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上午要拍摄恭王府的一个展览开幕式,所以借机起了个大早,跑到后海街拍了一早上。距离上一次来后海已经有好几年了。虽说从小住在北京,但北京越来越大、生活越来越忙叨、家越搬越远,所以即使生活在北京的人,来后海闲逛也是一种奢侈。

街拍后海,老北京文化最后的挣扎

以前,能体现北京人特有文化的地方有很多,尤其是崇文、宣武二区,老舍笔下描述过的人情世故随时可见,但一个“拆”字换来了高楼大厦,换走了文化风情,只能用地铁的壁画,来追忆那些消失的风俗民情了。

街拍后海,老北京文化最后的挣扎

这些年来北京后海,只有后海还能看到老北京文化的影子。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坐在后海的三轮车上,听操着各地口音的三轮车夫讲解老北京的文化。这也要感谢一个叫徐勇的摄影家,它在90年代拍了很多北京胡同的照片,艺术地让人看到北京文化和北京胡同的美,这才有了“北京胡同游”的旅游项目。

街拍后海,老北京文化最后的挣扎

13世纪蒙古灭金以后,金代的北京城毁于大火,那个北京城并不是今天的北京城,它的位置在今天的北京西南边儿。忽必烈重建的北京城,就是以什刹海为依托兴建的,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城。什刹海包括前海、后海、西海,西海就是我们经常路过的“积水潭”。

街拍后海,老北京文化最后的挣扎

“先有什刹海,后有北京城”,可见北京人对这里的感情有多么深厚。特别是在今天,老北京文化渐渐远去的时候,后海就成了老北京追忆往事的最后场所。

街拍后海,老北京文化最后的挣扎

冬天滑冰,夏天游泳和垂钓是后海最生动的生活场景,虽然出于安全的考虑,游泳是被禁止的,但这么多年来还是屡禁不止,每天早上都有人在水里“畅游”,显然管理者的态度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毕竟游泳本身属于健康的运动吧。

街拍后海,老北京文化最后的挣扎

依旧住在后海周围的老北京,不自觉地成了这里的风景,跑步练功是很多人每天的“规定动作”,至于他们练的是什么功,估计武林高手也看不懂,大体能明白应该属于舒筋活血那一路。

街拍后海,老北京文化最后的挣扎

最精彩的是一个大姐,一边儿晃着呼啦圈,一边儿训她的鹦鹉,真是一心二用,两不耽误。在一个街心花园里,还有个穿着褡裢的姑娘,在教一个壮小伙摔跤北京后海,如果在冷兵器时代,这姑娘也得是个穆桂英式的人物。

街拍后海,老北京文化最后的挣扎

如果说后海是老北京文化最后的活力,那么这种活力也已经活得很挣扎了,沿街的各种酒吧,瞬间让人跳出对北京文化的追忆,让这条古老的街道染上商业的嘈杂。尤其是夜幕降临后,酒吧的喧闹声,让清晨那种仅剩的老北京意境荡然无存。

街拍后海,老北京文化最后的挣扎

后海还能支撑北京文化多久?其实这取决于我们对一种地域文化的认知态度,当我们撕心裂肺地后悔没有听梁思成忠告的时候,其实我们今天依然在走着当年同样的路。

街拍后海,老北京文化最后的挣扎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