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古装剧的人一定有过一个梦想:如果有一天能穿越到古代,就能以现代人的智慧走上人生的巅峰。
但是普通话定义,如果真的回到古代,别人在说什么,你是根本听不懂的。
有人会问,没有“国语”,古人怎么交流呢? “普通话”是怎么产生的?
事实上,隐藏在语言中的是一段中国历史。
01
最早的“国语”
公元前560年,晋国召集北方诸侯商讨攻打楚国的办法。
然而此时楚国实力强大,刚刚打败了晋国的盟友吴国。 日渐衰弱的北方盟友晋国因无法率众攻楚而恼怒,需要找个地方发泄。 于是,晋国大臣范玄子将矛头对准了北方姜戎的首领居知,指责戎人阴谋挑衅北方诸侯,使南伐楚国分裂。
作为不懂中原华夏先民语言的戎人首领,居植此时不卑不亢,当场朗诵了一首《诗经》:入青鹛止于范,君子何以无信?” 诽谤。”
戎狄之语,中国从来不懂,但居知能背诵《诗经》,亲自与王公大臣辩论。 这就牵扯到一个语言问题,就是居知说的是什么语言,让他也能让各国说各种方言的人一下子听懂?
莫非先秦时期的中国古人就已经说出了类似于今天普通话的通用国语?
对此,《论语》给出了答案。
《论语》记载,“子之雅言,诗文,书礼普通话定义,皆为雅言”。 意思是孔子在诵读《诗经》和《尚书》主持仪式时,说的是“雅言”。 燕”——雅言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民族通用语言。
对于弟子三千的孔子来说,与诸侯国的弟子交流,向各国君主宣传自己的思想,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古代华夏民族通用的语言——“雅言”来交流.
春秋时期,孔子常讲“雅言”。
语言学家指出,在古代,“雅”与“夏”是相通的。 所谓雅言,是指夏代人民流传至今,广泛流传于今黄河洛水地区的古河洛语。 河洛地区建都后,东周迁都洛邑后,雅言作为诸侯国与东周交流的通用语言,开始向洛阳方言,后世为汉族广泛使用。 “洛阳读书声”的古源。
说起来,不管是西北戎人的首领巨智,还是今天山东地区的孔子,说的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汉人的“国语”——雅言. 雅言背后的古河洛语是今天流传于江浙一带的吴语,以及现存于福建、广东、台湾的闽语、客家话、粤语的共同祖先。
内部方言混杂的古华夏民族,通过优雅的方言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也正是通过优雅的言词,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交往,孔子周游列国,百家争鸣,才能说得头头是道。
02
进化的“普通话”
从夏商周到西晋,由于中国各朝代的都城基本上都是西向东摇摆在黄河洛水河畔的长安和洛阳一带,尤其是东周、东汉、西晋都以洛阳为据点,这使得河洛古话中的雅语“洛阳读书声”逐渐成为中国古代供奉的通用语言。
西晋灭亡后,虽然中国在南北朝(420-589)经历了近两百年的大分裂,北方异族不断南迁,但中国的雅音体系并未受到很大破坏,但而是继续凝聚在一起。
魏晋南北朝乱世,当时无论是西晋建立汉朝的匈奴贵族刘渊,还是后来的北魏孝文帝,他们都非常推崇汉化和中文。 北方已经动荡了两百多年,但源自河洛古语的优雅汉语声音却一直保存在北方——因为那个时候,无论是北魏,还是宋、齐、梁和南朝的陈朝,他们总是在朝着一个方向,即传统的洛阳读音靠近。 虽然在当时的南方士族眼里,他们认为金陵雅音是中原正统,南音更多地保留了洛阳雅音的特点,但是南北朝时期,标准语言中国的北方和南方没有太大的区别。
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使南北朝标准语基本一致。
隋朝统一南北后,音韵学家卢发言在制定《切韵》以规范当时的国语时,重新整合了南朝的金陵雅音和北朝的落霞雅音,南北朝时曾分离,形成隋代新语。 官方雅音系统。
承袭隋制的唐朝,也继承了夏商周遗留下来的雅音,以及秦汉统一帝国改造后形成的洛阳读音作为官方语言,直到后来的五朝十国和北宋时期,洛阳读音作为一种古老的民族通用语言,仍然具有很高的地位。
之后,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移,所以宋元时期的“正音”或“雅音”就是以豫北至今河北、北京的方言为基础的。
中国首都和政治、军事、经济中心的东迁、南迁、北迁,深刻地影响了汉语的发展。
1127年,女真人征服了北宋,随后在北方地区的女真人和蒙古人相继统治下,官话系统也发生了变化,从中古到近古。
正是在这个时候,经历了少数民族融合的北京话开始形成。 元代流行的杂剧和散曲也极大地促进了大都(北京话)的传播。 元代时期,周德清的《中原韵》主要是根据元杂剧的韵文编撰而成,基本反映了元代大部分方言的模样,而且当时的音韵体系已经接近于今天北京话。
明初至明中叶,以今南京地区方言为基础的南方官话作为国语的正音,随京师传入北京。 在语言的融合、演变和发展过程中,特别是清朝建立后,北京话吸收了满、蒙、回等民族的语言成分。 比如“你”、“胡同”都来自蒙语; “垂”、“送”、“医”、“骂”、“保姆”等词均来自满语。
现代意义上的普通话是由清末“切印子运动”活动家朱文雄提出的。 1926年,他写了一本名为《江苏新字母表》的书,称普通话是“各省通用语言”。
03
现代普通话
今天,我们定义普通话时,会说“普通话是以北京话为标准发音,以北方官话为基本方言,以典型现代白话文为语法标准的通用语言”。
但全国普通话最标准的不是北京,而是承德,尤其是承德市滦平县。 承德话在谱系上属于北京官话——怀(怀柔)成(承德)片,与普通话十分接近。
滦平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推广普通话。 1953年,我国以承德市滦平县为标准普通话发音的主要采集地。
1955年10月,国文改革委员会与教育部联合召开全国语文改革会议,通过了《汉字简化方案》,出于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尊重,突出民族平等精神。民族语言。 名称由“国语”改为“普通话”,确定普通话内容:“以北京语音为基础,以北方话为基本方言,以现代白话典型作品为语法标准”。 最终,普通话成为全国通用的现代标准汉语。 普通话,中国法律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全国文字改革会议
现在的承德市滦平县已被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确定为“国家语言资源音频数据库”和“普通话体验区”建设试点县。 影响。
自1998年起,每年9月的第三周为全国普通话推广周。
本周是第24个“热门科普周”。 让我们一起重温普通话在全国的推广,或许会有新的认识。
事实上,普通话的推广和方言的使用是和谐共存的。 方言在不同时期的文化传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普通话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发展才得以存在并成为我国各民族间的通用语言。
参考:
1、陈希雨:《从雅致的汉语到普通话再到普通话》
2、邓洪波:《清代推广国语运动浅析》
3、邓洪波:《正音书院与清代官话运动》
4、戴克良:《论承德方言与普通话亲近的历史成因》
5、高书连:《热河官话推广与滦平官话标准发音形成的思考》
6、胡兆良等:《中国文化地理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林涛:《从普通话、普通话到普通话》
8、林涛:《北京官话溯源》
9. LR Palmer:语言学概论
10、王丽佳:《从普通话到普通话和普通话——现代汉族通用语言的形成与发展》,《语言建设》1996年第6期
11、王栋:《声入人心》:晚清切音子运动与“国语一统”趋势的纠葛
12、赵杰:《满语与北京话》
13、赵杰:《旗人语言能力成因探析》
14.邹宜林:《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广东共青团编自最爱历史《“普通话”是怎样诞生的? 《、天一阁》问答| 自古以来,十里就有不同的读法。 今天的普通话是怎么产生的? 》、《民族人文史·地理谷》承德话是怎么变成普通话的? “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