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职业防御知识
安心上班,安心回家
前言
前几期,小芳重点推送《》、《》、《》等职业病防治系列文章。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小芳想和大家一起学习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方面的知识。
1 目的和意义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是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前提。 是建设项目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职业病防护实施和个人防护装备改进的依据。 做好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是其他一切防控工作的前提。 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性不言而喻。
2 术语和定义
2.1
职业危害因素
又称职业有害因素,是指在职业活动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工作能力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或状况,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
2.2
职业危害因素识别
在职业卫生工作中,通过工程分析、现场调查、工作场所监测、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研究等方式,识别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时空分布。
3 内容
3.1
职业危害因素分类
3.1.1 职业病危害源分类
3.1.1.1 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⑴化学因素
① 化学毒物:包括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气体、酸、碱、有机溶剂等,如铅、苯、汞、一氧化碳等。
②生产性粉尘:包括无机粉尘、有机粉尘、混合粉尘,如硅尘、铅尘、无机粉尘、棉尘、毛皮粉尘、人造纤维粉尘、混合粉尘等。
⑵体质因素
①异常天气情况:如高温、高湿、低温。
②气压异常:如气压偏高、气压偏低。
③噪音和振动。
④非电离辐射:如高频、超高频、微波、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激光等。
⑤电离辐射:如X射线、伽马射线等。
(3)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布鲁氏菌、森林脑炎病毒等传染性病原体。
3.1.1.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⑴劳动组织制度不合理,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二)精神(心理)职业压力;
⑶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
⑷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觉紧张;
⑸ 长期保持不良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3.1.1.3 生产环境有害因素
(1) 自然环境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
⑵ 厂房或车间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段和无毒工段布置在一个车间;
(3)生产工艺不合理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造成环境污染。
(4)缺乏必要的防护设施,如缺乏防尘防毒、防噪音、防暑降温、通风设施等。
⑷采光照明不符合卫生要求。
3.1.2 按职业危害因素类别分类
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国卫疾控〔2015〕92号),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六大类,包括粉尘、化学因素、物理因素、放射性因素、生物因素, 等因素。
3.2
职业危害因素分类表
3.2.1 生产粉尘
⑴ 无机粉尘
① 矿尘,如煤尘、二氧化硅、石棉、滑石粉等;
②金属粉尘,如铁、锡、铝、铅、锰等;
③人造无机粉尘,如水泥、刚玉、玻璃纤维等。
⑵有机粉尘
①植物粉尘,如棉、麻、面粉、木材、烟草、茶叶等;
②动物尘埃,如动物的毛发、角质、骨头、毛发等;
③人造有机粉尘,如有机燃料、炸药、人造纤维等。
⑶混合粉尘
指上述各种粉尘的混合存在。
3.2.2 化学毒物
(一)金属及其化合物:主要包括铅及其化合物(四乙基铅除外)、汞及其化合物、锰及其化合物等。
(2)准金属及其化合物:主要包括磷化锌、磷化铝、氰化钠、氰化钾、砷及其化合物(不含胂)。
(3)刺激性气体:主要有甲醛、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氨气、氯气等。
(4)窒息性气体:主要有硫化氢、磷化氢(磷)、一氧化碳等。
(5)酸类和碱类:主要包括硫酸、硝酸、盐酸、氢氧化钠等。
(6)有机溶剂:主要包括苯、甲苯、二甲苯、正己烷、汽油等。
(7)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主要有N-甲基苯胺、N-异丙基苯胺、对硝基苯胺、对硝基氯苯/二硝基氯苯、二苯胺等。
⑻酚、醇、醚类化合物:主要有苯酚(苯酚)、对苯二酚、多氯酚(包括五氯酚)等。
(9)多环芳烃:主要包括氯化萘、多氯萘、醌、蒽醌等。
⑽油类及合成树脂:主要有柴油、煤油、蒽油、木酚油、松节油等。
⑾农药和药物:主要有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二甲双胍、溴甲烷、六氯苯、氯丙嗪等。
⑿其他:主要有丙烯酰胺、丙烯腈、肼类化合物(含肼)、二甲基甲酰胺等。
3.3
职业危害因素识别方法
3.3.1类比法
利用相似或相近的建设项目职业健康检测、统计数据类比,分析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注意事项:重点关注识别对象与类比对象的相似性,如:①一般工程特征的相似性,包括工艺路线、生产方法、原辅材料、产品结构等; ②职业健康防护设施的相似性,包括有害因素的产生途径、浓度(强度)和防护措施; ③环境特征的相似性,主要包括气象条件、地理条件等。
3.3.2 职业健康调查法
职业健康调查法是通过了解和调查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原辅材料、产品、副产品和中间产品,综合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其时空分布。 .
3.3.3 工程分析方法
工程分析法是对鉴别对象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布置、化学反应原理、选用的原辅材料以及有毒杂质的名称和含量等进行分析,推测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3.3.4 检测检验方法
检测检验法是采用质谱法等检测检验方法,对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3.3.5 数据复用方法
数据复用法是利用已完成或从文献中检索的类似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数据,进行类比分析、定量和定性识别的方法。 它属于文献类比的范畴,具有简单易行的优点,但其可靠性和准确性难以控制。
3.3.6 经验法
经验法是根据所获得的相关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借助自身的经验和判断能力,识别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的方法。 主要适用于一些传统行业中使用传统工艺的工作场所的标识。 其识别精度受评价者知识、经验和数据的限制,容易出现遗漏和偏差。
3.3.7 理论计算方法
它是一种定量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方法。 利用有害物质扩散的物理化学原理或噪声、电磁场等物理因素的传播叠加原理,定量计算有害物质的浓度(强度)。 例如,毒物扩散的数学模型可用于预测距离毒物排放源一定距离的工作场所的毒物浓度,噪声叠加原理可用于预测加入后噪声强度的变化。车间噪声源。
3.4
收集信息
3.4.1项目建设情况及设计资料。
3.4.2 生产工艺及主要生产设备。
3.4.3 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辅料、中间产品、产品和副产品。
3.4.4 材料安全数据表。
3.4.5 职业健康监测及监测资料。
3.4.6 相关评价报告。
3.5
现场调查
3.5.1企业基本情况调查
包括企业名称、地址、规模、隶属关系、性质、机构设置、劳动定额、岗位分工、轮班制度等。
3.5.2 原材料及产品检验
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辅材料、生产的产品、副产品和中间产品的种类、数量、纯度、杂质及其理化性质等。
3.5.3 生产工艺及设备
包括设备类型、数量和布局; 主要工艺参数、生产方法、生产状况等
3.5.4 各岗位操作人员工作情况(工种)
包括工人人数、工作地点和停留时间、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 接触职业危害的程度、频率和持续时间等。
3.5.5 主要工作场所的劳动条件
主要车间、工段、工种是否按照卫生要求合理布置,采光采光是否合理,车间微气候条件是否符合卫生要求,相邻车间之间是否相互影响等.
3.5.6调查方法
职业健康调查常采用“听、看、问、测、查、算”的方法进行。 听力:听介绍; 观摩:现场观摩,核对相关资料; 询问:口头询问; 检测:生产环境监测和生物监测; 检查:职业健康检查; 计数:数据分析。
3.6
危害筛查
筛选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为现场抽样监测和进一步定量鉴定的依据:
① 有害因素对人体危害大、毒性大;
② 现场集中度(强度)高,发生几率大;
③经营者人脉多,机会多;
④职业接触限值有国家标准,如《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中所列的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
⑤《职业病危害因素目录》国卫疾控[2015]92号,《剧毒物质目录》卫发建发[2003]142号,《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年版)等规范所列有害物质因素。
⑥抽样职业健康检测有国家标准。 对一些通过现场调查、工程分析等不能充分定性识别的建设项目,要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先进设备进行实测,避免漏掉重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3.7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注意事项
3.7.1 工程分析应全面深入。
3.7.2 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职业有害因素不容忽视。
3.7.3 应优先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
3.7.4 特殊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不容忽视。
3.7.5 特殊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不容忽视。
(1)密闭空间职业病危害识别;
⑵非正常作业下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3)检修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⑷项目建设期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参考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7年11月4日修订)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条例》(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7号)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国卫疾控〔2015〕92号
《剧毒物质目录》卫法建发〔2003〕142号
《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年版)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2.2-2007
今天的内容你都掌握了吗?
小芳只是想给你的专业知识添油加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