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家互联网金融众筹咖啡馆,国内首家女性白领主题的众筹咖啡馆,国内首家90后发起的众筹咖啡馆,国内首家……

在过去几年里,随着众筹的兴起,不少众筹咖啡馆跟风而起,并在诞生之初就不停立下flag。一时间,许多“国内首家”主题咖啡令人眼花缭乱。

然而,这些偏爱立flag的咖啡馆,大部分都没能熬过一年就垮了。于是,互联网上众说纷纭,有人觉得众筹咖啡馆的倒闭,是经营模式、盈利模式出问题所致,更有人直指所谓“互联网思维”才是众筹咖啡馆泡沫兴起的始作俑者。

咖啡图书屋创业策划书_咖啡店创业项目计划书_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策划书

文丨木子 编辑 |秦言

来源丨懂懂笔记(ID:dongdong_note)

“众筹咖啡馆的大量倒闭,原因有很多,但却都有一些共性。”曾发起经营三家“魅咖”众筹咖啡馆的邱志达告诉懂懂笔记,这个曾经一度令他引以为豪,并当成终生事业的众筹项目,如今已成为生活上的负担。

通过了解他经营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或许可以勾勒出大量失利的众筹咖啡馆项目,“惹火烧身”的共性问题来。

没钱赚的众筹项目,没咖啡喝的咖啡馆

咖啡图书屋创业策划书_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策划书_咖啡店创业项目计划书

“最长四年最短一年半(关门),能开这么久,我这三家咖啡厅在业内算长命的了。”

从2017年初开始,由于种种纠纷,志达所经营的三家众筹咖啡厅,陆续陷入经营停滞状态,而他个人也因单方面宣布咖啡厅解散,连续“吃”了好几场官司。在连续召开数十次调停会之后,发起人与股东之间的矛盾依旧无法解决。

“现在散伙也不是,不散伙也不是,都在那儿死耗着。”他告诉懂懂笔记,作为发起人,这三家众筹咖啡厅都是以股权认购的形式筹集社会资金,每家咖啡厅的众筹股权为100份,每份为2万元(享有1%分红权)。

在第一家店开业之初,包括志达在内的首批发起人便承诺,所有购买咖啡厅股权的众筹股东,每年可在咖啡厅享用80杯免费咖啡,并拥有咖啡厅公共区单独座位的无限使用权,用于会客或接待亲友。在每个季度,根据咖啡厅实际的经营状况,将盈余部分按各股东所占股比分红。

“咖啡随便喝问题不大,但项目没钱赚我也没法分红不是?”他表示,项目日常的经营状况并不是很好,虽然咖啡厅每天看起来座无虚席,但大都是股东带着亲友,前来享用“免费咖啡”。

只有消耗,没有客源。眼看着咖啡厅陷入亏损状态,股东们所投入的资金即将“烧”完。此时心急如焚的志达,只能将第一家店的众筹方式再次复制,又“筹”了第二家、第三家咖啡厅。并用后续筹得的资金,用于贴补整个项目的经营。

“因此,后面两家店的装修投入,都十分的粗糙,就是为了能够省出钱来,继续烧在股东权利上。”参与了整个项目运营的志达知道,如果长期没有生意,再多的资金都填不满这个无底洞。

于是,他开始动用有限的资金在网上进行推广宣传,希望三店联动,吸引更多的用户,“但吸引来的不是顾客,而是更多想加入项目的众筹投资者。”

一心想卖咖啡的志达,却无奈只能继续卖股权。虽不能说是饮鸩止渴,但情况也差不太多。

第一家咖啡厅开业后已陆续募集了超过100名股东,所筹得资金已达200多万。看似风光无限,但整个项目随着众筹的“雪球”越滚越大,开始变得愈发危险。

“入不敷出,到了去年年初,我连速溶咖啡都进不起了。”经历了团队精简、设备变卖、食材降级之后,志达依旧无法减缓三家咖啡厅的亏损速度。他甚至开始倒贴自己多年的积蓄,以维持项目的正常运作,更无可奈何的是:一些朋友催着他筹划第四家众筹咖啡厅,他也顺势希望再度施展“拆东补西”的故技。

然而,第四家店尚未开始募集资金时,前面三个店就“烧”光了所有积蓄。一筹莫展的他,只能向所有股东发出通知:咖啡厅因资金问题,暂停营业。

此举未出意料,瞬间引起了众多股东的不满,“他们已经不满没有分红的事了,如果连咖啡都没得喝,那就更不情愿了。”

此时的三家门店,因无法持续盈利导致项目陷入困境,究其原因,是大量会员权益兑现所产生的成本支出,成为项目最大的负担,甚至在经营后期成为压垮项目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么,为何拥有众多股东资源、人气、人脉的众筹咖啡,呈现出超高的关门风潮?

本该众筹的是资源,却只凑到了预付款

咖啡店创业项目计划书_咖啡图书屋创业策划书_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策划书

“其实众筹咖啡厅并不神奇,本质也和互联网不沾边。”

在停业通知发出去之后,志达开始反思整个项目的始末,并在查阅了大量众筹咖啡厅的失败案例之后,把经营失败的首要原因,归咎于传统和固化的经营模式上。

他告诉懂懂笔记,国内众筹咖啡厅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七、八年前,许单单发起了国内第一家名为3W的众筹咖啡馆。

当时因为许多成功企业家、投资人、行业大咖等都成为了这家3W咖啡馆的众筹股东,所以才使得名不见经传的咖啡馆,在短短几个月内就名声大噪。当然,很多人当时并不知道,中关村创业大街上雨后春笋般涌起的那些咖啡馆,并不是靠卖咖啡赚钱。

就在五年前,经历了两次创业失败之后,心灰意冷的志达在父母的支持下,打算在自家小区底商开一间小咖啡店。无意中听说了3W的“众筹模式”以及其成功案例后,深受启发。他觉得,与其租个“蚊铺”开个小店,不如集合更多的人财力,开个像3W那样高大上的咖啡馆。

而此时,众筹咖啡厅已然在广东流行开来,甚至衍生出了众多的“众筹书店”、“众筹酒吧”等形式。志达感觉,众筹开店的模式正处于爆发期,因此必须抓住红利,或许还能圆自己的事业梦。

“照着别人的模式,我依样画葫芦,做了商业计划书。”他开始向身边的亲戚好友“安利”自己十分前卫的创业项目。让他没想到的是,凭借着这20页粗糙的PPT,项目居然就获得了8位亲友的支持,并通过他们的介绍,顺利募集到30名众筹股东,“包括3W在内大量众筹咖啡馆的成功案例,让投资的人相信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项目。”

就在首批众筹资金到位的40天后,志达所发起的众筹咖啡馆,在罗湖密集的商圈一角正式开业了。但开业之后,除了股东捧场之外,自然客流非常少,这让他很是郁闷。

“要说没人爱喝咖啡,那一街之隔的星巴克,却天天都是人满为患。”经过再三观察和咨询,志达在传统咖啡馆的模式里,发现了问题的所在。

他告诉懂懂笔记,由于咖啡饮品价格较高,所以在国内有此消费习惯的,大多都是白领、小资阶层。这类客源数量有限,纵使有再多的宣传,也都比不上星巴克、Costa等连锁咖啡企业先入为主的品牌效应。想凭借众筹咖啡的理念改变用户习惯并不容易,“众筹咖啡馆的经营模式,与传统咖啡馆并没两样,不同的只是资金的筹措方式比较新颖而已。”

既然绝大部分的众筹咖啡馆遭遇的困境,都与传统咖啡馆类似。那么,3W为何却能越做越大,越做越多?或是其经营理念颇具互联网思维?

“他们的业务,不仅是经营咖啡饮品和便捷餐食,更多的是投融资服务与行业沙龙。”本质上是互联网创业智库的3W咖啡馆,其所提供的培训服务、行业分析、投融资服务等增值业务,并不为人所熟知。但“凑钱开店”的商业模式却因为3W的成功而流行开了,并且让很多创业者陷入“众筹”就是互联网风口的误区,“他们(指众筹股东)除了有钱以外,还有大量的人脉关系,我一直以为这些人脉和资源会把咖啡厅带火。”

单纯的“凑钱”并不能为咖啡馆经营带来实质帮助,想要运作一个成功的商业项目,社会资源、管理经验必不可少。志达逐渐发现,众筹的意义,更多的是筹集人脉资源和圈子资源,并且要将这些资源提升并产生商业价值。但这一点却一直被他和周围不少众筹咖啡馆经营者、发起人忽略,用传统经营思维,在运作着看似不传统的众筹咖啡馆。

政出多头、缺少文化,最终成了致命伤

咖啡店创业项目计划书_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策划书_咖啡图书屋创业策划书

不过,当时遭遇挫折的志达却认为,即便咖啡馆在品牌影响力上比不过知名连锁企业,但或许可以在单品口味和价格上取胜。

于是,他花重金聘请了专业的咖啡调制团队,期望为顾客提供口味更醇,口感更好的咖啡,店内布置和陈列也开始增加小资氛围。

但这一切,却没有给咖啡馆增加什么客流,反而成本开始高居不下。他发现纯粹的咖啡业务,并不能支撑起咖啡馆产生效益,于是,志达也开始琢磨像3W那样做一些增值服务,希望让咖啡馆产生更多收益。他最先想到的,便是将场地出租去做路演和沙龙。

“周围许多初创企业办公地方小,开会、培训甚至路演,都缺少场地。我可以有偿出租。”于是咖啡店创业项目计划书,他开始在周边办公楼及物管群宣传这一项新业务,希望能够借场地出租,缓解整个咖啡馆的经营困境。然而,场地还没租出去,就引起了部分股东的不满,“他们觉得出租场地,会让咖啡馆的调性变low,还有一部分股东认为,在开拓新业务时没有事先告知他们,是不尊重股东的行为。”

不得已之下,他只能暂缓推动咖啡馆的出租业务。本以为事情就此告一段落,但却没想到,有些股东以这件事情为由,将咖啡馆不盈利的问题,归咎于运营团队的无能。并鼓动其余股东,要求召开股东会议介入咖啡馆的经营管理。

“之前开股东会,无人问津无人参与,现在却怪我经营不善,导致咖啡馆陷入困境。”志达虽委屈,却只能根据要求召开商讨会议,“既然开会,就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但是,情况恰恰相反。每位股东都有各自的“如意算盘”,有的提议咖啡厅增加西餐服务,有的提议和周边办公楼合作推广,更有的提议改成夜场酒吧。众人为各自提出的“解决方案”争执不休,连续几场会议下来,丝毫没有达成任何共识。

每一次会议,提出的“想法”最终都悬在半空,无法落地。

此时的志达开始意识到,当初内心所考量的“众人拾柴火焰高”,现如今已经是“引火烧身”。

他坦言,在咖啡厅的运营管理上,股东之间的分歧一直存在。而且前期为了募集大量资金用于开店装修,项目整体的股权拆分过细,且过于分散。因此导致了许多小股东“抱团”,介入咖啡馆的日常管理和决策中,甚至仗着股权“欺负”发起团队和运营团队,最终导致了许多业务无法正常拓展。

“每位股东的股权都一样,但加起来却超过了发起人。”他表示,股东动不动就以退股相要挟,加上几位发起人没办法返还其资金。因此,迫于压力,在许多决策上不得不妥协,许多不合理的要求也不得不让步。

实际上,如此被动的经营管理,已经与企业基本的管理常识背道而驰。再加上这些股东所处的行业不尽相同,因此导致了身份、爱好、秉性间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也导致咖啡馆长期以来没有培养出良好的圈子文化,形成完整的主题氛围,至于项目整体的发展前景更是无从说起。

“请神容易送神难,最开始为了钱让他们加入,现在什么事都被动,我宁可干干脆脆倒闭,反倒不折磨人。”政出多头,管理混乱,或许是导致大量众筹咖啡馆项目夭折的主要原因。本以为能够独善其身的志达,最终也逃不过与其他类似项目一样,陷入无尽的纠纷当中。

跟风,从根本上导致了众筹咖啡馆的泛滥,也让整个行业在短短的几年里,迎来了大面积的倒闭潮。从商业模式上看,众筹咖啡馆天生就带有经营上的“缺陷”咖啡店创业项目计划书,也注定管理者不能像传统咖啡馆那样去运营它。

从包括志达在内的诸多失败案例看来,“咖啡”是众筹项目的一个形式,并不是主要的卖点,更多的是通过咖啡、红酒、书籍、茶道等载体,形成特定的圈子氛围,并以此拓展更多的增值业务,如投融路演、项目发布、种子孵化、知识交流等等。

卖咖啡绝不是众筹咖啡馆的根本目标,这看似极为简单的道理,却难倒了很多众筹发起人。只有汇聚良好的圈层文化,才能产生足以支撑经营的盈利业务,并使得众筹的项目持之以恒的发展下去。

时至2018年,如今的社会氛围,是否能够支撑众筹这朵“稚弱”的小草生长发育了呢?

推 荐 阅 读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