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桦》文本解读
单元解读
“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本单元选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四篇中外现代诗歌作品,有冰心的三首短诗、艾青的《绿》、苏联诗人叶赛宁的《白桦》和戴望舒的《在天晴了的时候》。虽然现代诗在教材中并非第一次出现,但以往都是单篇课文的形式,此次以单元整组编排的形式呈现,旨在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本单元教材从整体上进行了设计:四篇课文以学生熟悉的“自然”为中心意象,展现了现代诗饱含情感、想象丰富、语言表达独特等特点;“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对现代诗的这些基本特点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帮助学生将零散模糊的认知清晰化,使其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朗读是感受诗歌特点、体会诗歌情感的主要方式,本单元精读课文的课后练习和略读课文的“阅读提示”均设置了朗读诗歌的要求,“综合性学习”中还以小贴士的方式提示了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以帮助学生通过朗读更好地体会诗歌情感。
文本解读
苏联著名诗人叶赛宁以白桦为题,创作了这首诗,展现了白桦的高洁之美,流露出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全诗共四个诗节,整体意境宁静优美。第一节和第二节描绘了窗前的那一棵白桦树,从“一身雪花”的全最到“毛茸的枝头”的特写,诗人用极具形象感的文字,写出了雪中白桦的颜色洁白、形态优美。第三节和第四节将这棵白桦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其“玉立”于“朦胧的寂静中”,更显挺拔高洁。“灿灿的金晖”“姗姗来迟的朝霞”,霞光的变化赋予这棵白桦树独特的美感,雪花“闪着晶亮”,树枝也抹上了一层“银色的光华”。“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描绘出了被白雪覆盖的白桦树的颜色与姿态,“朦胧的寂静”“灿灿的金晖” “姗姗来迟的朝霞”描绘了周围的环境,“晶亮的雪花”“白雪皑皑的树枝”“银色的光华”则描绘出了白桦树在环境作用下的色泽变化,一连串词语的运用,刻画出白桦挺拔、高洁的形象,同时增强了诗歌整体语言的节奏感。
这首诗歌以“桦、花、酒、画、霞、华”等字入韵,对应的句子字数一致,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感。有些现代诗是完全自由的,但也有些现代诗是讲究韵律的,这首诗课文配有一幅插图,主体是一棵白桦树。图中的这棵白桦高大挺拔,披了一身雪花,被积雪覆盖的枝头似串串花穗。这幅图有助于学生直观地感受白桦的形象。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说过,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本节课教学以“读”为径,理解词句,想象画面,感受白桦形象。引导学生从不懂的角度朗读,通过语调、节奏和韵律读出字里行间的情感与意境。
习题分析
课后第 2 题,让学习选择几个词语,想象画面,感受白桦的形象,教学中要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理解与交流,体会白桦颜色和姿态的美,感受环境作用下的色泽变化,从而想象诗歌所展现的极富动感的画面。
在本课安排了综合性学习的第二个活动提示,要求学生交流自己摘抄的诗集,为后续合作编写小诗集做好储备。同时鼓励学生可以试着当个“小诗人”写写诗,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写诗对于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一定的语言积累。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了本单元前两课的现代诗歌较为系统的学习后,对现代诗歌的节奏、韵律、分行、分节等特点有一定的理解,并在朗读体验、想象画面、品悟情感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和文体意识。
本课的教学继续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朗读,借助关键词、联系生活、想象画面、补充资料、对比阅读、仿写创作等教学策略白桦仿写,进一步去感受现代诗朗朗上口、富有节奏的特点,体会诗中饱含的真挚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绣、潇”等8个生字,会写“桦、涂”等11个字,会写“白桦、毛茸茸”等6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优美的词语,想象画面,感受白桦的形象。
教学建议
板块一 初读诗歌,读出韵律
1.读准字音:读本课生字,指导正音:绽、徜徉。
2.理解词语:重点理解“流苏、徜徉、姗姗来迟、白雪皑皑”的意思。
3.读好韵律:
(1)感受韵律:教师配乐示范读。
(2)发现韵脚:每小节的第二、第四行押的是 a 韵。
(3)发现节奏:诗歌对应的句子字数相等。
(4)指导朗读:把韵脚读响亮或稍微延长,节奏回环和谐。
板块二 品味语言,读出画面
1.整体感知:找出体现白桦美的词句。
2.想象画面,感受白桦形象:
(1)借助“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等诗句,感受整体美。
(2)借助“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等诗句,品味细节美。
(3)借助“玉立、闪着、朦胧的寂静 姗姗来迟的朝霞”等诗句白桦仿写,领悟融合美。
板块三 补充资料,升华情感
1.补充白桦的相关知识。
2.介绍诗人叶赛宁的其他作品。
3.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板块四 创设情境,尝试创作
1.介绍木棉。
2.欣赏作品。
3.提供词语。
4.尝试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