依然认为自己的功大于过。
“斯大林在苏联执政30年,俄罗斯从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强大、最伟大的国家之一。二战前,斯大林在苏联建立了6000多家现代化工厂。苏联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为人类探索宇宙做了最充分的准备和积累,奠定了科学理论的基础,建立了世界上最好的教育体系。”
在久加诺夫看来,这种片面的指责是错误的。 与斯大林的一系列成就相比,这些错误是微不足道的。 因此,近年来,网络上3次将斯大林评为世界世纪风云人物,这让他感到欣慰。 .
久加诺夫对过去的怀念是显而易见的,所以赵灵敏很期待这位怀旧的圣人将如何看待1991年这个曾经伟大国家的解体。
当赵灵敏问起苏联解体的原因时,久加诺夫皱起了眉头。
“在苏联时期,我和戈尔巴乔夫、叶利钦共事过。苏联的解体不是剧变,而是背叛。他们背叛了亲人、朋友和人民,背叛了革命和社会主义,西方名声大噪。” “
在他看来,三巨头垄断的出现造就了一个脱离人民群众的官僚特权阶级。 他们将经济大权、思想大权和政治大权牢牢握在手中,完全不顾人民的生死。
在苏联这样的多民族国家,很多少数民族会把利益集团衰败带来的困境看作是一种民族冲突。 当这种情绪积聚到极致,就会出现族群动荡和民族分裂。
久加诺夫认为,叶利钦等人对苏联解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他们为了一己私利,违背全民公决的意愿,解散了苏联。
赵灵敏早就料到了久加诺夫对叶利钦的评价。 这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曾写下代表他思想的《前进——俄罗斯社会主义的未来》。
他在书中说:“苏联之所以无法生存,是因为权力的垄断腐蚀了党,因为它努力将绝对的真理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并相信一种所有权形式的坚不可摧。 . 从这里我们得出严肃的结论。
在1995年的讲话中,他还公开指责叶利钦等人,认为他们已经腐败到采用出卖国家的方式谋取私利。
一己之私害苏联
久加诺夫的指责是有来由的。 如果说戈尔巴乔夫是开门放贼入室的守门人,那么叶利钦就是亲手为苏联筑坟的掘墓人。
随着时间临近 90 年代,波罗的海人走上街头。
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人民要求扩大共和国的权利,使本国能够控制国民经济。
当戈尔巴乔夫拒绝以武力镇压,而是同意以经济封锁的形式迫使民众低头时,原本只追求经济权利的波罗的海国家愤怒了。
他们召回了苏联最高苏维埃的人民代表,并宣布建立自己的军队。
面对越来越远的三个国家,戈尔巴乔夫不知所措,随后做出了最糟糕的选择——什么都不做,因为他不知道“如何维护苏联宪法,维护统一”。
虽然形势不妙,但苏联有大生意,戈尔巴乔夫勉强维持局面,叶利钦却在这个时候跳了出来。
他飞赴爱沙尼亚,与三国最高苏维埃主席商讨对策。 随后,在“民主俄罗斯”的口号下,超过20万人走上莫斯科街头声援立陶宛,要求苏联总统和国防部长下台,要求俄罗斯拥有自己的总统和军队。
波罗的海三国人口仅占苏联总人口的2.8%,又不掌握重要资源,无法撼动苏联的根基,但俄罗斯可以。
苏联国土面积2240.22万平方公里,俄罗斯占有1707.54万平方公里。 在2.66亿人中,俄罗斯拥有其中的1.39亿人。
苏联可以没有波罗的海三国,也可以没有三个高加索国家,但不能没有俄罗斯。
在他的权力斗争中,叶利钦加剧了苏联日益严重的种族分歧。
1990年6月12日,在叶利钦的怂恿下,通过了《关于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家主权的声明》,宣布俄罗斯联邦是一个主权国家,保留退出苏联的权利。
这份文件揭示了叶利钦行动的目的。
“虽然俄罗斯的许多地区、黑土地、外乌拉尔山脉和远东地区都在走向经济贫瘠和衰退,但俄罗斯仍然在输血,这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不满情绪。”
一个不需要在别处输血的俄罗斯总统,远比一个空名的苏联总统有用。
在叶利钦的领导下,短短 12 个月内又有 9 个共和国发表了主权宣言。
当局势腐烂到这种程度时,打开“民主”大门的戈尔巴乔夫再也无力回天。
为了保住苏联最后的可能,他通过了《新联盟条约总构想及其签署程序》,决定将现行联盟改组为“自愿平等的主权共和国联盟——一个民主联邦国家”。
但此举并未得到叶利钦的理解。
他公开要求戈尔巴乔夫下台苏联电视台:“他要保留现有制度,保留强大的中央集权,不给各共和国独立,特别是俄罗斯……我完全不同意总统的立场和政策.我要求他立即辞职。
他还在随后的一次公开演讲中宣布:“我们不需要任何现存的联盟,我们不需要这样一个庞大、官僚的中心……我们应该摆脱它。”
叶利钦也反对公投:“公投的目的,一是赋予全国紧急状态法律性质,二是获得反对俄罗斯独立的‘合法权利’。”
公投后,投票支持俄罗斯联邦的和投票保留联盟的分别占据了苏联倒数第二的位置。
相比之下,白俄罗斯、阿塞拜疆、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共和国近90%的公民都赞成保留联盟。
1991年5月5日,俄罗斯举行了历史上第一次总统选举。 With the support of 57.3% of the voters, Yeltsin was elected president.
“这本身就意味着在苏维埃国家建设下埋下了一颗巨大的地雷,一个与苏共中央毫无关联、基本不依赖于苏维埃政府和苏维埃总统的新权力中心将在俄罗斯出现。” . 一个与苏联竞争的国家。
“小总统”叶利钦现在有了一个独立的国家,不需要他国输血,而是得到周边国家的支持。 这比戈尔巴乔夫名义上的“大总统”要强大得多。
继叶利钦访美和8月19日事变后,叶利钦在毁掉苏联的同时获得了个人层面的至高无上的权力。
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相信共产主义
回顾过去的历史,赵灵敏向久加诺夫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社会主义有前途吗?你相信共产主义吗?”
没有想象中的愤怒和失态,久加诺夫显得很平静,“苏联的解体不是社会主义的解体,而是特定的社会主义历史形态的解体。”
在久加诺夫看来,前苏联从来都不是社会主义的最终形态,一种新的、更有效的社会主义正在酝酿之中。
随着经济危机的威胁不断逼近,资本主义被取代只是时间问题。
他举例说,1930年的大萧条时期,世界各国资本主义都处于崩溃的边缘。 当时只有苏联是靠社会主义制度来抵御一切危机的。
在21世纪的金融危机中,同为社会主义阵营的中国率先走出危机。
“所以现在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相信共产主义,而且我相信共产主义将会发生。”
说到今天,久加诺夫对社会主义的衰落感到遗憾。
“现在大多数劳动者都持观望态度,期待新一轮经济复苏。但他们的阶级意识相当薄弱,现政府用寡头餐桌上的剩菜送人。”劳动者甚至产生了今天的政权已经超越阶级的错觉,所以一直投票支持它。”
在他看来,今天的俄罗斯共产党与前苏联共产党有很大不同。
苏共虽然是苏联时期苏联唯一的政党,但它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政党,而是一个国家管理机器和组织体系。
当时苏联确实存在问题,改革是必然的选择,但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方式错了。
久加诺夫强调:“他本应像中国一样本着对人民和国家负责的态度在经济领域开始改革,但他却盲目地在政治领域和政党体制方面开始改革,很快就造成了不可控的后果。” ”
在总结了过去的错误之后苏联新经济政策,他谈到了当前的变化:“今天俄罗斯有几十个政党……我们现在生活在民主和自由竞争的社会环境中,没有以前共产党的专制和消极因素..但我们之间有一些共同的价值观:尊重劳动人民,追求统一的国家管理制度,国际主义等。”
“我们致力于建设一个有组织的民主政党,代表所有劳动人民的利益,恢复社会价值和正义,”他说。
谈到国际形势,久加诺夫对当今全球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美国是当今全球化进程的主要推动者,全球化因此被美国打上了很深的烙印。”
在他看来,全球化是“美式全球化”,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意识形态的全球化,是美国践踏别国主权的全球化,是美国借机的全球化。干涉世界事务,称霸。
这种帝国主义全球化是滋生恐怖主义的土壤。 要想从根本上消灭国际恐怖主义,就必须铲除帝国主义及其各种恶果。
他问道:“我们应该考虑是否可以通过资本主义和美国之外的其他方式来推动全球化。”
走出杜马10楼后,赵灵敏形容自己的感受是“恍若隔世”。
即使在2009年,坐在斯大林画像的房间里谈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也极为罕见。
此次采访十年后,我国迎来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久加诺夫一如既往地接受了中国记者的采访。
在这次采访中,久加诺夫也一如既往。 他把中国的成就看成是社会主义的胜利。
他说:“中国一系列互利倡议,也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助力,中国倡议助力世界发展。”
90年代以来,这位坚定的社会主义者每隔两三年就来一次中国,走遍中国的城市和乡村。
他在访问孔子故里曲阜时,称赞高铁“那种感觉太棒了”。
谈起我国10年来脱贫的1亿人,他更加向往:“我曾多次特意要求到拥有近亿人口的河南省走一趟,每次都仔细观察中国正在推进脱贫攻坚,中国发展如此之快,摆脱绝对贫困的决心让我深受感动。”
时间进入2022年,这位中国坚定的朋友认为,中国的道路是俄罗斯未来的出路。
面对采访者安德烈·波卢宁,他说:“中国做出了榜样。国家已经使8亿人摆脱了贫困。此外,中国人正在以突如其来的速度建设和发展国家,并实施大规模的太空计划。 . .这就是我们要与之合作、团结并共同开辟我们未来道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