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士风流系列之
屈原——灵魂有香气的男人
名士如兰
我刻意待端午节过罢才写屈原。我想如果历史名人也要靠蹭热点才会有阅读量,那是历史名人的悲哀,更是当下我们民族的悲哀。若果如此,我宁愿这篇文发表即凉凉亦无话可说。
在写辜鸿铭和胡适的时候,我的情绪是昂扬的,他们虽身处乱世,但也活得恣意洒脱。而今写屈原,我的心境也随着《离骚》的节律一咏三叹: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并非矫情,我每吟诵至此,心里就堵得慌。
一 痛饮酒,熟读《离骚》,可以为名士——闻一多
在这里先声明一下,有热心的读者反映,名士风流系列之前两篇,都没说何为名士。小标题是闻一多先生的定义:痛饮酒,熟读《离骚》,可以为名士。那我笔下的名士,是这样一群人:他们的文才当世无双;他们的著作勿论多少,必须有创造性的价值;他们有超脱于时代的关乎人类文明进程的先知先觉,并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去追求他们的理想;最后一条是软尺子也是最难符合的:人格魅力。好了,我希望笔下的他们都担当得起名士这一称谓。
二 有韵的千古绝唱
屈原生于战国时代的楚国,是和楚王同姓芈的真正的贵族。他一生经历了三任君主,曾官至左徒,提出“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的“美政”理想:举贤授能破除了贵族的特权,法无偏颇也触动了贵族的敏感神经屈原的作品,因此被楚王父子前后两次流放。而《离骚》正是在他第一次流放的时期里完成的。
我自知没有《离骚》绚烂绮丽的语言魅力,不如大白话来说明我理解的《离骚》内容:一层意思是诗人孜孜以求不断完善自己的精神境界;二层意思是他百折不回地追求美政理想;三层意思:屈子以身殉国?我不能苟同,他殉的是理想。
三 如果屈原不算名士,没有人能当得起这一称谓
既然有了名士的定义,我们不仿一一对照。第一条,当世无人匹敌的才情,自不必说,屈原的才华足以碾压五千年历史任何一个文人,就连誉为千古绝唱的《史记》,也不过被后人说是“无韵之离骚”。第二条,屈原的骚体诗代表作《离骚》“为辞赋之祖”,在此之前,无诗人一说,所谓的诗都是群众作品,口口相传,然后官方以采风的形式搜集整理而成,自《离骚》始,真正具有个性和鲜明风格的个体诗赋才相继出品。第三条,超脱于时代的眼光,屈原有吗?有。屈原的美政理想即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兼有法家思想的一套政治改革纲领。在屈原之前,先有吴起在楚悼王时代的变革,使楚国打了几个大胜仗,奠定了楚在六国的盟主地位,但随着楚悼王的病死而人亡政息,吴起也被贵族乱箭射死;其后有秦国的商鞅变法,成功地实现了秦国的强大,但变法的“始作俑者”受车裂而死。那么,既然屈原的前边有两位老前辈变法,屈原怎么能说超脱于时代呢?这与他的美政内容有关:美政,一是君圣臣贤,二是选拔人才举贤任能,没能力的贵族歇着吧,三是在德者在位的用人主张,于今时今日仍有积极意义,四是民本思想。这几项是两位变法的前辈不曾企及的高度,有着鲜明的儒家治国特征。然后说践行理想的勇气:有吴起和商鞅的惨死在先,屈原如果没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屈原的作品,明哲保身不失为贵族,何必木秀于林拿自己的出身开刀?最后一条,人格魅力,这个我不说了,穷尽我笔墨也未必能描述其魅力于万一,不如读读《离骚》吧:“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天哪,本义上的含英咀华,他是要修成一个自内至外不染一丝尘埃的高洁之士;再读一下《渔父》:“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还有,“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屈原
我也想自杀!近期笔者遇到了一个几近灭顶之灾,做生意的老公交友不慎,被损友以投资公司为名骗去了三四百万人民币。而一向不知情的我被法院叛以承担夫妻共同债务,正是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我把自己关黑屋反复问哈姆雷特王子那句话,两天一夜后,我饿得精瘦自己开了门:不敢死,我死了我那生活不能自理的老父谁来养,我那上大学的儿子谁来供?好吧,我终究不能脱离红尘。
不写了,记得明晨早起,撷一片露珠滚动的荷花嚼嚼去,我们也要做灵魂有香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