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 国风_诗经多少篇_诗经 月亮之上

“关关雎鸠诗经多少篇,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些耳熟能详的优美诗句出自《国风·周南·关雎》,是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第一首。本来一直认为这是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直到前一段时间读了一本书,才知道过去的理解错了,而且我相信大部分人理解都错了。那本书叫《诗经:越古老,越美好》,是曲黎敏老师写的。

作者提到她初学《诗经》时,有三个疑惑:其一,一本书的第一篇是影响全书的定位、格调的,也是开宗明义、统摄全书的,孔子在删定其他五经(《书》、《礼》、《乐》、《易》、《春秋》)时首篇的选定皆有讲究,那么,他为何将《关雎》列为《诗经》的第一首呢?其二,这是一首简单的“男追女”的爱情诗篇吗?其三,《毛诗》(1)为何说这首诗的主旨是“后妃之德”?

通过研究,作者认为,作为《诗经》的首篇,《关雎》讲的实际是君子淑女之道,所谓阴阳男女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这个问题处理好了,人类就可以稳步向前。孔子正是用诗来告诉我们情感的平缓柔和能够给我们带来益处,所以在他眼中,“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关雎》正适合作为开篇。

那为什么《毛诗》认为《关雎》的主旨是讲“后妃之德”呢?作者经过考证,认为这首诗的产生是事出有因的。据说有一天,周康王没有早朝,于是人们就认为这是周康王宠妃的错误,君王晚起的首要原因是身边女人无德。君王睡觉晚起这事,虽“微”,但要“见微知著”,更要“见几而作”,不小题大做,就要亡国!于是,充满忧患意识的诗人做了这首《关雎》。

为什么如此小题大做呢?因为有前车之鉴。在此之前,历史上有三个王朝的覆灭,几乎都有一个坏女人在作怪:夏亡于妹喜、殷亡于妲己、周亡于褒姒。古人认为是这三个美丽风情的妖妇生生灭了三个辉煌的王朝。她们先是迷惑了君王,让他们疏于治国,然后再由着她们任性残害忠良,于是,呼啦啦大厦将倾,百姓也随之涂炭。

古人认为,人,尤其是君王一旦被欲望、被情感左右,就有可能造成毁灭。婚姻是人生大事,国君的婚姻,则是国家之大事。要想让国家良性发展,后宫要有好后妃(淑女),朝廷要有好臣子。二者缺一不可。

孔子所谓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指君子淑女情感的中庸:欢乐而不过度,哀伤也有节制,不仅于己有益,于国家也有益。而《毛诗》的“后妃之德”,更是强调作为管理整个后宫的王后不仅自身要德行宽厚,更要担起挑选贤女以进君王,只为广君王之嗣,而不能迷惑君王而亡国。

如此理解,《关雎》读起来就顺畅了,其实,它表达的是一个王后复杂矛盾的心情—就是到哪儿去找一个好姑娘,和我一同来辅佐君王。如果我们简单地把它理解成一个男追女而忧思难寐的故事,就真有点儿辜负孔老夫子的良苦用心了。孔子把《关雎》放在《诗经》首篇,是要彰显其治国安邦之道的。君王是天子,要“替天行道”,君王与后宫的关系也是“替天行道”的一部分,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大祸。无论如何,对个人而言,有情有爱的一生是有意义的一生;对国家而言,君王和王后的和谐是百姓的榜样,是“风化”之始,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周南·关雎》原诗、译文及解释: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关关和鸣是雎鸠,相拥相眠在沙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曼妙灵性之淑女,君子一生之所求。)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参差荇菜左右流。注意“流”字,就是手轻轻在水面上拂过,不知采哪个好。这个“流”字,妙不可言,表现王后在选择时候的矛盾心情,要找好姑娘没错,但被挑选的女人不能僭越王后,更要提防她取而代之。她内心深处不想采诗经多少篇,但又必须选择。)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上哪里找心灵美、体态美的窈窕淑女啊,睡着了思于斯,醒来了也思于斯。)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