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祠内的仓颉雕像
仓颉画像
□本报记者 胡耀华 文/图
仓颉,被称为象形文字的创始人。关于仓颉造字,《淮南子》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如今,仓颉所创象形文字已演化为世界上影响最大的文字之一。
鲁山县仓头乡被称为仓颉故里,在当地,仓颉祠、仓颉墓、造字台、古石碑等遗迹比比皆是,有关仓颉的传说更是妇孺皆知。10月6日,记者赶赴仓头乡,探访这位史前人物的神奇传说。
仓颉故里遗迹多
如今,在河南南乐、虞城、开封、鲁山等多地皆有祭拜仓颉的传统。不过对于鲁山县仓头乡的村民而言,他们是听着仓颉的故事、看着仓颉的遗迹长大的,纪念仓颉已不单因为他是汉字始祖,更是一种血脉相承的情怀。
据史料记载,仓头乡有仓颉冢,后人在其冢上建祠,距今已有1300多年。
站在仓颉祠前,踏着青砖抚过旧瓦,观塑像读碑文,仓颉观鸟兽而造字的景象仿佛就在眼前。
“文字始创地,史官肇任处”。这是仓颉祠里的一副楹联。相传,该楹联为黄帝所赐,且为全国仓颉庙祠所独有。仓颉雕像位于祠前一棵800年树龄的皂角树下,披发抖须,四目灵光,让人望而生敬。而这个形象也迎合了史料里“颉有四目,仰观天象。因俪乌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的描述。
“仓头乡很早以前叫‘仓子头’,‘仓’是黄帝赐姓,‘子’是对仓颉的敬称,‘头’在这里寓意文字和仓姓的源头。”鲁山县仓头乡政府工作人员李洁玉说,仓颉祠内曾经古碑林立,后几乎全被损坏或丢失,能显示“仓子头”字样的古碑仅剩元代至正九年(公元1349年)、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所立的三通石碑。
2018年4月,工人在仓颉祠前施工时,意外挖出雕有龙凤图案的石碑,其中一通残碑上写有“仓颉造字台”字样,凸显了当地仓颉文化的悠久。
如今,仓头乡的仓颉祠有主房三间和东西厢房组成。“以前是灰砖灰瓦,东西厢房各有两层,仓颉塑像也在祠堂门口,后来对整个祠堂进行了重修。”72岁的仓头乡村民高小芬说,2004年左右,年久失修的仓颉祠拆除重建,同时将仓颉像从大门口移至祠堂院内。
“有关仓颉系仓头人的说法,其实还有很多佐证。”平顶山市作协会员、家住鲁山县仓头乡、退休于河南城建学院的徐国强说,他记事起仓头乡就有仓颉庙。出于对仓颉的敬仰,徐国强对仓颉造字进行过专门研究,先后与人一起出版了《文祖仓颉》《仓颉故里考》等书籍。
大悟山下听传奇
古籍里的仓颉“龙颜四目,生有睿德”,相传为黄帝的左史官。
薄坪村距离仓头祠有三四公里远,那里有传说中仓颉的“一墓三坟”,有仓颉居住的古窑洞,有仓颉造字的金灯窑,有仓颉晒字的满字场,也有黄帝当年派人迎接仓颉的停车场等。
“我们这里不但有仓颉故事,还有其他很多与仓颉有关的遗存、遗迹。”薄坪村77岁的村民张英立说,他们村后有座大山,人称大悟山,相传是仓颉与父母当年生活的地方,说起仓颉与妻子的故事,张英立也讲得栩栩如生。
根据村上老年人的讲述,家住薄坪村的张元退休后整理出了两万多字的“大悟山传奇”书稿,专门记录仓颉的逸闻趣事。
“仓头乡的仓颉文化非常丰厚,趁着国庆假期带孩子来逛逛仓颉祠仓颉造字的神话传说,让他知悉中国汉字是如何演化而来的,以后最好也能成为我们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在仓颉祠前,来自鲁山县城的马先生说。
汉字文化扬四方
如今,汉字已成为世界上影响最大的文字之一,尽管关于仓颉造字的传说在当地深入人心,但综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仓颉造字的神话传说,中国象形文字的形成与使用,是一个长期积累和演化的过程,并非一人能够完成。
事实上,中国文字的出现还要早于仓颉数千年。史学界较为公认的一种说法是:黄帝时期,记录已从“堆石记事”“结绳记事”向符号记录转变,然而因异形文字较多,不便记录,仓颉便将其分门别类,系统化、整齐化地总结起来,形成一种记录的方式,这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提出的“书同文”——文字统一,书体统一相似。
近年来,鲁山县高度重视仓颉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工作,2017年4月24日,由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文化部中国乡土艺术协会、中共平顶山市委宣传部主办;城市公共艺术研究中心、平顶山学院协办,中国国学研究与交流中心支持,文化长征组委会协调,中共鲁山县委、鲁山县人民政府承办的首届世界汉字节在鲁山县仓头乡开幕,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文化史学研究者等齐聚仓头乡,一起感受仓颉文化的魅力。与此同时,“世界汉字节发源地”也在仓头乡正式揭牌。有关仓颉造字的故事,更是随着世界汉字节的兴起,烙印在更多人心上。
“汉字节已成为我们这里的重大节日,自2017年以来,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传说仓颉诞辰日)都要举办一次这样的活动,以纪念仓颉,传承汉字文化。”李洁玉说,这些传说更为仓头乡增添了魅力,尤其是仓颉祠,经常有游客来参观游玩,因造字鼻祖的美丽传说,昔日宁静的山村成为今天的网红打卡地。
金蝉石的传说
在薄坪村有一块形似金蝉的石头,被当地人称为金蝉石,相传是仓颉妻子姬英所化。
传说姬英是玉帝的第八个女儿,姬英遭遇蟒蛇时被仓颉父母救下,后姬英爱上仓颉,便瞒着父母嫁给了仓颉。为支持仓颉造字,姬英还在化身西边约50米处挖了一口水井,该井至今仍在使用,水井不深,一年四季却从未干涸。后来玉帝得知女儿与仓颉成亲的消息,便将姬英打下凡间化作巨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