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就用之前的小栏目“文学课”

重新“打捞”出来,每天转发一篇旧文

用通俗的方式

解读文学经典,分享文学知识,梳理每个人的生活

希望所有文学爱好者都能通过这个积累一些文学知识

还有今天的文学课

还有音频

杜甫生平第一快诗是_杜甫生平经历_杜甫的生平

读书旅行期

(712-745)

为了使我们更容易、更清晰地看到杜甫创作的发展历程以及他的创作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我们将杜甫的诗歌分为四个时期。

这第一期是读书游记时期,包括他三十四岁以前的作品。 据《壮游》诗云:“七岁时,一思而强,张口唱凤。” 诗有千余首。”可见,杜甫从七岁开始写诗,到四十三岁写下《金雕赋表》时,就有千余首诗同文(所谓“笔”)。所以按理推算,三十四岁以前写的诗至少应该有三四百首。但是,根据现存的诗作,有能确定为这一时期作品的诗歌只有十几首,这自然是一种遗憾,因为它使我们无法看到诗人创作的全貌。

虽然这一时期遗存的很少,但我们认为仍应将其作为一个单独的时期来对待。 因为在这一时期,杜甫写下了数百首诗,这毕竟是不可否认的客观存在; 同时,即使从这些诗歌来看,由于时代和生活的不同,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也各具特色。 如果把段落与第二期混为一谈杜甫的生平,就很难看出杜甫创作转型发展的迹象。

杜甫三十四岁之前,正所谓“天高地厚”,他自己也过着“静马相当狂”的游历生活,“快活”了“八九年”。 因此,本期诗歌主要写个人生活或描写风景,充满青春活力。 但在个别诗歌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诗人杜甫曾表达过对百姓灾难的同情,而对上流社会的“巧思”最初是深恶痛绝的,这是他后来诗歌成长的根源。

就诗歌的体裁而言,此时五言诗的创作最为成熟,其次是五言古诗。 所谓“长句”七言古七言律,此时似乎很少写了(只有现存的七律一歌)。 五字牌和五七言绝句也很少(现存只有五字牌和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规模不大,篇幅很短。 《临沂社第》一百二十字,为最长。

总之,第一个时期,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杜甫创作的准备时期。

杜甫的生平_杜甫生平经历_杜甫生平第一快诗是

杜甫行踪地图

被困长安时期

(746-755)

第二期收录了杜甫从三十五岁到四十四岁这十年间的作品。 近十年来,杜甫几乎一直住在长安,这些作品几乎都是在长安写成的。

杜甫来到长安,在他的一生中值得一提,因为这对他成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具有重大意义。 可以这样说:他来到长安,一方面结束了他的游历生活,另一方面又开启了富有社会政治内涵的新游历生活。 这种游历的生活虽然痛苦,违背了他的主观意愿,但却是诗人成长所必需的。

众所周知,长安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但也是犯罪的温床。 既是天堂又是地狱,这里有吸血鬼和输血,阶级对立在这里最为明显。 因为杜甫在当时的社会上有一定的地位,他有机会看到天上的一面。 同时,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失意和物质生活的苦难,他也可能看到地狱的一面,接触到人们的生活。 ,就这样,他对统治阶级有了进一步的仇恨,对人民有了进一步的同情,从而创作了《兵马车》、《美人行》、《出塞》、《出塞》、《去吧》等作品。到塞上》《奉贤永怀》等诗句思想深刻。 仅凭这些诗句,杜甫就足以不朽。

据现存的诗词记载,杜甫近十年创作了约110首诗。 自然也有死亡,但数量可能不会很多。 饥寒交迫的生活使他不可能写出太多的诗篇。 生活的充实扩大了杜甫诗歌的范围,也扩大了他诗歌的篇幅。 这时出现了500字的小说,常见的是200多字。 就诗歌体裁而言,《七言谷》尤其值得一提。 他此时写下的诗多达二十八首,这也是第一时期所没有的现象。 本来,悲愤激动就需要这种“长句”来宣泄。

为官时被困在安史起义军中

(756—759)

本期收录了杜甫四十五至四十八年的作品。 我们把这个时期称为被困在安史起义军中做官的时期,只是笼统的说法。 因为在公元756年7月之前,也就是杜甫在从州府前往灵武的途中被胡兵俘虏并送往长安之前,杜甫还曾在长安居住过一段时间,举家出逃过一段时间。 九年七月,弃官于钦州,与家人过逃荒生活。 算起来,这四年里,他被困在安史叛乱中大约九个月,当官大约两年零两个月。

杜甫的生平_杜甫生平第一快诗是_杜甫生平经历

山河断国,春草满城

这一时期虽然只有四年,但却是杜甫创作史上最重要的四年。 从作品数量上看,这一时期比《长安十年》翻了一倍有余。 他总共写了249首诗。 从作品质量上看,内容也十分充实,达到了思想与艺术的高度统一,形成了他所有创作中的一个高峰。

由于“仁兽化”的安禄山的倒行逆施,激化了当时的民族矛盾,而杜甫又因与起义军的关系,亲尝了国亡家亡之苦,并亲眼目睹了胡兵惨案,因此,杜甫的爱国精神是这一时期作品最突出的特点。 他的悲欢离合,是如此敏感地适应着一战的胜败,一地的得失。

杜甫虽然入仕两年多,但由于唐肃宗的疏远和训斥,他一次次获得深入现实、深入民间的机会。 诗歌的根本原因。

在诗歌体裁的运用上,除了五律之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所写最多的是五言古体诗,有九十首之多。 文集中五首古诗中最长的一篇——《北伐》——就是此时写成的。 七言古体亦多,有诗二十二首。 同样,诗集中最长的一首诗《洗兵洗马》《七谷》也是此时写成的。 当然,这不是偶然的,也不是杜甫突然对古诗产生了特殊的兴趣,而是诗歌的社会内容和叙事性的客观存在所决定的。 我们知道,古体诗比较自由,其灵活性比近体诗大得多,便于表达更复杂的事物和情感。 这也是他的古体诗在这一时期尤为丰富的原因。

流浪西南时期

(760-770)

第四期是最后一期,收录了杜甫四十九岁到五十九岁之间十一年的作品。 杜甫在这十一年间的漂泊生活和创作生涯,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夔州之前为第一阶段,涵盖六年多时间(760年一月—766年四月),其中在成都茅草屋居住了约六年。 5年; 这一时期,杜甫写下了485首诗。 迁夔州为第二阶段,约两年(766年4月-768年1月)。 时间虽不长,却写下了最多的作品。 他总共写了437首诗。 夔州流亡湖北、湖南后为第三阶段,历时不到三年(春768—冬770); 此时的诗人杜甫已是一个残废的老人,但他仍然写下了一百五十首诗。

杜甫生平第一快诗是_杜甫生平经历_杜甫的生平

杜甫草堂

把这一时期三个时期杜甫的著作数量加起来,与前三个时期比较,不无意义。 统计告诉我们:杜甫在这十一年间一共写下了1072首诗。 占现存作品总数的73%以上,约为二期(长安十年)的十倍,三期的四倍半以上。 由此可见,在创作的道路上,杜甫是“老强”、“死后”的。 这种始终如一、艰苦奋斗的创作精神值得我们首先肯定。

由于时代、生活、年代的关系,这一时期杜甫作品的基本特征是诗歌的抒情性。 也就是说,抒情诗多,纯叙事诗少。 这些抒情诗的内容多种多样。 有描写风景的抒情诗,有描写工作生活的抒情诗,有追忆往事的抒情诗,也有吟咏名胜古迹的抒情诗。 有的大声说话,直写心声; 有些是惊心动魄的,表达了友谊。 这些抒情诗不仅充满了真实,也饱含了现实。 但值得我们关注和欣赏的是他的政治抒情诗——主要是政治讽刺诗。 我们知道,杜甫是一位“穷年愁李元”的诗人。 然而,在他漂泊西南的十一年里,人民的生活并没有改善,国家的命运也没有太大的改善,所以这种政治讽刺一直贯穿于他的三个时期。 这些讽刺有的是尖锐而尖锐的论证,如:“节俭就好,贼为王!” 《病橙》、《病橙》等诗; 有的借典故揭丑事,如《将军记》:“昨日玉鱼葬于坟场,金碗早出人间”。 发现了写皇家陵墓的作者。 其他直接反映现实的诗歌,往往在叙事中夹杂议论或怒火,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 这种现象是前所未有的。

由于诗歌内容以抒情为主,诗歌的形式(体裁)也有了新的发展。 这是一大批更现代的诗歌——韵文和绝句。 他的三十一首诗和五首诗都是在这个时候写成的; 他的一百零七首诗中有一百零五首是在此时写成的。 同时,他还创作了五言诗481首,七言诗125首。 写在这个时候。 由于种种限制,规诗不适合叙事,更适合抒情,这也是本期规诗较多的原因之一。 不过,律诗也有它的长处,因为它本身就具有音乐性和简洁性,需要更高的概括性。 因此,有时也作为讽刺的武器,显得格外铿锵有力。 能起到匕首投枪的作用,一针见血,以少胜多。 上面提到的一些经文就是例子。 有些同志过分贬低杜甫律诗的价值,忽视杜甫律诗的战斗性,这是不完整和不公平的。 但在接受度上,也确实往往需要读者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修养。

杜甫的生平_杜甫生平第一快诗是_杜甫生平经历

亲友无言,老病有孤舟

总之杜甫的生平,杜甫的史诗叙事诗价值不菲,他的抒情诗也值得我们关注。 通过这些优美的抒情诗,读者可以直接接触到诗人的博大胸怀和高尚人格。

*以上节选自肖狄飞《杜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