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近日地震频发。当地时间4月27日(周三)深夜23时17分,花莲近海发生芮氏规模5.6地震,地震测报中心表示,这次地震威力相当於1/8颗原子弹,花莲和南澳最大震度都达5级。另外,桃园、台北市、苗栗、新竹、基隆、彰化、云林最大震度也都达2级,几乎可以说是在深夜摇醒半个台湾。
而在次日4月28日上午9点14分,花莲近海又发生规模4.3地震,其中又以宜兰南澳5级最大,花莲和平4级环太平洋地震带,中央气象局局长辛在勤说,这是继前晚规模5.6地震的余震。根据统计,大小余震共有23起。
日本地质学家北村有迅博士指出,熊本地震过后,日本对下的地壳板块已有裂缝,而受压的板块不断变动。若裂隙扩展到其他关键的地方,有可能引发更强烈地震。而环太平洋地震带(Pacific volcanic seismic zone)已进入活跃期,相信在2050年前环太平洋地震带,可能会出现一次规模达9级的强大地震。
地震鱼爆红
由于近几周台湾系列地震并未造成太多人员伤亡,人们把震后焦点转向了一条鱼——皇帶魚 (Regalecus glesne Ascanius,1772),英文俗名oarfish,又称地震鱼。
据一个台湾网友爆料,4月19日凌晨台南及台中分别发生4.3级和3.9级地震后,其岳父于当天清晨5时20分在花莲县新城乡康乐村海边捕获一条地震鱼。
从该名网民上传的图片显示,该条地震鱼几乎是两名成年男子的高度,目测至少有3米长,引多大批网民议论。有网民认为,皇带鱼是被地震震出来的、「以前不相信地震鱼的传说,但最近真的不得不相信地震鱼带给我们的警讯」、「最近好多地震鱼」、「地震的预兆」,有人更反问:「糟糕了,我们要开始预防震灾了吗?」
4月19日网友上传其岳父在花莲县捕获的地震鱼
但当地民众的一个共同问题则是:「到底是震完才出现?还是代表接下来还有地震会发生?」
巧的是,在早前4月17日晚间,有钓客在台东太麻里美和海边也钓到一条3米长的地震鱼。18日上午7时12分,台东县海端乡发生4.2级地震。
4月28日捕获的地震鱼长近4.4米,重45公斤,需要五名成人才能合力抱起。
据了解,历史上有关捕获皇带鱼的记载甚少,坊间更流传着生活在深海水域的皇带鱼除非因地质出现大变动,例如地震,否则鲜有游到浅水海域,改变栖息环境。因此,皇带鱼被捕获的机会极微,亦因这样的生活特性才会被称为「地震鱼」,所以它的出现即预示了会有大地震的发生。 不过,这一说法尚未经专家证实。
在温哥华,没有皇带鱼,只有靠自己!
温哥华25个地点设灾民区
为应对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温哥华市府近日宣布﹐在市内25个地点设立灾难支援中心(disaster support hub)。
温哥华市府灾难应急管理中心总监Daniel Stevens表示,发生重大灾祸后,灾难支援中心可与社区紧密合作,发布公告、共享设备、资源和信息,透过物资及心理支援,开展灾后重建的第一步。
市府选择这些地点基於几个因素,包括当人们逃离毁损的建筑物时,居民容易聚集,其中有23个为社区中心,另外2个分別是图书馆和温哥华市中心的Oppenheimer公园。
灾难支援中心不仅用于地震,市府计划在热浪袭击时,亦开放作避暑中心,在严寒警报时作避寒中心﹔甚至在居民住宅发生火灾时,让受害户主及家人作临时庇护所。
省府去年7月底公布的一份大地震应对计划显示,大温地区如果发生大规模地震,可能导致1万人死亡,超过10万人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