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应急管理部党委书记、部长王祥喜出席会议并讲话,浙江省应急管理厅作为全国32个省级应急管理部门的唯一代表在会上作题为《数字赋能安全生产智慧监管 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交流发言。
近年来,浙江省应急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精神,按照应急管理部、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牢固树立大安全大应急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强化安全生产风险全过程精密智控,全力遏重大、降较大、保安全,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2022年,全省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3.2%、31.7%,较大事故同比减少18起、下降60%,未发生重特大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向好。
一
紧紧扭住责任落实这个“牛鼻子”,以数字化手段重塑重构全面覆盖、一贯到底的责任考评体系。
一是织密织严安全责任网
聚焦道路交通、涉海涉渔、消防、危化品、建设施工、工矿、城市运行、旅游等8个重点领域,清晰界定属地领导、行业监管、企业主体“三个责任”,明确120余万责任人,细化梳理省市县乡村企各级履职清单94万项,对45个行业255.5万个风险点全部落实动态管控。
二是管好履职尽责“一本账”
上线“全覆盖责任体系”应用,全面采集3.2万领导责任人、3.6万监管责任人、2.5万村社协管责任人和109.4万企业岗位责任人的履职数据,动态跟踪评价履职情况。重构“省考市县、市考乡”考核评价体系,将90个县级政府纳入省级考核范围,动态晾晒市县履职情况并实行每月排名,倒逼属地责任落实到位。
三是推动责任追究精准化
开发“事故调查与责任追究”模块,智能绘制事故相关人员责任关系图谱,综合责任人履职评分及“三色码”,推进尽职免责、失职追责。2022年结案生产安全事故415起,对负有责任的人员严肃追责。强化监管执法刚性,倒逼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全年共查办行刑衔接案件232起,居全国前列。
二
以“除险保安”为重要抓手,持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及时消除问题隐患,着力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1
创新建立“1030”排查机制
完善省级牵头抓总、市县抓推动落实、乡村抓隐患排查的工作体系,省安委办抽调8个领域140名专家,实行每10天对县、每30天对乡镇检查全覆盖,滚动排查各类风险隐患,完成11轮问题隐患抽查暗访,发现问题隐患2.8万个,其中重大问题隐患620个,均第一时间交办企业和属地落实整改,并同步抄告行业监管部门。
2
严格落实隐患闭环整改
开发“除险保安”应用,全面汇聚各领域“企业自查、政府检查、第三方机构协查、专家抽查”发现的问题隐患数据,全程在线跟踪整改情况,全省排查问题隐患1317万个,整改率99.94%。有效衔接省委“七张问题清单”系统,将213个共性典型问题纳入“重大安全生产问题清单”,整改后由属地、部门党委主要领导闭环确认,有力解决了一批顽瘴痼疾。
3
持续加大综合督导力度
设计“除险保安”工作评估模型,科学评价区域安全指数、行业安全发展状况,综合运用警示、通报、约谈、晾晒等手段,动态晾晒11个市90个县(市、区)安全指数,每月对排名末5位的县(市、区)领导开展约谈,实施重点时段驻点帮扶督导,推动属地和部门落实风险防控措施。
三
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突出综合集成、多跨协同,全力打造一批具有浙江辨识度的安全生产数字化应用。
1
做精做优
“危化品全生命周期安全在线”应用
打通发改、经信、交通、公安等8个部门14个业务应用,推动危化品生产、贮存、运输、使用、经营、废弃处置等各环节协同监管,构建“风险研判—源头把控—监测预警—隐患整治—打非治违—履职监测”全闭环体系,实现重大危险源企业2.3万项管控措施、6.5万项排查任务分解到岗到人,通过跨部门数据比对发现违法行为线索13291条,集中治理工作成效显著,被列为全国“智慧应急”试点。
2
创新开发
“工业企业安全在线”应用
协同经信、人社、环保等部门,建立覆盖全省30余万家工业企业的安全生产“一企一档”数据库,构建风险研判、监测预警、隐患治理、精准执法等应用场景,实现省市县乡企五级贯通,有效提升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能力。
3
持续迭代
“防汛防台在线”应用
聚焦人员避险转移、地质灾害、小流域山洪、山塘水库河网、海域安全、城市内涝和城市安全运行、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等“八张风险清单”,细化梳理32类12.6万个重要风险点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建立灾害风险分级分类滚动研判和闭环管控机制,为实现“人员零伤亡、灾害损失轻”提供有力支撑。推动农业农村、交通运输、建设、文化旅游等部门开发“浙渔安”“浙运安”“浙里建”“安心游”等应用,实现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防控互联互通、高效协同,提升安全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